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来时路

作者: 席明焕

从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持续三年的中原名师培训,让我受益良多。这三年,我忙碌着、思考着,度过了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思想不断明晰的三年。回望来时路,我对影响中原名师专业发展的几点关键因素,进行了认真思考和梳理,现不揣浅陋,分享给大家。

一、热爱,是名师成长的“永动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用在教师发展上同样贴切。成为中原名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参加中原名师培训的教师,教龄基本在20年至25年,职称在副高及以上。按照职称、教龄,他们足以胜任一线教学岗位,但大多数人都谦虚好学、乐于钻研,执着于教育教学工作,坚定不移走专业发展之路。他们在专业上的痴迷乃至享受的状态,感动了我。热爱就会乐此不疲、不计得失,热爱,是名师专业成长的“永动力”。好老师不一定能成为教育家,但完全可以拥有教育家精神。而热爱,是迈向教育家的第一步。

二、明晰方向,是名师成长的“捷径”

名师之“名”,首先在“明”。有明白的教育理念,有明晰的发展方向,有明确的专业成长途径。我在培训中的一个重要收获,明晰了名师专业成长的正确途径,即阅读、思考(反思)、实践研究、写作。培训单位精心为各位学员分学科分小组安排有理论导师、学科专业导师、实践导师。理论导师重点指导学员进行专业阅读、课题研究;学科专业导师重点指导学员提炼教学主张、构建专业教学框架,指导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实践导师重点关注学员教学模式构建,教学主张提炼,名师工作室建设与运行等。

阅读,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一线教师快速提升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导师经常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督促学员深入阅读、广泛阅读。比如,为了提交5000字的读书心得,我反复阅读何小亚教授的《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为了撰写课题“指向数学素养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研究”的文献综述,我阅读了《高中数学大单元设计指导纲要》等书和十几篇相关专业论文;为了进行读书汇报,我细读了《教育的目的》《学习的本质》;为了提炼个人教学主张,我拜读了林伟教授的《“思意数学”教学论》、曹一鸣教授的《数学教学论》、刘徽教授的《大概念教学》。如此或精读或浏览,加上穿插进行的读书汇报、课题研究汇报、教学主张提炼情况汇报等,让我不间断充电,在成长路上不停地奔跑。

三、深入钻研,是名师成长的关键

名师之“名”,在于业务过硬,在同行中有“名气”。师德高尚、教学艺术精湛、教学业绩突出,是名师的“标配”。所以,要成为名师,就要不断在业务上精进,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怎样的教学才是体现新课标导向的教学?项目化、结构化、大单元、教育数字化是什么意思?教师应该怎么做?三年来,负责培训的华南师范大学为学员量身定制了学习“套餐”。三年培训,又细化为多个阶段,每一阶段有一个侧重点,如第七次培训的主题是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学评价和名校跟岗实践,第八次培训的主题是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这些主题明确的阶段性培训,促进了名师业务能力的梯次提升。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在集中学习“输入”之后,就需要自己实践“输出”了。我结合所学,带领备课组教师开展了单元教学实践,结合何小亚教授《追求数学素养达成的教学设计标准与案例》和陈小波老师《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与解析》介绍的单元教学设计要素,在备课、教学设计上采用单元设计的框架,针对每一章节进行单元要素、课时要素分析与设计,并开展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按照我自己总结的“共鸣数学”教学流程,分6个环节实施。经过两年多实验,本人对数学学科本身的理解更加深入,对于课标、教材的阅读思考更加透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更加灵活自如。个人带领团队所进行的教学实践,也带动了一批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共同成长,形成了一个有实力的团队。

四、提炼出自己的教学主张,是名师成长的标志

文以载道。名师之“名”,还在于有可传之“道”,即在学科教育教学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可供借鉴的主张和做法。作为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较强的名师,要总结教育教学方法,构建特色学科体系,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形成教育思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复制,产生更大的效益。在何小亚教授、童宏保教授和林伟教授的指导下,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课堂教学特点和本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实践,总结出了个人教学主张的雏形——“共鸣数学”。“共鸣数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指向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从“共情、共思、共长、共鸣”四个方面着手,按照“情境引学—问题导学—多向助学—辩学用学—即测评学—构建数学”6个环节组织课堂教学,以实现师生思维共振、思想共鸣。“共鸣数学”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双向交流、动态互动,结果指向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高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师生双方均能获得良好体验。

五、引领辐射,是名师应有的担当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名师还要利用多种途径进行帮带培养,引领更多教师走上专业成长之路,带动更多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三年培训中,我以中原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在校内外进行示范引领,带动更多年轻老师实现专业成长。我参与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院校承办的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受市教体局委托开展每年一批次的市级数学骨干教师培养;作为平顶山学院的外聘行业教师,参与师范生职前培养工作;作为工作室主持人参与本校数学教师和工作室成员的培养工作;作为教育“春风行动”的一员,参与送教下乡工作;等等。几年来,我的工作室培养出省级名师4人、省级骨干教师28人、市级骨干教师164人。

三年中原名师培训结束了,但这意味着新的奋斗历程的开启。回望来时路,我感恩诸多遇见与教诲;展望未来,我愿继续坚定地弘扬教育家精神,走好、走稳、走实自己的名师之路。

(责 编 佳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