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面”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导

作者: 田俊江

【案例】

早上6点半左右,我接到羊羊妈妈的电话。她很焦虑:“老师,不好了,羊羊弟弟把他准备在跳蚤市场上拍卖的玩具模型摔碎了,羊羊大发雷霆,说要打死弟弟,还扬言不去上学了。”“羊羊在学校向来都乖巧听话呀。”我很诧异。“您不知道,他在家特别厉害,生气后又砸东西又打人的。”羊羊妈妈说。

我让羊羊接电话,他拒绝了。我对羊羊妈妈说:“你先想办法劝孩子来学校。”羊羊妈妈费了很大力气,把羊羊哄到学校。当天跳蚤市场结束后,我组织学生与同桌聊收获。孩子们立刻就活跃了起来,我趁机把羊羊叫到跟前。

不等我问,羊羊就说:“老师对不起,早上我不应该拒接您的电话。”“老师不怪你。你在老师心中一直是一个乖巧的小帅哥,为什么在家表现不一样?是妈妈要求太严格吗?”他一下打开了话匣子:“我对妈妈有点不满意。她不让我自己洗澡,我做错一道题就唠叨个没完——妈妈还总是背着我给爸爸打电话,也不让我给爸爸打电话。”

我想起一篇教育文章,就依样给羊羊分析:“妈妈不让你自己洗澡可能是怕你洗不干净,说明妈妈不太相信你,需要通过做一些事情取得妈妈的信任,妈妈才会放手。因为做错一道题妈妈就唠叨半天,这是不是让你很反感?”羊羊连连点头。“老师也有这样的经历,我会帮助你的。第三个问题老师暂时不能给你解释。”看来,我需要拿出具体的教育方案来,才能少走弯路。

为了增强说服力,放学前,我做了一个班级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所有同学都不喜欢家长唠叨。

小翔说:“妈妈爱唠叨,我一次没考好,她就一直唠叨,直到全世界都知道我考得不好。即使下次我考好了,她还要说个没完……烦死了。我顶嘴她反而更起劲,我就不理她。”

田果说:“我看书正着迷,妈妈会突然喊我写作业。我向她保证10分钟后就写作业,可妈妈不一会儿就又来催我,还不停地数落。我真想把妈妈变成小孩,把我变成大人,让妈妈也尝尝被唠叨的滋味……”

我记录下孩子们的话,来到羊羊家,给羊羊妈妈分析了问题:对孩子不放心,急于求成,不懂得倾听孩子的需求。羊羊妈妈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我给了她几条建议。首先,要相信孩子,让他有条件地进行尝试。其次,尊重孩子,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对待生活的方式。再次,适时放手,该孩子承担的就让他承担,比如赖床导致迟到要接受惩罚。最后,就事论事,不要随意扩大,多关注将来。

这次家访进行了两个多小时,之后,羊羊妈妈又不时向我反馈:“我按您说的做,孩子不再那么情绪冲动了,可是又有了新问题。我离婚三年了,孩子时常想给爸爸打电话,我不想孩子知道离婚这件事,也不愿意孩子与他爸爸联系,每次都以爸爸很忙为托词,孩子现在已经不相信了。”我理解羊羊妈妈的心情,劝她认真对待孩子的诉求,最好找个时机告诉他真相,最大限度地消解孩子的负面情绪。

为了保护羊羊,我告诉他不开心就到办公室找我说说。羊羊果然经常到办公室找我,跟我分享他画的各种漫画。我看他画得很棒,就在班里展示。后来,羊羊还在班里带动了一批绘画爱好者。

【交流】

康磊(河南滑县):班主任可以从四个方面做好家庭教育指导。第一,向常情常理学。从自身情感出发,代入孩子的感受,是直接解决问题的前提。第二,向媒体学。案例老师想起看过的文章,得到启发,给予了家长和孩子很好的指导。我们平时在刷短视频、浏览文章时,也可以收集一些好的观点。第三,向学生、同事学。案例老师想到了班级情况调查,在倾听学生吐槽的过程中找出应对办法。这是一种虚心学习的姿态,值得称赞。第四,向专家学。系统的家教指导离不开专业的知识、理论和技能。班主任要有意去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知识。

徐素丽(河南洛阳):接到家长的“投诉”,我们班主任应该站在哪里?首先,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心中。人无完人,要谨慎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不能一纸检讨完事,每一次都要有交流和碰撞。其次,我们应该站在家庭教育指导的角度,力所能及地给家长提供必要的帮助。再次,我们应该站在学校的德育角度。让学生从学校给家里带去欢乐,这是学校的使命。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教学生们成为好子女》中写道:给家庭带来欢乐、幸福、和睦而安宁的愿望,是把学校同家庭联系起来的最细微、最牢固的纽带。

