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作者: 金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强国的关键,是科教兴国、民族复兴的必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内涵的深刻总结,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重视,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期望、勉励,为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发展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那么,作为一线教育管理者,该怎样积极地践行教育家精神,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呢?

一、坚定教育家的信仰,树立明确的办学思想

树立核心办学理念。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学校办成什么样才算好的学校,教育办成什么样才算好教育的判断标准。高水平的办学需要价值的引领,校长办学的价值观越明确,管理与教育团队的行动越统一。例如,我们根据教育规律,学习借鉴现代教育思想,提出了我校的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平等教育,关注差异、多元评价,天天进步、助力成功。同时结合郑州地域“鼎文化”特征,提出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一个生命都昂然挺立”。

确立完善的目标体系。目标就是方向,一个校长没有清晰的办学目标,干得再辛苦,也是劳而无功。目标体系包括办学目标、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和育人目标。办学目标就是办什么样的学校;育人目标就是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就是建设什么样的师资队伍。而且目标设置要体现有时限、可评估、能达成等特征。

构建学校的风尚体系。学校风尚体系即校风、教风、学风。风尚体系建设一定要具体,没有具体要求的“风尚”就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无法落地。所以,我们要概括表述风尚目标,定风尚;提出指向态度行为的具体要求,明要求;发现并培树身边的榜样,树标杆;强化正确行为、纠正错误行为表现,勤要求。按这样的步骤一步步去实施,学校风尚会越来越好,学校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二、拥有教育家的视野,建设和谐的育人文化

营造文化氛围,让每个角落都育人。校长应发挥师生集体智慧,人人为校园文化助力,努力实现走进校园就仿佛置身于优雅而又充满情趣的文化环境之中。

举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可以利用周末、寒暑假、重要节日等时间节点,集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中华经典诵读”“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教育”等专题文化活动,切实增强教育效果;搭建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创客节等平台,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如此,既能增强爱国意识、集体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又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其综合素质。

完善学校文化核心“三大件”。“三大件”是指《章程》《三年规划》《制度汇编》。《章程》是学校内部的“根本大法”,上承国家法律法规,下统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校纲领性文件,是推进学校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客观保证,是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主要体现。《三年规划》旨在通过科学规划与专业引领,达成校长的管理有思想、教师的教学有理念、专项工作有设计。它是师生集体的行动纲领和施工蓝图,也是指导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蓝图,更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准确定位发展目标、实现特色发展的行动指南。《制度汇编》是为了推动学校依法办学的需要,更是推进学校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进程,形成有章可循、依章办事、规范高效的现实需要。

三、弘扬教育家的精神,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

首先,要加强教育家精神及内涵方面的培训,让广大教师领悟教育家精神;带领教师到培育教育家精神的基地体验感悟,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内核;更要加强激励引领,推动教师队伍阶梯式成长。

其次,为了教师的成长,要采取多方面措施,力促教师专业成长。例如,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帮教等,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走出去,参加关于学科前沿研讨、学科学术研究等,开阔教师视野;把教育大家、心理专家、管理精英请到学校开办讲座,提升教师素质;狠抓校本教研,依托同伴互助,做实小课题研究,强化教师内功;组织课堂大赛,名师、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成长课,年轻教师过关课,展示教师风采;树立师德榜样,强化师德,守牢底线,划出红线。

再次,激发教师自我成长潜能,以教育家为自我成长目标,努力进行读书、写作和反思。教师要善阅读,一是品读教育专著,拓宽视野,提高理论功底;二是掌握学科前沿,精准把脉,找到发展方向;三是品读心理学、教育学、哲学、历史等,博采众长。写作是教师的“智力体操”,所以要勤写多写;教育写作从表象上看能够提升、发展、优化一名教师的认知水平,实际上却是在打开教师的格局、提升教师的人生高度。教师要善反思,每节课要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疑释义;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奇思妙想,精益求精。

四、运用教育家的智慧,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结教育大家的教育智慧,在于启智润心,在于艺术地因材施教。现代教育家除了对教育规律、人的成长规律、多元智能理论的把握,更重要的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在教书育人实践层面上发挥智慧,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坚定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生命碰撞、交流、成长的关键场所。所以,必须进行课堂改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在课堂上多进行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多运用新课程理念实施启发诱导式教学、情景化教学,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要积极推进“五育”融合。学校要勇于打破只重智育、轻视其他教育的束缚,积极落实德育为先、智育为核、体育为基、美育为魂、劳育为本的“五育”融合教育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实现生命的精彩。

为学生开发适切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是适应学生多样化需求而开发设置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也是各有个性,开发设置适切学生成长的校本课程,才能促进每个学生更好发展,才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