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多样情境 探索汉字密码

作者: 陈静

新课标关于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中指出:“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识字与写字教学,要尊重认知规律,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儿童心理特征水平的学习情境,设计能激发其好奇心的生活化、综合型学习任务,把单纯的、机械的识字与写字行为转变为互动多元、体验多维、兴趣盎然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发现和总结汉字的规律,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是识字单元,包括《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四篇课文,文章的主题都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本组的语文要素是“认识形声字”。《神州谣》是一首童谣,其中“山”字部和“水”字部的生字较为集中;《传统节日》是一首儿歌,生动地把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其中,要认识的字多为形声字;《“贝”的故事》讲述了“贝”字的起源与演变故事,在读故事的过程中认识“贝”字家族的一组新字;《中国美食》则通过传统的中国菜品读词语识新字,“火”字族、“草”字族、“食”字族的字是需要重点认识的形声字。在《语文园地三》中,“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我的发现”板块中也有大量与课文相关的字词。

汉字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与之相匹配的学习情境应该真实而适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如何创设情境是需要教师不断思考探索的。为激发二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设计了大任务“在文字中旅行”,带领学生进行一次有趣的文字探秘活动。

“在文字中旅行”是一个单元学习的大情境,是围绕教学主问题而创设的情境。不少学生有旅行的真实体验,这次带着“汉字探秘”这个任务去“旅行”,游山玩水、品尝美食、沙滩拾贝、乐享佳节,在这些熟悉的场景中展开实践活动,运用多种方式收集、整理、归类汉字,从而发现构字规律。

任务一——“游山玩水”

“游山玩水”,是在《神州谣》一文中随文学习“山、水”部的字,学习任务单中的“找一找,记忆中山水的印记”。学生搜索记忆中游览过的地方,会发现自然风景区的名字大多带有“山”或“水”,这时候的识字情境真实而自然。有学生分享:“我去过安阳林州的千瀑沟,那里的大小飞瀑,可壮观了!”“瀑”和“沟”都与“水”有关,是水的不同形态。另一学生说:“我去过安阳的洹河湾风景区,那里有温泉,冬天泡温泉可舒服了!”当大屏幕上和图片上同时呈现出“洹河湾”“泡温泉”这六个字的时候,学生们惊奇地发现它们居然都和“水”有关系。就这样,在交流和碰撞中,孩子们发现课本里、生活中有那么多“山、水”的印记,它们记录着我们美好的生活。再回到课文《神州谣》中,“湾”“海”“峡”“峰”等字已经不再陌生,读好童谣、巩固生字变得水到渠成。

任务二——“寻香拾味”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旅行中除了游山玩水的乐趣,品尝美食的快乐更具诱惑。于是,教师创设了新任务——“寻香拾味”,同样是在真实而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中展开。

识字课《中国美食》中以菜单形式出示了中国常见的几种美食,让学生认识有关的形声字。重组学习内容时,教师整合了《语文园地三》中的“识字加油站”及《传统节日》中提到的节日美食,设计了四个子任务,其中“寻找菜单里的学问”,学生很感兴趣,通过“下馆子”这一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开始留意生活中的语文元素,菜单——这一常见却又经常会被忽略的学习资源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小小菜单大学问,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菜单里不仅有人名、地名、蔬菜、肉类,还有烹饪方式、诗情画意、幽默元素等,真可谓丰富多彩。于是,孩子们把中国美食进行了“结构化”,也把汉字进行了“结构化”,如“菜肴里的芳草香木”——认识“草”字头的汉字,“识得人间烟火味”——“火”字变形记.“民以食为天”——“食”字家族大聚会等。“发现汉字的秘密”成为一节课的主题,没有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有的是孩子们热烈的交流,他们调动自己记忆中所有相关的汉字,去丰富自己的发现。这个任务群以儿童认知逻辑为出发点,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追溯汉字起源,感受字形、字义蕴含的文化。

问题情境是基于解决问题的真实情境。二年级小学生思维活跃,常常会有很多问题,也会遇到一些对于他们来说较为复杂的问题。对此,教师应摒弃习惯性的“包办代替式”教学,转向“任务驱动式”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形成核心素养。

任务三——“字海拾贝”

在课文《“贝”的故事》中,学生了解到贝壳为什么会成为古代的货币,但是二年级学生对于货币的发展史几乎一无所知。在这个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开始探究钱币的前世今生。他们通过上网搜索、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货币,并小组合作绘制货币发展时间轴。这个任务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因为每个孩子搜集到的资料都不尽相同,那么以谁的资料为准来绘制,他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老师建议他们各自寻找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不要仅靠网络这~种途径,要找到最具权威的说法。有的孩子“搬救兵”求助家长,有的查找历史典籍,有的对照多种说法相互佐证……在这个过程中,具体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认识了大量生字,发展了思辨性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汉字是“会说话”的,每一个汉字里都藏着一个故事。小学生的汉字学习认知规律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教师要尊重规律,抓住语文实践活动这一有效途径,依托教材,创设真实情境,设计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任务群,加强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去自主发现汉字的奥秘,体会和领悟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