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们成为惜时的人

作者: 梁波涛

《橙黄橘绿半甜时》中的作者中有很多熟悉的名字——鲁迅、汪曾祺、史铁生、丰子恺……这是集合了现当代作家多篇散文的散文集。按照春夏秋冬安排开来,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一年四季,五彩缤纷,像蝴蝶一般,在眼前翩飞,有种让人目不暇接的感觉。细读之下,我的思绪被丰子恺牵引而去。

丰子恺笔下有关夏天的内容,太过生动、形象了!

丰子恺写文章用毛笔,毛笔沾了墨水,温度高的时候,极其容易干,但是因为要思考,不能一沾墨就去写,一思考这笔头就干结,再开始写就非要润笔不可。这样的情形,丰子恺怎么办呢?想象着他身着长衫,伏在案前写毛笔字文章的模样,我忍不住笑了起来,也体会了一下丰子恺的“囧”。

丰子恺右手握笔,左手拿了铜笔套候着,一旦停笔,就得把笔装进里面。尽管如此,毛笔还是极其容易干,嵌在笔套里怎么也拔不出来。看到这里,我换位思考,真是产生了切身的苦恼。那个时代,丰子恺作为一个长期写文章的人,应该是非常羡慕我们现在用的笔吧,不用反复蘸水,也不用担心干。有那么一瞬间,我想要穿越到那个时代,把现代的笔送给他……

想到了以前读的丰子恺的其他作品,《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记录了缘缘堂的构建过程、一群孩子的成长过程、缘缘堂怎么被毁灭……如今读《橙黄橘绿半甜时》,读着想着,突然间就感受到了丰子恺的那种心境,他追求的,是一种平和、安乐与宁静。可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下,他又怎样平安得了呢?我仿佛看到了那个秋天的丰子恺,他看着窗外乌云弥漫,听着隐隐雷声,心绪难平……人生也有冬夏,童年如夏,成年如冬;或者少壮如夏,老大如冬。人生的冬夏,自然也常叫人的感觉多姿多彩。

丰子恺笔下的冬天,依然是我最喜欢读的。在冬天这个大单元里,丰子恺写的是自己老年,也是许多人的晚年心境。他写道:坐在庭院中,晒着冬天的阳光,不像夏日般讨厌太阳,我觉得暖烘烘了。身上晒暖了,出汗了,又去坐到了墙角的藤椅中,看着眼前自己用过的东西……

一句一句读着丰子恺对院中眼前看到这些物件的描述,一种莫名的感觉袭来。我想到,院子里热闹的时候,是充满生机的,对于丰子恺来说也是富足的,而老年时段里的空旷,显得寂寥。这种寂寥,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孤独,属于丰子恺的孤独……

看完整本书再回味大家对于这本书的介绍,我似乎是读懂了那句“经历世事无数后的甘之如饴”。这“甘之如饴”,我在丰子恺的笔下看到了,既有时光的苍凉,又有生活的温情。一如他留给我们的画作、诗文一样,在时光变迁中依然存在着一抹明快的“香气”。

细想想,丰子恺的一年四季,有甜蜜,也有酸涩;有无奈,也有希冀……无论是怎样的一种滋味,都是他留给我们的生命痕迹。用这本书里的话形容,便是“寄与惜时人”。人生路上,处处风景,希望我们都成为惜时的人!

(本栏责编 于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