校长管理学校的“四大法宝”

作者: 李湖江 周泉伟

[摘 要]管理重在理,而不在管。校长要转变观念,在“理”字上下工夫。校长要做一个有心人,在管理学校的时候理清思路、厘清各种关系,把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营造良好的氛围,带领学校不断向前发展。本文从制度、分工、激励和氛围四方面入手,谈了校长不妨试试这“四大法宝”,挖掘学校的“宝藏”,让学校熠熠生辉。

[关键词]校长;管理;制度;激励;氛围

管理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当校长理顺了各种关系、细化了各项职能、激发了各种力量、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学校就会良好地运作起来。在进行学校管理的时候,校长不妨试试以下“四大法宝”,充分发挥出这些“法宝”的力量。

一、制度:规范将学校引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在学校,制定制度是学校教育管理者保障全校师生开展正常教学活动、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有效手段。一套完整有效的学校制度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教职工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

(一)好的制度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很多年前,客人在离开宾馆的时候,常常会发生忘记关灯或者关电视的情况。为此,宾馆管理者想过好多点子。比如,宾馆的管理者会在宾馆的门上贴上“请勿忘记关灯和关电视”字样的字条。虽然有些客人看到字条之后会检查一下宾馆的房间是否关了灯和电视,但还是有些客人会忘记,甚至有些客人根本就不理会这样的字条,觉得自己出了房钱,浪费点电不算什么。后来,宾馆还会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去各个房间逐一检查,但是如果房间有客人的话就比较尴尬,而且增加了宾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再后来,就出现了我们现在几乎所有的宾馆都能看到的情况了:客人在入住宾馆房间的时候会拿到一张房卡(IC卡),这张卡可以打开房门,进入房间之后必须插上这张卡才能取电,房间里所有的电器才能够使用。在客人离开房间之后,为了再回到房间还能刷卡进门,客人必须把房卡取下来,等房卡取下来之后,房间里的电也就断了,即使房客忘记关电器,房灯、电视、空调等刚电器也会随之自动切断电源。

宾馆多功能房卡的出现,解决了以前让很多宾馆管理者头疼的问题。这一张小小的房卡或许可以给校长带来一点启示:学校能不能制定并执行类似于房卡功能的制度?

在学校,校长不能回避问题,而是要正视问题,如果把问题当成是契机,形成一个新的制度,那么已经存在而未解决的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了。

(二)优化制度并提升学校制度的执行力

可以说,几乎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各项制度,但是有些制度繁杂并且流于形式,执行起来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学校能不能让制度在覆盖全校各部门各角落的同时执行起来“傻瓜化”?就像现在的智能手机照相功能,没有学过摄影的人也能用手机拍照。所以说,即使学校已经有了很多制度,但是要让这些制度得到优化,并且让这些制度得到很好的执行,这需要学校管理者一定的智慧。

比如,现在很多学校的总务主任很忙、教务主任也很忙。虽然学校里已经制定了各项学校财产保管和使用制度、学校维修制度,制定了学校教师工作量计算细则等,但是执行起来颇为烦琐。今天某个教室的灯坏了,门锁坏了,明天某位教师的代课忘做记录等,总务主任和教务主任就像消防员到处去灭火,工作忙碌而无序。

笔者前几年参观过杭州西湖小学,这所学校在很多年前就通过网上云记录解决了这些问题,学校里的教职工都可以登录包含学校维修报备、功能教室使用、学校绩效考核记录等内容的网页。教职工可以随时把要报备维修的情况在网上登记一下,后续会显示维修进展。教职工还可以把自己的代课情况、加班情况、新获得荣誉情况等在网页上记录一下,学校教务处会核实记录到绩效考核项目里面。学校的各项情况在网页上一目了然,有人监督、有人跟进、有人解决,这样就破解了漏报、重报等难题,减轻了相关部门的工作量,也让广大教职员工少了怨言,更加安心地进行教学工作。

很多校长都会强调学校文化,但学校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不回避问题,制定好的制度,并让这些好的制度落地,学校校长担起责任来,学校的制度也能成为学校好的文化,助力学校发展。

二、分工:人岗匹配可以发挥好各自特长

在企业中,分工和协调能提高工作效率,学校管理也是如此。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法人,承担着学校正常运行和发展的重任。在学校有限的资源中,如何协调好各种关系,尽可能发挥各个教师的长处考验着校长的管理能力。

(一)校长要对每位教师的优缺点做到心中有数

有一个农夫想买一头牲口来拉磨,他来到一个市场,看到有人在卖一匹千里马,卖价很高。农夫想买一头好一点的牲口,于是就花大价钱买下了这头千里马。把千里马买回来之后,这头千里马在磨坊里拉磨非常别扭,干活效率很低。于是,这个农夫就用鞭子使劲抽打它。过了一段时间,这匹千里马竟然被农夫折磨死了。

