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凝聚建设教育强国之力

作者: 程晓静

2024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家精神从教师所处的社会背景和肩负的使命职责出发,对教育家应具有的品格、素养、价值观念等进行了全面阐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来立教兴教、育人育才。我认为,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就是要引导教师深刻认识自身的第一职责,以学生为本,乐于从教、精于从教,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历史上滑县曾被称为白马县,悠久的地域历史为我校的文化建设奠定了深厚根基。特别是校名本身带有“马”字,又毗邻白马路,这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典型标识,拥有得天独厚的“马文化”资源。“千里马”作为马的典型形象,是人们对人才的代称和褒扬,我们就用“千里马”来寓指要着力挖掘和发扬学生的潜力和特质。“伯乐”是古代传说中善于相马的人,比喻善于发现人才的人。在“千里马”文化体系中,“伯乐”便有教师之意。因此,结合地域特征与历史文化资源,根据白马路小学的学段及教育特征,我们从多个层面打造了学校的特色文化体系。

一、伯乐之智,慧识善育

古有“伯乐相马”的经典故事,千里马的成就,离不开伯乐的识才之智。我们希望在“千里马”文化的浸染下,白马路小学的每位教师都积极争做“伯乐”,坚定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千里马”的理念,体察入微,善从细节之处发现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在此基础上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根据孩子们的个性特征、知识水平、能力特点等因材施教,让每名学生都能聪灵鲜活、跃腾万里。

二、伯乐之美,润物无声

教师之美,美在语言,美在行为,美在心灵。

伯乐之言美在谈吐得体。教师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句温暖的话语,都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的心田。

伯乐之行美在责任担当。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所新建学校的教风往往从一批批学校的“拓荒者”身上形成:晨光熹微时早早来到教室等待学生的班主任,夕阳西下时送走学生后又去家访的老师,他们乐于育人,长存仁爱之心;在学校建设中,他们爬得了手脚架、清理得了卫生死角;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们毫无怨言、积极主动为社会服务,用行动践行师者品质。

伯乐之心美在热爱奉献。还记得招生的第一年,一个孩子由于身体原因,刚入校时大小便不能完全自理,我看见仝晶晶老师不止一次给他清理衣裤,毫无怨言。还记得一次,上课铃响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往教室里跑,我看见有五六个孩子从我面前走过,向我问好,其中就有这个孩子。原来是他的同学怕其他同学把他碰倒,就在左右两边扶着胳膊护佑他安全前行。那一瞬间,我感动于孩子们天使般的善良。

还记得秦鑫鑫老师带了两个特殊的孩子,一个是因为身体状况不愿进教室,秦老师就去大门口迎接,连哄带抱不厌其烦;另一个则是因为家庭教育方式不得当,导致孩子不会用正确方式与人交流。秦老师通过一次次跟家长交流沟通,采用适合的激励方式,助力孩子成长。现在这个孩子已经能正常和其他同学沟通交流了,同时也建立起自信。

还记得一(5)班有一个特殊的女生,王芳老师发现她的长处后给她布置适合她做的事情,想方设法帮助她成长。还记得一(3)班李春艳老师蹲下来给学生系鞋带,还记得王志民老师抱着生病的学生送医……

三、伯乐之能,精进不止

在学校,不仅学生要成长成才,每一位教师同样需要可持续发展。教师既要善当伯乐,引导好、发展好学生,又要厚养师德情怀、精修教学科研、丰富文化修养,既做“经师”,又要成为“人师”。在引导学生成长的同时,教学相长,终身学习,自身也不断成长为“千里马”。

生命是个回力板,你付出什么便收获什么,我校秦鑫鑫、李艳丽、仝晶晶、李春利等老师所作的公开课分别荣获市、县级优质课一等奖;王芳、张巧玲等老师荣获县级“优秀班主任”,他们所带班级被评为“先进班集体”或者“文明班集体”;刘斌、秦贝贝、邵广宇等老师在县级基础课题研究中取得优异成绩……

全体教师一直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和追求,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夯实业务基础,提高育人本领。他们在假期中认真开展线上培训,周末时间共读一本书,从未停止过对专业的探索和提升。众多青年教师在县教育局设计的教师攀升体系中不断晋升,涌现出县级教学标兵1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3人、县名师1人、市县级骨干教师5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

四、伯乐之乐,桃李芬芳

伯乐之乐在于桃李芬芳,花开满园。在教师的慧识善育下,“小马驹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胡晓征老师辅导的学生荣获县“红旗渠精神永流传讲故事比赛”一等奖;王芳老师辅导的学生被评为县“书香少年”;王青磊老师辅导的学生获得“新时代好少年 强国有我”演讲朗诵县级一等奖。县级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也逐年增加。

建校三年来,白马路小学从18个人的教师团队逐年增加到48人,教师本科学历者占全校教师的92%,中青年教师占全校教师的85%。每一次新教师入职都是新力量的注入,我坚信每一位伯乐都能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弘扬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自信自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贡献。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