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器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作者: 吴秦 何达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器乐欣赏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兴趣、使其深入理解器乐内涵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打破这些局限,为民族器乐欣赏课注入新的活力。
一、多媒体技术融入多元化教学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单纯的聆听不能很好地理解、欣赏民族器乐曲,多媒体技术的融入就显得很有必要。我们可以利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音乐具象化,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变得容易起来。
例如,在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时,可以播放古筝演奏者演奏的视频。视频中,演奏者的指法、神情以及舞台环境等都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让大家更好地领略乐曲演奏方式和艺术感染力。又如,对民乐《三个和尚》,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聆听乐曲,再播放动画视频,让学生把旋律的变化与有趣的画面结合起来,感受民族器乐是如何生动表现和尚上山、挑水、念经、争执时的情节和心理变化的。
二、体态律动融入多元化教学
体态律动又称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是融合身体律动于音乐之中的教育策略。借助声音与运动的互动,加上创意活动的参与,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使课堂充满活力,增强学生对节奏的感知。
像《赛马》这样的二胡独奏乐曲,就适宜运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该乐曲生动展示了草原上的人们在节庆赛事中的快乐与生机,体现了骑士们激烈角逐的场面。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到过赛马现场,就不容易通过二胡演奏感受到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因此,教师可以设计骑马、扬鞭等动作,让学生积极参与。或是在欣赏音乐时,让学生穿上少数民族服饰,学做几个舞蹈动作,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
三、实践体验融入多元化教学
为了激发学生对民族器乐的热爱,教师在课堂讲授音乐作品后,可以结合教材中所涉及的乐器知识,鼓励学生在课下开展简易乐器的制作活动,引导学生拓展认知领域、感受民族器乐的魅力。
例如,制作竹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取合适的材料,打孔、调音。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了解了竹笛的构造原理,吹奏自己制作的竹笛,感受不同竹笛的音色。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观摩相关视频,学习演奏者的专业动作,感受音乐与人的心灵、身体、动作之间的互动,提升音乐素养。
总之,在中小学民族器乐曲欣赏课上,教师采用多元化教学,能够从多个维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器乐作品的理解,使其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植文化自信。同时,这也有利于学校发现、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苗子,使我们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后继有人。
(责 编 东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