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学”任务单的设计与运用

作者: 何继英

论“三学”任务单的设计与运用0

“双减”背景下,如何“减负提质”是一个重要课题。基于对小学语文作业改革的实践研究,笔者设计了“三学”任务单,即课前预学单、课中促学单、课后拓学单,以期帮助教师科学设计作业,实现语文作业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分享给大家。

一、“三学”任务单的设计

教师应当深入把握教材,理解课标对不同学段的学习要求,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串联,相互渗透,形成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链,在设计作业时做到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就教学而言,一般包括课前预习、课堂练习和课后拓展三大部分,因此作业设计也应包含这三部分的内容:课前预学——预习新课:课中促学——理解、赏析关键词句:课后拓学——将课堂所学拓展到课后。

为了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笔者设计的“三学”任务单课时作业模板分为教师版和学生版。如学生版的小学语文学科“三学”任务单——

学生版任务单简单明了,努力消除学生面对作业的畏难情绪。教师版的任务单,还包括单元分析(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目标指向等,旨在引导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紧扣课标和教材,把准学情。

二、“三学”任务单的运用

步骤一:三维度分析单元

课时作业不能局限于单篇课文。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师应先整体把握教材,着眼单元语文要素,分析教材,分析学情。课标的分析应该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总目标,把准学段要求。教材的分析要着眼语文要素,整体把握单元目标,关注课后练习,明确每篇课文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把准教学重点。学情分析要针对自己班的学习情况,明确学生已有经验和提升空间,把准教学难点。

步骤二:任务链呈现作业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笔者根据学习目标,设计课前预学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课中促学作业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设计课后拓学作业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拓展学习广度。这样将课程内容任务化,形成任务链,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每个板块的作业设计一般思路如下表——

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根据“四性”进行个性化调整和创新:连接性——关联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后练习:差异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作业体现层级,照顾不同水平的学生;趣味性——丰富作业设计的表现形式,增强作业的吸引力;实践性——深度挖掘教材的多元智力因素,提高作业的可操作性,注重运用。

步骤三:多元联动实现评价

新课标强调过程性评价“贯穿语文学习全过程”,“重点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应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评价设计是作业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在任务链的设计中应体现多元联动,如一些作业的星级评价标准一

给每一个评价标准赋星,是为了让教师明确作业最终指向的是能力培养,以及学生达成情况,以提高教学效率。评价主体一般可设为学生、家长、教师三类,有利于多角度挖掘利用课程资源,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增加其他评价主体,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栏责编 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