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的三类作业设计

作者: 王冲

“双减”政策明确指出:“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这给教师布置作业明确了指导性、目标性原则。要科学布置作业,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就必须认真研究学情、教情。小学生作业大致分为三类:巩固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和拓展性作业。

一、巩固性作业设计

巩固性作业是各学科教师检测教学效果而布置的基础性作业。这类作业指向课堂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和重难点,如语文基础内容指的是课文中的字词句读写和课文朗读,重难点就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能力的养成。根据“双减”要求,一二年级的这类作业必须在课堂上完成,三至六年级也应该做到基本在课堂上完成。也就是说,要保证学生在校掌握基础知识和教学重点。

二、个性化作业设计

个性化作业是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设计的不同层次的作业,这类作业具有分层性、个体性和针对性。这样可以促进不同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获得不同的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优秀生在消化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让中等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知识,让困难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这需要教师精心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情、备教情。比如数学计算,有的学生口算迅速,有的学生笔算迅速,有的学生则反应较慢,那么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拓展性作业设计

拓展性作业指的是课后延伸性作业,具有创新性,可以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实践性作业。一般来说,这类作业有挑战性,主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有些学生求知欲强烈、理解力强,充满对新知识的渴望,适当布置一些这类作业能够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培养其创新思维。如语文学科的课外阅读、亲子共读、小练笔、手抄报、思维图例、讲喜爱的故事等;英语学科的看英文动画片或书籍、听儿童英语对话等;数学作业可以是逛超市购物、到菜市场买菜等,旨在解决生活实际中的数学问题。

如学习了《秋天的怀念》,教师可安排学生课下搜集、阅读史铁生生平事迹和相关著作(《病隙碎笔》)等,鼓励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发展历程,从而扩充学生的知识量,丰富其内心情感。

设计拓展性作业,教师要注意学科特点,作业有创意、有趣味性、易操作,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从小培养其科学探究的精神。

总之,在“双减”政策指导下,小学生的作业设计要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为主要目的,照顾全体学生,把学科的基础性和创新性统一起来,做到“减量不减质”“减负不减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责编 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