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南洋小学华文校本课程的特色及启示
作者: 苗亚鑫 王明明[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必须具备全球化的视野。新加坡作为多种族、多文化的国家,其教育模式为世界所瞩目。为了更好地开发我国语文校本课程,以新加坡南洋小学为例,研究新加坡南洋小学的华文校本课程,探讨新加坡华文校本课程的发展现状,剖析该校华文校本课程在语言环境与教学资源、课程设置与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估体系方面的特点,为我国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华文教学;校本课程;新加坡教育;南洋小学
一、新加坡华文校本课程现状
(一)权力下放
新加坡的国家课程很完善,所以新加坡认为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一种补充,并不是替代其他国家课程。对新加坡来说,权力下放是为了促进学校内部的灵活性和创新,而权力集中是为了确保学校对优质教育和成果负责。课程辅助活动课程虽然由新加坡教育部统一制定,但是学校在具体实施方面有很大的决策权,从1999年开始教育部就着手削减主要课程时间的10%到20%,将这部分时间空出来称为“白色空间”,学校和教师可以利用这部分时间开展华文校本课程活动,学校可以自主选择教材内容,自主设计课程活动的内容和实施方式来实施华文校本课程,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适时的调整课程评价。
(二)教师角色
在新加坡的小学华文校本课程教学中,语文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并不是校本课程的“创造者”,而是校本课程的“修改者”,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活动主体更加灵活的,更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加坡非常注重教师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校本课程中的作用,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2007年开始教育部为每个学校增派一名教师专门办理课程辅助活动事宜,并且成立“卓越专业培训中心”帮助教师专业发展,还为教师提供各种提升专业水平的机会。尽管如此,教师在华文校本课程中的发挥的作用依旧有限。展望未来,而不是在接收端,教师可以期待在谈判中发展自己,并为他们的创新和观点开辟一个横向空间,以期未来自下而上的反馈和课程改革的机会。
(三)课程设置
新加坡的校本课程实施被安排在了占总课程时长10%到20%的“白色空间”部分,在这个实施空间中新加坡实行了非常具有特色的课程辅导活动,在课程辅导活动中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校也会为学生提供各种符合学校宗旨的活动供他们选择,课程辅导活动完全符合校本课程的特征。但是在新加坡总体上实施的是单科教学,除了“华文”和“公民道德教育”这两门课用华文进行教学外,其他的课程都采用英文教学,所以从总体的课时量上来说,新加坡的华文校本课程的所占时长还是比较少的。同时,为了保证小学阶段华文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新加坡还为学校提供各种物质保障,例如,扩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校提供资金支持和帮助。
(四)评价方式
在小学阶段的华文校本课程评价方式方面,新加坡进行了改革,鼓励并提倡独立学习及体验式学习,减少死记硬背类型的考试和学习,更加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和兴趣爱好的发展。在考试成绩评估方面也更加全面,关注到了除了考试成绩之外的非学术方面的成就,肯定学生在课外辅助活动中的表现。在小学阶段的华文教学中,评价是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教师必须配合课程标准与语言能力描述,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拟定评价计划,设计和安排评价的内容、方式、次数、时间等。在2007年和2015年修订的《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中教学评价都提到了形成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和真实性评价的评价标准。
二、新加坡南洋小学的华文校本课程
(一)语言环境与教学资源
在新加坡南洋小学的华文校本课程中,语言环境和教学资源是至关重要的。南洋小学位于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这种多元文化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语言交流平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校设置了不同的语言课程,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的交流中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
除了语言环境,南洋小学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学校配备了先进的语言教室和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通过电子课本、教学视频、在线学习平台等,学生可以在课堂内外更加自由地学习华文。这些教学资源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他们的语言能力的提升。
南洋小学为学生提供的华文学习资源不仅限于知识层面,而更多的是在于文化浸润和实践体验方面。为了让学生学会有效沟通,联系世界,南洋小学实施并开展浸濡活动,南洋小学的对外合作发展部通过有针对性的计划、当地社区合作伙伴、与海外结对学校的合作来增强和丰富学生的学习。
(二)课程设置与内容
1.华文技能培养
南洋小学为学生营造快乐学习华文华语的环境,让学生掌握使用华文华语沟通的技巧,让学生热爱并自发自动学习华文华语,让学生掌握并有效运用21世纪技能。南洋小学的华文校本课程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华文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在听力方面,学生通过听取各种听力材料,如录音、视频等,培养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在口语方面,学校通过朗诵比赛、时事评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阅读方面,学生通过阅读各种图文材料,如绘本、经典名著等,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写作方面,学校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包括对写作技巧、写作结构等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2.文化传承与价值观培养
南洋小学的华文校本课程不仅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还注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通过阅读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如《弟子规》《西游记》等,学生不仅提高了语文水平,还培养了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在文化的体验、价值观的灌输、行为的塑造三个方面,不遗余力地传播华人传统美德与文化。
3.课程的设置与安排
南洋小学的华文校本课程作为华文课程的旗舰项目是分阶段实施的,在小学1~2年级,华文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绘本教学,小学3~4年级,华文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名著《西游记》的经典赏析,小学5~6年级华文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小小时事评论员”。课程内容安排与设置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将华文技能的培养融入到课程教学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设计让华文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通过书法、水墨画、武术、象棋、中医药、茶艺、太极拳等极具华族特点的课程与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接受文化熏陶。南洋小学还设置了弟子规课、校史、历代帝皇故事、三国人物性格等华文辅助课程进行传道授业,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与道德情操。南洋小学极为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华文技能,所以在华文课程辅助活动中还设置了弟子规营、小记者团等需要身体力行的活动。
4.华文校本课程与办学理念相适应