张斌(河南济源):底色+信任+措施=效果。我对本案例的感受有几点。首先,底色不错。羊羊和羊羊妈妈的内心底色善良、真诚、阳光……只不过羊羊偶尔有一些反抗,用错误的方式表达了诉求。其次,互信度高。羊羊能够接纳老师的意见,这为老师站在妈妈的角度进行积极的教育引导提供了可能,这应该得益于师生平时就保持的良性情感互动。再次,措施到位。老师懂得共情,既和羊羊共情,又和羊羊妈妈共情,如此,相对专业的建议才有机会实施。

郭献峰(河南长葛):造成羊羊这样“双面”学生的原因大致有三个,分别是: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情绪管理出现问题、家校沟通出现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些改变:第一,改变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多给孩子树立正面形象,多传递正能量。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并给以正确的引导。第二,引导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要让他知道家长和老师都是他的同盟军,帮他找到合适的宣泄途径。第三,加强家校联系。老师要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在校表现,并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

朱丽丽(安徽合肥):亲子沟通中,家长的听比说更重要。生活中,孩子被窝住的情绪不能在父母这里找到出口,就只能不断地对抗。家长倾听孩子,接纳孩子的情绪,才能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要多听少说,让孩子充分表达,适时地用表情、动作回应,对孩子不主观臆断,尤其是不做负面的猜测和评价。

周晶晶(江苏无锡):现今的家校共育工作面临三个问题:有育却不“共”、沟通形式单一、缺乏科学育儿理念。如何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呢?首先,班主任要有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意识。其次,班主任要有创建家庭教育指导同盟军的能力。这个同盟军包括科任老师、家委会成员等。再次,班主任要有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信念。我们要不断学习沟通技巧、更新教育理念,成长为“慧”沟通的班主任,在工作中看见学生、看见家长、看见自己。

刁睿夙(河南新乡):作为班主任,如何影响家长的教养方式?首先,可以定期在班群里发一些连贯的有关家庭教育的视频、文章。其次,还可以召开几期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的家庭教育和学习方法主题班会。再次,仔细了解孩子的需求,尤其是思想动态,才能有的放矢。最后,班主任在接班之初就可以通过心理学知识,设置调查问卷,初步了解学生的性格和习惯,建立学生档案。

梅琳(山东淄博):以前我对女儿什么都唠叨:起床、洗漱、吃饭等。初中后,女儿会喊“我知道了!别催了!”我忽然意识到:孩子长大了,青春期来了。于是,我调整自己的情绪,读《正面管教》,常看的小视频也变成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交流,还和同事交流、取经。

妈妈爱唠叨大概因为焦虑——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孩子学业成绩、家务琐事等,这都是现代女性的焦虑点,家庭男性教育的缺失更是会增加这种焦虑。分解焦虑的办法就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学会与孩子沟通,将原本的“我要你……”改变成“你看看是不是……”。现在,我还是会忍不住唠叨,但我会立刻提醒自己:注意语气!不要反复说一件事,情绪即将失控时,就告诫自己要冷静。

王国防(河南商丘):“双面”羊羊的乖巧来自隐忍委屈。羊羊期望独立,妈妈总是不愿放手,打击了羊羊渴望长大的心。压抑的羊羊,情绪爆发只是时间问题。羊羊为什么没在学校爆发呢?首先,羊羊的不满,是针对家庭而不是学校。其次,最亲的人往往容易成为发泄对象。

张秀筐(福建厦门):班主任要通过家访尽可能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最近我正在进行全员家访,感触特别深。比如班上一个小女生,行为习惯不好,整个人邋里邋遢的。家访后我才知道,她爸爸经常出差不在家,妈妈是护士,也要经常加班,又没有老人帮忙。从幼儿园开始,她就经常一个人在家,要自己搞定晚饭。从那以后,我在学校都会给她多一份关爱和理解。

【点评】

案例中,老师抓住一个教育事件,充分发挥平行教育影响,收到了积极的教育效果。第一步,接到家长反馈时,老师没有“隔空”说教,而是先稳住家长,让教育发生在学校,有利于教师对事件的掌控。第二步,学生返校后,老师没有听信家长一面之词,而是与学生共情,从学生口中获得了更有说服力的真问题,找到“双面”羊羊背后的家庭因素。第三步,将真问题抛回学生,继而才得出结论:真问题普遍存在。如此,教育价值就被放大许多。第四步,回应真问题。就调查所得数据深挖背后原因,总结出学生与妈妈沟通的几个误区,并提出对策。

在此后的家长会上,老师可以利用这些素材,分享给其他家长,引起所有家长的重视。综上,一个简单的教育事件,经过这几步处理之后,教育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可见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本案例由济源第一中学8+1工作室征集整理)

(责编 莫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