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牌活动:有效调节情绪,激发儿童潜能
作者: 常亚琳一、案例背景
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指出:中小学校要结合相关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大中小学生发展需要,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困难和挫折,增强心理健康素质。
近年来,南阳路第二小学致力构建一个全面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升心理健康素养,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校在“和美”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个性特质,以体育课程调节学生情绪,以美育活动浸润学生精神,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提升情绪认知能力,以心理健康检测和预警机制及时解决学生心理上的困扰。
在此基础上,学校引入了4D卡牌游戏,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此外,结合教育部专项行动计划,学校还将4D卡牌游戏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学生逐步掌握了应对各种情绪的技巧,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心态,为其健康成长筑牢坚实的心理防线。
二、案例实施
(一)活动背景
本案例作为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二单元“情绪调节”中的《跟坏脾气说再见》和《我的情绪我做主》课程的延伸与补充,以团体活动形式开展,主题为“心情画像”。
在活动中,4D卡牌为活动道具。卡牌游戏基于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应用心理投射、叙事疗法和教练隐喻等技术,让每一次对话都照亮学生心灵。
(二)活动过程
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帮助学生完成随机分组,并且介绍团体活动的道具——4D卡牌,以及在活动中获取卡牌的方法。
接下来,学生排队自选卡牌,选一个画面和自己近期心情相关的卡牌。然后,进入相互交流环节,学生借助卡牌讲述自己的心情故事,小组内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并给予共情、支持、引导、帮助等反馈。下一步,每个组派出一名成员,分享个人在交流过程中对自我心情的觉察、对他人反馈的想法等。最后,师生一起提炼总结调节情绪的方法。
(三)活动发现
1.卡牌活动给了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在平时的课堂上,学生如果对老师的讲解内容不感兴趣,就可能会一言不发。然而,在本案例中,学生争相发言,课堂气氛热烈。
在课堂上,教师启发学生寻找调节自己不良情绪的方法时,学生的思维闸门就打开了,提出了转移、倾诉和宣泄三个方法。其中,就如何合理宣泄情绪,借助卡牌活动,学生总结出了听音乐、打沙袋、进行体育运动、静静地躺下、抱抱毛绒玩具、哭一场、和宠物玩耍、吃甜食、去旅行、打开窗户深呼吸、和父母同学朋友倾诉等办法。不仅如此,他们还尝试着用绘画、写作甚至是跳舞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波动。这些方法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情感表达,也使得课堂变更加生动和多元。
2.卡牌活动助力教师挖掘学生潜能
班里有一个女孩A,每次上课我都要有意多看她一会儿——她不愿意听讲,不是在抽屉里玩玩具,就是和别的同学说话。在本案例中,有一个小插曲。当一名男生在讲自己解决情绪的办法时,有两个女生举手说她们要上洗手间,我因为回应她俩,错过了那名男生的发言内容。因此,我就提问:“有没有同学可以总结提炼刚才这个男生的发言。”这时候,女孩A举手了,她虽然没做总结提炼,但复述得特别完整,大家都为她鼓掌。我不失时机地对她说:“我在这节课上看到了一个不太一样的你——专注、倾听、表达准确,说明你有特别强大的学习力,相信你一定能够用好它,助力你的学习。”听了我的话,她眼睛都发光了。
3.卡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同伴倾听和支持的力量
学生在“心情画像”过程中特别感动,感受到倾听的力量、感受到同伴的鼓励是如何帮助他解决自己的问题的。
有一个男孩讲,他觉得自己没有自由,父母总对他进行各种约束,比如不同意他出去玩,限制他看电视、玩手机,要求必须上某个自己不想上的培训班,要求写学校布置之外的作业,等等。
听完他的讲述,组内成员纷纷开始发言,有的说有和他一样的感受,有的说“你也可以换个角度想,父母为什么要限制你这么做,这么想你就会开心了”……男孩听了同学的建议,眼里闪烁着思考的光芒,脸上逐渐绽放出笑容,仿佛找到了理解与共鸣。
4.卡牌活动促进儿童的深度体验与勇敢表达
交流活动感受,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在本案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有孩子说,卡牌活动让他感受到了被理解和接纳,感受到问题不只是他自己有,觉得自己不再孤独。有孩子说,平时根本没想过把自己的心情讲给别人听,但今天借助卡牌活动进行分享给了他安全感,让他意识到:分享也是一种勇气,是联结彼此的桥梁。还有孩子说,他感受到了被认真倾听并给予反馈的力量,以后他也要认真地倾听别人。倾听与理解,是这堂课赋予他们的宝贵礼物。
5.卡牌活动助力课堂实现“教学评”一体
卡牌活动注重互动式的学习,让教学活动不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交流与反思。学生在彼此的分享、聆听、反馈中找到共鸣,教师的角色也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和陪伴者。教师的教学目标在活动中得以自然渗透,学生借助卡牌活动,进行深入的探索、体验,从自我和同伴的经验中获得反思与成长。评价也在师生的对话中、彼此的倾听和反馈中自然地流露与表达。
总之,天真的小学生需要的是倾听与尊重。作为引路人,我们要引导他们正确识别并表达自己的情绪,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勇敢地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让成长之路更加精彩。
(责 编 林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