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低段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初探
作者: 包乌日娜近年来,笔者一直从事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深深体会到小学生如果计算能力不强,对日后数学学习非常不利。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高度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笔者结合实际来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本学期,我们学校二年级数学组每天都要开展课堂限时口算练习。通过限时练习反馈,我们发现部分学生计算正确率、计算速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适当增加练习量。
首先,教师在授课前结合当天教学,安排5分钟的口算练习。其次,采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方式来进行听算、视算、抢答、小组比赛等。再次,认真完成课本上的口算,要求做到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力求达到100%正确。最后,当天放学回家,由家长陪同孩子加强口算练习。
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学数学,如跟随家长上街购物时,帮助家长算价钱、付款,这样就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让学习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口算能力。
通过这些措施,一些学生的口算速度有了明显提升,但从整体来看仍有待改善。我们又进行教学反思,寻找问题症结,总结出学生计算发生错误的原因:有的是数字识读问题,有的是书写习惯问题,有的是口诀背诵不熟练,有的是进位加、退位减存在算理上的困难,有的是看错运算符号,等等。
原因找到后,我们进行了问题分类,并排序解决。
1.先解决乘除法问题,也就是口诀背诵不熟练的问题,重拾“百数表中的乘法口诀”,要求学生限时背诵,目的是提升乘除法口算速度,当然还要通过纸质版专项练习来检验效果。
2.解决10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问题。解决方案是,20以内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100以内加减法竖式笔算专项练习,有效解决算理困难问题。
3.看错运算符号问题。以上两大问题解决后,加减混合再放到一起进行练习,通过混合练习强化学生的审题习惯。
4.坚持反馈,给学生成长留痕,让学生看到成长的印记,提升学习信心。同时,个别学生情况单独反馈,有针对性寻求家长的支持和协助。
5.注重培养学生修改错题的分析。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务求认真,在学生出错的地方加上评语,指出错因,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同时要求学生在知错的基础上把错题再做一遍。这样就能使学生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巩固。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计算要形成能力的首要保证是什么?那一定是算得对、算得快。当然计算需要有熟能生巧的过程,但同时也要避免机械的重复,否则会造成“熟能生厌”。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探索更多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计算能力,为其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