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个“关键词”

作者: 谷万海

[摘 要]文章借助四句古诗词提炼出新时代的班主任工作的四个要点:“化作春泥更护花”,启发班主任要牢牢抓住做好班级工作的法宝——爱心;“一片冰心在玉壶”,启发班主任要善于培育班级精神和学生的自我精神——塑心;“同在一船和谐处”,启发班主任要充分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聚力;“淡妆浓抹总相宜”,启发班主任要善于掌握火候、把握分寸,追求工作的最佳成效——适度。

[关键词]古诗词;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爱心;塑心;聚力;适度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瞄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把全班学生聚拢到一起,当好学生在校期间的“大家长”,用“一根针”穿起“千条线”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用四个关键词概括,即“爱心”、“合力”、“塑心”、“适度”。四句古诗所揭示的道理,对于我们做好新时代的班主任工作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用四个“关键词”概括,那就是“爱心”“塑心”“聚力”“适度”。

一、爱心——“化作春泥更护花”

爱心的魅力在于忘我的付出与关爱,即使“化作春泥”也“更护花”。在班级管理、学生心理辅导及师生关系中,爱心也发挥着“护花”一样的作用。班主任通过真诚的关心和爱护,不仅能够有效处理班级事务,而且能够凝聚班级人心,促进班级的和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爱心应成为每一位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准则和实践方法。

(一)爱心是处理班级事务的法宝

班主任工作不可谓不杂,包括班集体的管理与建设、科任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调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活动的开展与组织、学生的身心发展指导、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家校沟通合作等等,无不渗透着班主任老师的爱心。可以说,爱心是班主任处理班级事务的法宝。尤其是对学生的管理,在一个班集体中,从学习到生活,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需要老师的关注。即使是学生家中的表现,哪怕是不起眼的一个小举动,哪怕是很普通的一个小爱好,老师都能通过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对学生关怀到位。这样,学生就会牢记一生。因为他们的成长需要老师的关爱。所以,一个充满爱心的班主任,就能够感知到学生的需求,关心他们的成长。当学生感受到老师浓浓的爱心之后,班级管理就不再是什么问题。

(二)爱心是凝聚班级人心的力量

爱心对于班主任建立一个充满关爱和尊重的班级环境具有巨大的作用和力量,它不仅是与学生、老师、家长相互沟通与理解的桥梁,而且是凝聚班级人心的力量。班主任通过真诚的关心和鼓励向学生传递爱心,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使他们在学业和品德上得到全面发展。面对青春期的各种心理问题,班主任的爱心辅导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预防严重心理疾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尤其在学生最困惑的时候,班主任的关爱之心就如同雪中送炭,是对学生最及时、最可靠的支持。面对学生学习中的压力,班主任可以通过QQ、微信等途径去关心学生,并耐心倾听学生的内心所想。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有效缓解压力,强化学习自信心。在充满爱心的师生关系中,老师更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使得教育工作更加顺利有效;学生更愿意接受班主任的指导和建议,从而提升整体教育效果。学生在老师爱心的影响下不仅能够化解矛盾,促进班级和谐,还能更好地互助合作,激发学生的潜力,鼓励他们追求梦想。在爱的滋润下,每一个学生都能被凝聚在班集体之中,在班主任的关怀中茁壮成长,班级也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塑心——“一片冰心在玉壶”

精神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教师以精神塑造学生的心灵,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就有了灵魂,达到“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坚定与豪迈。

(一)塑心是塑造班级灵魂

班级灵魂包括班级的学习精神、集体精神等。对班级灵魂的塑造,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在学生刚入学时就培育。怎么培育,在课堂上把学习意志力强精神可贵的同学树为带动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让课任教师表扬,让同学们从内心深处认可;在竞赛中,把敢于拼搏、不畏强大的学生作为表扬的对象,宣传他们的这种精神,让其他同学深刻认识这种精神的可贵;在生活中,把乐观向上、不怕困难的同学树为模范,让其他同学感受其乐观的心态、昂扬的精神,以此引领学生积极向上……这些都是塑造班级灵魂的绝好方法,对于班集体的精神建设,往往会产生串珠为链的效果。如此培育班集体,“精神至上”的观念就会深入每名学生的内心深处,各种精神就会成为班集体的灵魂,为班级的发展注入不懈的动力。