后来,农夫又到市场上去买了一头便宜的骡子,没想到,这骡子拉起磨来非常好用。农夫很高兴,原来便宜也是有好货的。

有一天,农夫得了急病,需要马上到城里去治病。他家人就把那头拉磨的骡子牵了出来。可是骡子在路上非常磨叽,任凭主人怎么用鞭子抽,就是慢腾腾地走路。等他们赶到城里时,农夫的病情已经延误了,不过幸好命救了回来,但是落下了后遗症。

在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发现把骡子放在拉磨的岗位上是合适的,但是放在快点赶路的位置上是不合适的,而千里马正好相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情。在学校管理中,校长也要研究教师的情况。不管是老校长还是新校长,校长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教师,对教师的优缺点做到心中有数。

(二)好的分工能让教师和学校相互成就

在学校,每个教师的性格特征是不一样的,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也是存在着差距。校长在进行人事安排时要尽量做到人岗匹配。

笔者所在的兄弟学校有这样一位教师,他所任教的科目是初中数学,但是数学教学能力不足,所带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一直低于平行班级,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质疑。该所学校的校长在安抚好学生和家长的情绪之后,特意随堂听了这个教师的几节数学课,也找这个教师谈过话,希望这个教师的数学教学水平能有所提升。这个教师后来也尝试着去努力、去对课堂教学进行改变,但是效果不是很大。后来,校长了解到这个数学教师动手能力很强,做手工、修理各种电器等做得非常好。于是,这个校长给这个教师做思想工作,尝试让他担任学校的劳技教师。结果,这个教师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非常热爱上课,还动足脑筋开设了几个社团,带领学生在劳技的知识海洋里遨游。后来,他带领的学生在各级竞赛中获得了大奖,他自己在劳技教学评优课中也获得了市级一等奖。因为这个教师,这所学校成了区级劳技课程教学基地,也给学校带来了各种荣誉。

在《华为基本法》里,人岗匹配制度被明确写了进去,这说明人岗匹配对于华为的重要性。在学校,校长也要尽可能地实行人岗匹配,根据教师的性格特征和能力等在学校安排合理的岗位给他们,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出自己能力水平来。

三、激励:科学激励可使人的潜力激发出来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激励人才是领导者必备的能力。在学校,校长应该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学会如何激励教师。

(一)激励能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

有一个老木匠为老板工作了大半辈子,快要退休了,准备回家颐养天年。老板很舍不得这个老木匠离开,但看到老木匠年纪大了,就同意了。在同意老木匠退休的时候,老板给老木匠提了一个要求,希望老木匠在退休之前再帮他盖最后一幢房子。此时的老木匠退意已决,也没有好心情来盖这幢房子。但是没办法,还是要听老板的。于是,老木匠开始盖房子了。不过,老木匠的心已经不在盖房子上了,不像以前那样尽心尽力了,盖房子的时候也偷工减料。过了一段时间,房子总算盖好了。当老木匠把房子交给老板的时候,老板说:“你盖房子已经辛苦一辈子了,现在你要退休回家,我也没有什么好送给你,这幢房子就算我送给你养老的奖励吧。”

很多人应该都听过这个故事,也会责怪老木匠为什么不用心把这最后一幢房子盖好。其实,转念一想,老木匠已经决定要退休了,而老板还要他再盖最后一幢房子,老木匠有点不情愿的小情绪也是正常的吧?老木匠当然有不对的地方,但是老板就没问题了吗?如果老板在同意老木匠退休的时候就明确提出激励措施,告知老木匠盖的最后一幢房子是老板给他的养老奖励,老木匠还会懈怠吗?或者说,老板在很多年前就对这个木匠说:“你好好干,干得好的话我以后会奖励你一幢房子来给你养老。”老木匠年轻的时候为老板干活不是更起劲、感到更有奔头吗?

校长不是老板,但是这个故事也可以给校长一点启示。当校长想激励教师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建立激励机制,要让教师看到希望,让教师一开始就知道该如何做。

(二)激励要讲究方法

领导心理学研究认为,激励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引发行为,并促进行为以积极状态表现出来的一种管理手段。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曾经对人的可激励性问题进行过专题研究,结果显示,如果一个人在缺乏激励的岗位上,他的能力发挥只能到20%~30%,如果一个人能够受到充分的激励,他的能力可发挥到80%~90%。所以说,有效的激励不仅可以营造积极的用人环境,而且可以激发人才潜能,提高整个组织的人员素质结构。在这样充满激励的良好组织环境中,学校教师也乐于服从这样的校长,也能提高自己的工作积极性。

