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合作 助力“双减”

作者: 崔丽芳 马青燕

近年来,沙口路小学致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优化课程实施品质,不断延伸课后服务,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同时,与郑州科技馆深度合作,探索出助力“双减”的“621”工作模式。

一、优化顶层设计,优化合作路线图

“621”工作模式,即通过“联创环境、联动师资、联盟活动、联营项目、联享课程、联合育人”六大行动,实现“学习方式融通、科教资源融汇”两个融合,最终达成一个目标,即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六大行动是策略路径,两个融合是显性成效,一个核心是愿景目标,三者互为关联、彼此支撑。馆校合作将公共文化资源与学校紧密联结,丰富了课程资源。

二、瞄准行动靶心,打好共建组合拳

(一)联创环境,打造科技感校园

学校在科技馆的资源加持下,以航天发展历程为主要内容,打造科技景观步道;以长征系列飞机模型为元件,建设科技角、创客教室,配备无人机、编程套组、智慧平板等智能化教学设备;打造“养耕共生”自然生态系统,营造探究氛围。

(二)联动师资,培育复合型团队

为了提升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州科技馆合作,通过输入输出双向学习,帮助教师完善知识结构,实现内生“造血”。一方面加强本校教师的场馆资源学习,提升其理论素养;另一方面加强科技馆教育者的教育理论学习,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三)联合育人,搭建交互式桥梁

馆校合作增强了师资力量,拓展了组织方式,也搭建了家校社共育的交互桥梁。学校聘请科技馆工作人员为校外科普辅导员,定期开展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

(四)联营项目,打破跨学科壁垒

学校整合科技馆学习和校内综合实践活动,开展项目化学习,以科技展品为学习内容,以操作体验为学习方式,以成果输出为学习评价,形成了项目化学习流程。例如,在“北斗牵着我的手”项目活动中,教师设计“带着问题走进时空体验馆”计划书,从“避免走马观花”“选择研究项目”“确定研学视角”“选择适切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指导。

(五)联盟活动,搭建梦想秀舞台

馆校双方依据教学主题需要,常态化设计开展科普活动。比如,“科技燃梦,点亮未来”活动,请科技大篷车满载展品进驻校园;全国科普周“同上一堂科学课”活动,让“天宫课堂”与师生见面;“美丽中国,魅力喀斯特”活动,带领学生探究地质知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童妙科博会”,科技梦想变成现实……

(六)联享课程,供给多元化滋养

凭借“全国品质课程联盟实验学校”的东风,学校整合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构建以《多样物质》《多彩生命》《深邃宇宙》《精妙技术》四类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高品质推进科学教育。借助科技馆的专家资源,研发完善“飞翔科学”特色校本课程,形成了少儿航空航天课程资源包,并通过学科融合、场馆学习、社团活动、科技研学等途径实施。

(责 编 东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