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阅读: 中小学校开展青少年德育的有效途径

作者: 周生志

[摘 要]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字阅读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和丰富性等特点,成为青少年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但是,数字化时代的开放性,在为数字阅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文阐述了数字阅读对青少年学生德育影响以及青少年学生德育的发展优势与挑战,提出了利用数字阅读加强青少年学生德育的策略。一是构建数字阅读平台,丰富德育资源;二是优化数字阅读资源,提高德育质量;三是加强数字阅读指导,提升德育效果;四是开展数字阅读活动,强化德育实践。这些策略的使用,对于引导学生在享受阅读便利的同时应做到趋利除弊、接受“德”的浸润,意义重大,效果显著。

[关键词]数字阅读;学生;德育;影响;策略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字阅读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和丰富性等特点,成为青少年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但是,数字化时代的开放性,它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尤其是趋利除弊,引导学生铸就品德之魂,这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

一、数字阅读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

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数字阅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全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而青少年学生,由于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灵敏与热衷,在数字时代的信息享有中成为主力军。但是,在享受数字阅读带来的便利性、愉悦感的同时,教师也应关注数字阅读给青少年学生德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对青少年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

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对道德现象、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的认识、理解与掌握。数字阅读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它包括历史故事、名人传记、文学作品等,这些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和道德价值。历史故事如“大禹治水”“周公吐哺”“屈原以死卫国”“齐桓公五顾贤士稷”“商鞅移木取信”等,能够让学生从中领悟人生大道理,把诚信当作人格的标签,把谦逊视为品德的花冠,把俭朴铺展为生活的底色,以此铸就坚强的心灵盾牌,佩戴正义的利剑,肩负责任的生命链条。名人传记如《爱迪生传》《富兰克林自传》《少年林肯》等,都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能够以他们的故事激励、教育学生。从少年林肯身上,小学生可以学到永不言败的坚毅品格;从富兰克林身上,小学生可以学到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从爱迪生身上,小学生可以学到勇于探索的钻研精神……文学作品如《西游记》《伊索寓言》《天方夜谭》以及杨红樱小说和沈石溪小说等,作品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生命状态、心灵世界,能够以感人的故事熏陶学生并培养良好的道德审美情操、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精神追求,以此锻造学生健康、美丽、高贵的灵魂。在阅读过程中,青少年学生可以更加便利地了解道德现象,遵守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数字阅读还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青少年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讨论的方式与他人交流对道德问题的看法,从而深化对道德的认知和理解。

当然,数字阅读也存在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学生道德认知的因素。例如,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其中不乏负面的内容。这些不良信息可能会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认知产生误导,导致他们形成错误的道德观念。为此,在利用数字阅读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时,学校和教师一定要趋利除弊,对青少年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引导和筛选,把最优质的阅读资源提供给学生,以确保他们接触到的是积极、健康的道德教育资源。

(二)对青少年学生道德情感的影响

道德情感是指个体在道德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应。数字阅读通过呈现生动的道德故事和道德情境,可以激发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他们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感动。例如,一些反映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的文学作品,可以让青少年在阅读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美德的光辉,从而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增强他们的道德认同感和归属感。

此外,数字阅读还可以为青少年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在数字阅读平台上,青少年学生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从而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这种情感支持有助于缓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增强他们的幸福感。

(三)对青少年学生道德意志的影响

道德意志是指个体在道德活动中表现出的坚定性、自制力和毅力等品质。数字阅读通过呈现道德冲突和道德困境,可以锻炼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意志,使他们在面对道德选择时能够坚持正确的道德原则,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例如,一些涉及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可以让青少年学生在阅读与观赏中思考道德问题,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决策能力。

同时,数字阅读还可以为青少年学生提供自我管理的机会。在数字阅读过程中,青少年学生需要自主控制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这对他们的自制力和毅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不断锻炼和实践,青少年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形成坚定的道德意志。

(四)对青少年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

道德行为是指个体在道德活动中表现出的具体行动。数字阅读通过所呈现的道德典范和道德榜样,可以引导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行为,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例如,一些反映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新闻报道和纪录片,可以让青少年学生了解社会上的道德典范和道德榜样,从而激发他们的道德热情,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遵守道德规范。

此外,数字阅读还可以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实践道德的机会。在数字阅读平台上,青少年学生可以参与各种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际行动践行道德规范。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数字阅读在青少年学生德育中的发展优势与挑战

数字阅读作为新兴的阅读方式,在青少年学生德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让数字阅读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展,也是教师创新德育方式和路径的开拓性策略。

(一)德育创新空间更大

在持续构建数字阅读平台、优化数字阅读资源、加强数字阅读指导、开展数字阅读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发展数字阅读德育的优势,对于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新空间更大。可以说,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数字化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数字阅读将在青少年学生德育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所以,教师需要继续加强对数字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创新德育方式和手段,为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二)引导和监督责任更重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数字阅读对青少年学生德育的潜在挑战和风险。例如,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可能会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认知产生误导;数字阅读的碎片化特点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学生缺乏深入思考和系统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利用数字阅读进行德育时,教师需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引导和监督责任,确保他们能够在健康、安全的数字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三)家校合作和社会参与更加必要