(二)塑心是塑造自我精神

自我精神犹如学生的灵魂,需要班主任老师及时把握,通过心理的管控,培育学生的自我精神。有句名言这样说:“你认为你身边的都是些魔鬼,那么你生活的地方就叫做地狱;如果你视周围的人都是天使,那么你生活的地方就叫做天堂。”事实也是如此,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阅历较浅、思想的单一、认识不深往往会钻牛角尖,哪怕一件小小的事儿,有时候也会窝在心理,影响情绪,影响心理,影响学习。为此,让学生调整心态,壮大自我意识和精神,不为琐事所扰,不为人言所烦,不为物象所困,时刻用乐观、积极、向善的心态去看待人、事、物,当困难的“亮剑者”,做精神的“不倒翁”,学生的自我精神就能铸就。再如信念上的坚定,给予学生精神的鼓舞。班主任老师可以利用主题班会,通过抗挫教育、青春跃动等多种多样的教育主题,组织学生听、看、赏、议,从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例如以“跌倒了爬起来”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倾听刘墉的演讲《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飞扬》,坚定他们的信念,给予他们克服困难、越挫越勇的勇气。再如以“高考畅想”为主题,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剧《十八岁的天空》,向老师同学谈一谈自己将来应对高考的必有状态,以此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展望他们高考的目标,树立他们远大的理想。还如以“成功来自锻造”为主题,讲述史泰龙在演戏中遭遇1300多次拒绝后才得到上镜机会的故事,激励学生坚定不移的精神,让学生明白无论是伟人、英雄还是明星、大腕,都不是比我们运气好,只要我们矢志不移、坚持到底,通过学习、奋斗就自然会获得成功。这样,学生在精神上受到鼓舞,就会生发精神的力量,坚定自己的信念,朝树立的目标勇敢迈进。

三、聚力——“同在一船和谐处”

聚力就是要凝心聚力、合力而为。合力而为则团结力量大,可以有效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古诗云:“同在一船和谐处,舟于江上千里行。”不可否认,班主任老师就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和主心骨。但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肯定不是一个喜欢单打独斗的班主任。能否把班级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充分调动科任教师和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合”字有力量让“合”字出成效,也是能否掌舵班集体的一个窍门。

(一)甘为“棉花糖”

对科任老师,要像棉花糖一样把他们牢牢团结在自己周围,不仅在课堂上为班集体的各科学习大显身手,而且在班级建设上出谋划策、冲锋陷阵、合力而为。像语文老师,亲和力强,具有和学生交流的“天然”优势。面对“愚顽不化”或“心结难解”的学生,往往能够耐心捕捉突破点,或者以喻说理,或者以情感人,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慰藉和情绪上的疏通;像数学老师,严谨敬业,对教化学生具有不容言说的榜样作用,解题一步步,思路清晰,百转千回,本就是学生锤炼自己处事品质的优秀“导师”;像英语老师,擅长辅导,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能发现学生的异常……他们各有特点,各怀绝技,都是教育学生的行家里手。作为班主任,就要求贤若渴,集思广益,不能仅凭一己之力,而要集合众家之长,汇集大家智慧,齐心协力,把班级工作做好。

(二)拧成“一股绳”

对于学生也是如此,善于利用多媒体、各类活动调动班级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大家热爱班级、建设班级的巨大热情,才会让整个班集体人人朝一个奋斗方向,人人一条心,拧成一股绳,争做优秀班集体。可以说,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为一个班集体注入强大前进动力的工作窍门。有了它,学生会积极主动为维护班级的荣誉而努力拼搏,无论是运动会参赛、两操一活动展示、文明班级建设、优秀集体竞选等,都能让学生在纪律上守则、在学习上刻苦、在活动中争先、在工作上创优。对于班主任老师来说,学生齐心协力、团结一心了,自己也就轻松愉悦、目标更高、眼光更为长远了。相反,如果班主任老师不懂得集思广益,汇集大家的力量和智慧,齐心协力促成班集体的建设,仅逞匹夫之勇,不能站在各科“巨人”肩上借东风,不善调动班内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无法与科任老师形成强大合力,那么即使心再强、体再累,也是惘然。

四、适度——“淡妆浓抹总相宜”

适度,即恩威并举,宽严相济;张弛有度,把握分寸,抓大放小。事实上,在关键时候用好了适度这一招,效果如同“淡妆浓抹总相宜”般美好,不但能够让学生心悦诚服,而且能够避免师生之间不理智的冲撞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

