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任务链设计

作者: 张亚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来组织与呈现。语文教师应基于各类任务群的特质,精准定位单元内容所属的任务群类型,并结合单元导语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创设学习情境和核心任务,同时为核心任务的解决设置环环相扣的任务链。

本文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简称“第一单元”)的诗歌教学为例,探索“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案例的设计。

一、明晰单元属性与实施路径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习任务群需要围绕主题设计环环相扣的学习任务,根据具体任务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在进行单元整合教学之前,要精读单元导语和文本内容,通盘思考单元归属的学习任务群类型,然后精准定位单元各篇文本的教学核心,整合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属于“活动·探究”单元,其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掌握现代诗歌的特征与形式,学会鉴赏现代诗歌,尝试创作现代诗歌。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联想来感知诗歌所呈现的画面,获得审美体验;通过仿写等途径尝试诗歌创作,提升表达能力;通过对典型意象的品析,体悟作品传达的情思,提升审美认知。

二、确定单元主题与学习目标

第一单元前三篇诗歌分别表达了诗人对大好河山、伟大领袖、伟大祖国的挚爱深情,所以,可以确定以“爱”为单元学习主题,进而设定学习目标——梳理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分析意象之间的关联,研究每首诗歌在节奏、韵律、形式和结构等方面的共性与个性,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技巧;根据诗人的成长经历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初步了解诗人情感表达的独特方式;运用所喜欢的意象和诗歌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创设活动情境与学习任务

基于第一单元的教学活动任务,具体情境可设置为:新年即将到来,很多同学想用原创诗歌表达祝福、传递情感,学校微信公众号要举行“2025,我用诗歌表达爱”系列活动,请同学们参与这项活动。主要有三项内容:确定几个任务主题,并撰写对应的导语;根据实践活动规划,撰写文章;采用思维导图、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盘点活动所得。

诗歌单元的核心问题是明晰如何采用现代诗歌的形式抒发情感。结合学情和单元内容,教师可设计四个子任务:

任务一,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心中所爱”的;任务二,分析每首诗歌在节奏、韵律、结构、形式等方面的风格特色;任务三,分析诗歌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形式、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独到之处;任务四,参与“2025,我用诗歌表达爱”活动。

四、组织实施计划与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特征,可以通过子任务来细化学习目标。

任务一:文章主题为“党和祖国永远在我心中”。学习目标为梳理诗歌的典型意象,分析各意象间的关系,解读意象与情感之间的关联,揣摩诗人的情感世界。

任务二:文章主题为“爱在身边,悄然绽放”。学习目标为解释诗歌节奏和韵律的表达效果,明辨诗歌在语言、结构、形式和技巧等方面的特色并进行点评,解读诗歌的精神内涵,尝试仿写。

任务三:文章主题为“用心用情聆听大自然”。学习目标为了解诗人的生平,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阐释其诗歌与作者情感之间的关系,尝试运用诗歌来表达情感。

任务四:文章主题为“2025,我用诗歌表达爱”。学习目标为运用恰切的意象和诗歌语言,发挥想象能力,结合生活体验,用诗歌表达心中所爱。

五、阐明实施方案与设计思路

任务一的学习资源:《我爱这土地》《乡愁》。研读·发现——为《我爱这土地》绘制插画,并配解说词;创意·表达——替换意象,仿写《我爱这土地》。

实践活动是绘制插画。活动情境:学校要出版校本教材《诗风画韵——〈艾青诗选〉》,请大家为教材绘制插画,并配上注释词。绘制插图的问题支架有:诗歌中都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之间的关联何在?哪些意象是关键意象,其特征是什么?诗人如何运用关键意象表达心中所爱。解说词的问题支架有:绘画是否包括诗歌中的所有意象?你的绘画会选择哪些意象?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这些意象应该如何组合到一幅插画中?哪些意象需要格外凸显?我的插画要向读者传递什么信息?

任务二的学习资源:《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周总理,你在哪里》。研读·发现——创作小诗评,品析诗歌的节奏、韵律和结构;创意·表达——注意句式和押韵,仿写《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任务三的学习资源:《我看》《树》《冬日的林子》。研读·发现:为穆旦的《我看》撰写推介语;创意·表达:仿写《我看》,注意诗歌的陌生化表达。

任务四的操作流程:教师先分享自己的原创诗歌,学生依循问题支架独立创作诗歌。问题支架包括:面对新的一年,我要抒发心中所爱的中心是什么?我打算通过何种方式去表达心中所爱?我的诗歌打算选择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之间的关系如何?我该如何遣词造句,写出自己满意的诗句?我能否在诗歌的节奏、韵律、结构方面展现出特色?

六、设计评价量表与评价标准

“研读·发现”这一教学板块的优秀等级评价标准包括:诗歌分类标准准确合理;文章导语主题表述简洁,语言通顺流畅,内容凝练;插画的构图反映典型意象,画面色彩体现诗歌感情基调;解说词能阐释画面、内容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诗评的内容紧密贴合主题,观点具有说服力,文字表达流畅,读者意识清晰。“创意·表达”教学板块的优秀等级评价标准包括:内容明确,情感强烈,感染力强,意象特质明显,语言表现力强,卷面干净,书写规范等。

总之,教师通过系列任务链的设计,可以更好地从单元整体出发,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让学生在研读、发现和表达中获得情感体验和精神成长,促使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度课题“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初中现代诗歌教学设计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4YB1397)

(责 编 佳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