南洋小学作为一个提供双语双文化教学的学校,在多年的办学中形成了极具儒家文化特色的校训——勤、慎、端、朴,南洋小学华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校训相适应,带有明显的儒家文化特色,与中华传统文化联系紧密。南洋小学坚持“嘉言慎行,联系世界;俱收并蓄,推陈创新;立人达人,兼善天下;教学相长,知所先后”四大办学导向,华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处处体现出南洋小学的办学导向。“嘉言懿行,联系世界”是南洋小学对学生培养好自身美好品德作为联系世界的第一步的期望,在南洋小学华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南洋小学的学生通过浸濡活动,与北京、厦门、苏州等地的小学生进行友好的交流学习,并且体验了当地的中国传统民俗活动,参观当地著名历史景点,真正做到了在双语学习的氛围下认识、体验新世纪的文化与社会,培养包容性的世界观。“俱收并蓄,推陈创新”是南洋小学对学生可以突破传统思维,学有所成,发扬创客精神的希冀。在华文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在学习中推陈出新,敢想、敢问、敢做。“立人达人,兼善天下”意为希望南洋小学的学生可以各有所长,同时也激励伙伴共同进步。在华文校本课程的开办过程中,学校不仅举办各种朗诵、写作和知识竞赛,还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全面的评价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在与同学的合作中共同成长。“教学相长,知所先后”是南洋小学对教学团队的要求,南洋小学希望不以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品行、习惯、兴趣、方法等,教师要谦虚学习,力求为每个学生提供做合适的教育,在南洋小学华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还注重学生道德品质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文化的体验、价值观的灌输、行为的塑造全面培养学生的品行。
(三)教学方法与评估体系
1.情境教学法
南洋小学的华文校本课程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即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尽量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如举办华人新年、中秋节,与中国的学生实地交流学习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2.多元评估方式
南洋小学的华文校本课程注重多元评估,即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传统的笔试外,学校还注重对学生的口语情境表达、书面表达、阅读理解等方面进行评价。借助绘本阅读、经典赏析、时事评论等形式,老师们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三、对我国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
(一)强调文化内涵
语文校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对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探索和传承,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中采取各种策略来强调文化内涵。例如,通过经典诵读活动,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文学经典、古诗词等,通过每天早晨的阅读或特定时间段的背诵,在琅琅书声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对文学经典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书法实践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开设书法兴趣课,教授学生不同书法风格的基本技巧,让他们在体验书法艺术之美的同时培养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此外,在校园内组织书法比赛或展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作品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庆祝传统节日也是强化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强调文化内涵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教师应该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通过生动的讲解、丰富的案例和有效的互动,向学生传达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其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二)注重实践应用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应该强调“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将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一方面,通过设置真实的语言学习场景,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中。另一方面,应该让整个学校社区参与校本课程的发展和实施,要鼓励学生参加社区活动,将语文学习扩展到校园之外。学生可以通过撰写社区通讯和记录社区活动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增强他们对社区文化的认同感。参与文艺演出、朗诵会等活动,则可以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语言魅力,提升自信心。同时,项目式学习是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实践提高语言技能,还可以学习团队合作和时间管理等重要技能。通过设置特定的项目主题,如探索当地文化、研究社会现象等,学生可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协作学习和独立探索。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促进多元化发展
首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优势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模块。文学创作模块可以鼓励学生以小说、诗歌和剧本等体裁写作,并通过定期的作品展览和评估活动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新闻采访模块可以教学生如何收集信息、进行采访和撰写报道,培养他们的信息处理和写作技能。戏剧表演模块可以通过改编文学作品、排练戏剧和其他实践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此外,合作学习也是促进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策略。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种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学习途径。在线学习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空间,让他们随时随地学习。引入微课、翻转课堂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也可以增加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积极学习的意愿。
参考文献:
[1]Pak Tee Ng, David Chan,”A comparative study of Singapore's school excellence model with Hong Kong's school-based management”,2008.
[2]Kai-Ling Leong, Jasmine B-Y Sim and Seok-Hong Chua”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Singapore:Bottom-up perspectives of a top-down policy”Curriculum Perspectives, 31(1), 51-61,2011.
[3]新加坡教育部(2015).《小学华文课程标准 2015》
[4]Nanyang Primary School - Ministry of Education https://www.nyps.moe.edu.sg/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6]田景正.文化体与地方课程开发[J].中国教育学刊,2009,(10):66-68.
[7]Rachel Bolstad,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rinciples, processes,and practices,2004.
(责任编辑: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