(一)软硬兼施

恩威并举、宽严相济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该用软办法解决的问题就用软办法,该用硬手段解决的就用硬手段;该严格要求、严厉批评的时候就严,该宽容对待、宽大处理的时候就宽。例如,在活动过程中有学生不听老师的讲述在座位上说话、搞小动作,怎么办?先来“软”的,一一或者给个微笑,让他(她)注意到老师善意的提醒;或者提高音量,用眼睛提示他(她)跟上老师的思路;或者走到这位同学的旁边,在桌子上轻轻敲一敲,让他(她)遵守活动的秩序……如果这位同学仍然我行我素,那么就要来“硬”的,——请这位同学站起来或者重复老师已经讲过的内容,或者把老师讲述的内容接着讲下去……所以,当“软”方法难以奏效时,不妨用“硬”招数。尤其要坚信:越是难管的事儿,越要大胆果决地去管,不惜用命令的语言、守则的约束,当机立断,进行教育,毫不拖泥带水。这样,教育才会宽严相济,才会因需而变,才会具有教育效果。

(二)把握分寸

恩威并举、宽严相济需要瞄准对象,张弛有度,把准火候,把握分寸,施以个性化的教育。对于心有抱怨、心生误解的故意作对者,班主任老师就要抓住其心理,悉心关怀作对者,让其故意对抗、故意找事的心理在班主任老师的软磨硬泡中消失殆尽。对于心愿的失意者,班主任老师就要悉心开导,多方帮助,让其在情绪上软着陆,从“理想很丰满”中认识“现实很骨感”,从而冷静处事、长远谋事。对于纪律松散者,教师在软的方法不起作用时,就要用语言提醒不讲纪律者,用严肃的态度戒备其不违反纪律要求。

(三)赏罚分明

恩威并举、宽严相济也是赏罚分明的另一种形式。对于做得好的同学,给一块“软糖”,让他(她)尝到发出“光芒”的“甜”,同时让班级中的其他同学“闻”到吃“糖”的美滋美味。对于做得差的同学,坚持原则、按照守则进行批判,让他(她)接受“硬棍”教育,从而知晓向善向美的必要。当然,“糖”吃多了反而会烂“牙”,班主任老师在表扬和赞美学生时,一定要讲究度和频次,不能让这种“软”办法泛滥起来。实施“硬棍”教育时也一样,一定要把握度和频次,过度了难免犯有体罚的嫌疑,次数多了也会导致“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麻痹。所以,在适度教育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除了赏识和鼓励之外,“严厉”也是爱!

(四)“抓”“放”适宜

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为出发点,在班级工作中要抓大放小、抓放结合、松紧有度。“抓”与“放”本就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所以要做到“抓”“放”适宜。“抓”得不好则容易犯面面俱到、轻重不分的毛病,容易扼杀学生学习与管理班集体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或抵触情绪。“放”得不好则容易让班级学生放任自流、我行我素、是非不分,容易造成学生行为上的有始无终、忽冷忽热,容易导致班级学生的各行其是、杂乱无序和人心混乱。所以,抓大就是要抓住班级管理的大方向、大原则,在思想教育上不放松,在行为规范上不间断,在学习目标上不降低。放小就是不婆婆妈妈,不鸡毛蒜皮一把抓,不提前“账”算后“账”,不让学生因为管不到点子上而轻蔑、反感自己。而是要抓住典型问题不放手,不达教育的目的不罢休。例如,对于学生上网成瘾、耽搁学习的问题,就要狠抓不放;对于学生因疲倦而打瞌睡的事儿就不可抓住不放,只要及时找学生谈心,了解清楚疲倦的原因,引导学生改正即可。班级管理中的“放”,还指放手,该放手时要放手,对班干部要敢放权,鼓励他们主动、积极、独立、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对学生要多引导少限制,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投身学习、配合班干部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逐步构建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民主平等、积极向上的班级管理性模式。例如,在每年的秋季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中,都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项目或活动内容、自主组织参加,以此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实践证明,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意识,增强他们作为班级一分子的参与班级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主人翁意识和班级凝聚力。日常班级工作也是,包括每天的上早操、做课间操、搞卫生等,由学生自己组织则都能安排、组织得井井有条。所以,抓大放小、抓放结合是一种艺术,用好了,班主任工作不仅轻松而且高效。当然,“抓”和“放”都要掌握一定的“度”。

总之,这五个关键词对做好班级工作至为关键。尤其是对于成长关键期的初中阶段,用得恰切恰当,则教育效果立显。

参考文献:

[1]刘婷.班主任工作总结——如何做好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工作[J].今天, 2021 (12).

[2]昂旺尼玛.探析如何做好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工作[J].当代人, 2018 (12).

[3]罗金强.如何做好中学班主任工作[J].新课程(中学), 2016(7).

[4]贝心以.如何做好中学班主任工作[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14).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