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教学如何减负提质

作者: 刘朝

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领路人。部编语文教材要求教师兼顾课内和课外,要像研读课文那样研读所推荐的名著,形成自己对作品的独特认识和评价。但是,有的教师因没有充足时间而不能完整、细致地阅读教材规定的名著篇目。“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提质保量地完成名著阅读教学?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心得,现分享如下。

一、“三手抓”——督促语文教师研读名著

新课标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语文学科的丰富人文内涵可以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积极影响。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于漪老师曾说,语文教育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因此,语文教师如果对名著阅读的掌握不够系统、完整,他的名著阅读知识总结、整合和概括的能力也有待加强。

要提升语文教师的名著掌握能力,学校可以实行“三手抓”。一抓语文教师名著备课,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阅读计划;二抓名著专题校本研修,提升语文教师的专项能力;三抓名著阅读教学活动,以活动促语文教师的名著阅读参与热情。在实行“三手抓”过程中,语文教师由个体的阅读走向集体的研读,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为减负提质打下坚实基础。

二、引入“生本观念”——多措并举提升名著阅读教学质量

在初中阶段的名著阅读教学中,有效树立“生本观念”,既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思考的独立性,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有积极影响。

在名著导读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落实以下三点要求。第一,要改变观念。由“师本观念”转向“生本观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新思维。第二,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在集体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营造阅读情景,让其在多元的认知中突破思维局限。第三,教学评价要多样化。名著阅读的教学评价要多样化、层次化,其最终的评价结果应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

三、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做好名著阅读教学月考核评价的有效链接

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当前,中学的语文学科特别是名著阅读方面的考核,考查范围越来越广,重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提升需要一定时间,这需要语文教师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此外,语文教师也要多关注名著阅读方面的评价内容。比如,多了解名著编者的目的,关注名著阅读的考查方向,研究名著阅读的考核试题类型,等等。

当语文教师能够将名著阅读的教学与考核有效结合在一起,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联想想象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应用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思维品质。

(责 编 于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