有这么一个校长,他到一所新学校之后,就制定了比较全面的教师激励机制,明确教师在达到一定程度的班级管理水准、教师所带班级的学习成绩达到一定的水准、教师在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拿到什么层次的荣誉等,学校会优先考虑评优、评先资格,学校会优先考虑人事提拔资格等。另外,校长还确定了一些近期直接看得见的奖励机制,比如在教案检查、论文评比、班会设计评比等中,校长承诺除了给予教师精神奖励之外还会给予教师具体的物质奖励等。这些奖励机制就如“跳一跳摘桃子”,让教师们有目标、有希望。

没有激励,何来动力?有些学校的教师积极性不高,这很大程度上跟学校的激励机制不到位有关。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把教师的潜力激发出来,让教师积极地工作,这对一所学校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四、氛围:良好的氛围是学校发展的发动机

在平时,我们经常听到氛围这个词,也能感受到这个词,比如说欢乐的氛围、悲伤的氛围、紧张的氛围、轻松的氛围等。在商业领域中,氛围已经被商家广泛应用。比如说,商家通过营造特定的氛围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提高顾客的购买欲望。在购物中心或餐厅里,聪明的商家会通过播放应景的音乐、调整灯光的亮度和颜色,以及通过适当地装饰等方式来给顾客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让顾客产生购买意愿进而实现消费行为。

(一)积极向上的氛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据悉,挪威人非常喜欢吃沙丁鱼,但是沙丁鱼比较娇贵,一旦离开大海的环境之后就很不适应。渔民们从大海捕捞到沙丁鱼之后,会把这些沙丁鱼放进鱼槽,然后再运回码头。但是渔民们发现沙丁鱼在鱼槽里的成活率非常低,用不了多久就容易死去。

后来,有渔民在无意当中把几条鲇鱼放进了装沙丁鱼的鱼槽中,照理来说,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把鲇鱼和沙丁鱼混放的后果是有些沙丁鱼会被鲇鱼吃掉,给渔民造成损失。但是,这个渔民这次无意当中放进去的鲇鱼给他帮了个大忙,这次鱼槽中的运回沙丁鱼成活率非常高,而且沙丁鱼的肉质也很鲜美,让渔民大赚了一笔。原来,正因为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沙丁鱼在鱼槽中遇到鲇鱼之后会尽量躲避鲇鱼的追击,沙丁鱼会在鱼槽中加速游动,保持住旺盛的生命力,能够更容易活下来,而且沙丁鱼的口味也会更好。

后来,更多的渔民在捕捞沙丁鱼之后会在鱼槽中放几条鲇鱼,运回的沙丁鱼成活率也大为增加,渔民也比之前赚到了更多的钱。这也就是管理学当中著名的“鲇鱼效应”。从这个效应当中,我们发现,为什么在沙丁鱼当中放的是几条鲇鱼而不是很多鲇鱼呢,这就是要将竞争氛围营造到恰到好处。过度的竞争也不好,这样的氛围会造成紧张气氛,不利于学校的育人环境。

在学校,校长也要注意学校氛围的营造,要让教师感到校园的温馨,但又不能让教师“躺平”,应让学校处于积极向上的氛围当中。

(二)营造良好的氛围需要讲究方法

学校是一个大的集体,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一种良好的校园氛围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以后的发展。校长作为学校的掌舵人,要学习一些管理学知识,将学校的氛围营造到恰到好处。

首先,校长要身先士卒。校长在自身的专业发展上要下功夫,还要在很多方面起带头作用,让广大教师认为校长是有能力有担当的人。其次,校长要将学校愿景和教师个人目标相结合,让学校教师有愿景、有奔头。再次,打造团队价值观。校长要通过学校的行政管理队伍、教研组队伍、班主任队伍、年级组队伍等队伍的团队建设,将学校的各支队伍打造好,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另外,营造公平公正的学校环境。校长要带领学校的管理层制定好的细则,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让教师感觉到学校领导的公平公正。还有,校长要以人为本,校长要关心教师,要给教师雪中送炭、锦上添花,让教师感受到被关心、被尊重、被认可。

当一所学校的校园氛围好的时候,整个学校的教师队伍就会积极向上,在不缺乏人文关怀的同时还有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教师积极上好课、育好人,教师和学生都有目标,都看得到希望,这不就是我们所乐于看到的良好教风和校风吗?

学校管理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校长平时要不断学习,切勿仅凭经验办事,基于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学校管理才可靠。希望校长们不忘初心,掌握更多的“法宝”,让自己的学校管理更有效,让学校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长俊.新时代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校长修炼[J].教育科学论坛(中旬刊),2024(5):18-20.

[2]廖庆生.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110-112.

[3]王慧妹,傅淳华.学校制度目标的价值取向与体系构建[J].教学与管理,2024(8):11-15.

(责任编辑: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