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家校共育
作者: 李凤娟家校共育是一种有效衔接、深度融合的合作育人关系,可以满足学生多层次、多元化、多方位的发展需求。将家校共育融入班级管理,丰富班级管理的内涵,拓展班级管理的外延,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是笔者多年来一直探究的课题,现将经验分享如下。
一、挖掘传统文化,提高共育水平
家校协同育人是一种共识,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比如,民族英雄岳飞的母亲在其背上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们熟知的“孟母三迁”“画荻教子”等,讲述的都是家长怎样教育孩子的。而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成功的法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财富,对于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我在班级管理中,有意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倡议家长带领孩子一起参与传统节日活动,如春节贴春联、包饺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倾听学生心声,加强精细管理
我们常说,班级要依靠制度管理。可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制度并非是万能的。我根据青春期学生的特点,在各个班级设立意见箱,及时搜集学生好的意见和建议,以更好地管理班级。意见内容可以是班级管理问题、青春期的困惑、生活中遇到的挫折等,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每天晚上都会打开意见箱,认真阅读学生的“悄悄话”。女生W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同学,平时学习成绩在中上等。可是有一段时间,W变得十分消极。不久,我在意见箱就收到了她的“秘密”。原来她来自单亲家庭,父亲想让她回家务工,还常对她发火。得知情况后,我立即找到W进行沟通。又和学校领导一起找到她的父亲,进行劝说。最终,父亲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答应好好支持女儿上学。
三、创设活动情境,促进关系融洽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与家长、老师、同学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增多,有的矛盾甚至会越来越激化。作为教师,不只是要传授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为人处世,教会学生正确处理矛盾、解决问题的办法。
J是一个性格比较开朗的同学,有几天变得暴躁起来。我通过意见箱,知道他在家和父亲产生了矛盾。那时候,班级中正在开展“说出你心中的我”实践活动,我紧紧抓住这个时机,邀请他的父亲也参加活动。在活动中,父子二人说出了心里话,J说了父亲的优点,同时指出父亲对自己太严格,而他爸爸则解释说,不想让孩子走弯路,才会对他这么严格。本次活动,不仅化解了亲子矛盾,还让J理解了父母的不易,他表示以后要好好学习,不再任性。
没有家庭参与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今后,我将不断总结班级管理经验,探索尝试更多的管理方法,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责 编 林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