此外,将来的数字阅读德育路径更需要加强家校合作和社会参与。这样才能共同推动数字阅读在青少年学生德育中的应用和发展。毕竟,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和阵地。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家校沟通和合作,共同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字阅读资源和德育服务。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共同推动数字阅读在青少年学生德育中的普及和发展。

三、利用数字阅读加强青少年学生德育的策略

科学的引导是适应学生从纸质阅读转向数字阅读的关键举措,也是转变青少年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的主要路径。抓住数字阅读便捷性、交互性和丰富性等特点,在为中小学青少年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加多元的阅读体验的同时,加强科学引导和多元化熏陶,通过具体措施的实施充分发挥数字阅读的优势,就能达到立德铸魂、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德育目的。

(一)构建数字阅读平台,丰富德育资源

由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技术负责构建数字阅读平台,包括建立专门的青少年数字阅读网站、App等。由语文教研组负责,分学科组结合语文课外阅读推荐篇目,在平台上推介、发布阅读内容,把数字阅读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同时,精选富有德育价值的适合不同学段学生阅读的历史故事、文学作品、名人传记等丰富多彩的德育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熏陶学生性情、品德。同时,由学校领导邀请专家学者和各科优秀教师参与数字阅读资源的审核与持续开发,在确保资源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同时,突出数字阅读资源的德育功能。

构建数字阅读平台时,还要注重平台的互动性和个性化。通过提供在线讨论、评论等功能,让青少年学生能够与他人交流对道德问题的看法,从而深化对道德的认知和掌握。同时,还可以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让他们自己推荐阅读内容,让青少年学生在彼此的兴趣、需求传递、交流中达到共情效果,形成塑心铸魂德育新形式,在共享共情中提高数字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优化数字阅读资源,提高德育质量

数字阅读资源的优化是提高德育质量的关键。教师通过对数字阅读资源的筛选和整理,确保中小学青少年学生能够接触积极、健康的道德教育内容。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德育阅读资源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以满足青少年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在优化数字阅读资源时,教师尤其需要注重德育资源的更新和迭代,通过及时引入新的道德教育理念和案例,使数字阅读资源最优化;教师还需要鼓励青少年学生参与资源的创作和分享,以此激发他们在德育提升中的创造力,彰显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

(三)加强数字阅读指导,提升德育效果

在数字阅读过程中,加强指导是提高德育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加强对中小学青少年学生的阅读指导,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道德教育内容。这包括提供阅读方法指导、解读关键概念、分析道德情境等。

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数字阅读指导时,教师需要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阅读前,引导学生设定明确的阅读目标,如理解文章主旨、分析人物性格、提炼道德观念等,使阅读更具针对性。在阅读过程中,采用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方法,精读段落中的细节,进行深入思考、理解;略读次要内容,例如对于情节的感知,以此提高阅读效率。同时指导学生边读边做笔记,记录关键词汇、重要观点和个人感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阅读后,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加深对德育内容的理解。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让青少年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和体验道德教育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推荐和指导,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效果。

在对中小学青少年学生进行阅读关键概念解读时,第一要重点讲解主题与主旨,因为这是文章的核心,只有引导青少年学生抓住文章的主题和主旨,才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主要思想和观点,以此把握阅读的方向和重点。第二要讲解人物与情节,在德育类的读物中,人物和情节往往承载着丰富的道德内涵。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情节的发展变化,可以让青少年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第三要重点讲解道德观念,引导青少年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读物中的道德观念,如诚信、友善、公正、责任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第四要讲解批判性思维。在阅读过程中,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要教会他们如何对读物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评价,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盲目接受。第五,以结合具体的阅读材料,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让青少年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关键概念,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道德素养。

(四)开展数字阅读活动,强化德育实践

开展数字阅读活动是强化德育实践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数字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在线讲座、志愿服务等,让青少年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道德教育内容。例如,与社区合作利用数字阅读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首先在数字阅读平台上发布志愿服务活动方案,让青少年学生事先知晓活动信息包括活动时间、地点、目的、活动过程和注意事项等,从而吸引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它能够让青少年学生通过阅读来了解社区清洁、扶贫帮困、助人为乐、敬老献读等志愿服务活动选择适合的积极参与,既提高了应用文阅读能力也提高了与社会实践活动参与能力。在活动实践中,青少年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用实际行动践行道德规范,用亲身感受深化活动主题,以此加深对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的理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还能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

在开展数字阅读活动时,教师还要注重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结合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数字阅读情况和需求,设计符合他们阅读兴趣和活动特点的内容和形式。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还需加强对学生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实效。

数字阅读在青少年学生德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数字阅读的优势资源和技术手段,加强青少年德育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发展,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勇,何彦秋.数字阅读对青少年学习力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 2019(3):4.

[2]赵万菊.“一枝红杏”到“春花烂漫”——智慧教学常态构想应用[J].速读(中旬), 2020(6):186.

[3]蒋宜荣.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教学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 2024(13):98-100.

[4]孔祥渊.德育数字化的意蕴[J].教育科学研究, 2023(7):5-11.

[5]叶飞.面向数字化生存的德育现代化之路[J].人民教育, 2023(10):52-56.

(责任编辑: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