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小学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 陈双丽书法既是一种书写技能,又是一门视觉艺术。笔者从多年的书法教学工作中体会到,书法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的重要抓手,还具有非常重要的德育意义。
一、养成良好习惯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专注力的重要节点,但是,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如何破解学生“坐不住”这一矛盾,书法练习是个有效途径。
书法练习过程中,起笔、行笔、顿笔、收笔考验着学生的基本功底。学生要想写好每一个字,不仅需要大脑的精准指挥、眼睛的仔细观察、双手的灵活配合,还需要肢体的协调。书法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注能力、协调能力。
此外,练习书法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极大的帮助。因为,学生在练习每一个字时,从注重握笔姿势到持笔书写每一笔画,再到篇章的整体布局,每一步都需要态度严谨的和操作细致。长期坚持下来,这种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培育正确“三观”
书法作品呈现出汉字形体上的美感,其内在精神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对照,也是对书法家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真实写照。因此,笔者在书法作品鉴赏教学过程中,会给学生分享历代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引领他们主动体悟书法精神,不断完善自我。
此外,营造轻松愉悦的书法练习氛围也很重要。笔者会向学生展示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大家流传下来的作品,让学生在一众作品中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
比如,颜真卿的字如其人,浑厚坚韧、端庄大方,其书写的行书作品,是书法美与人格美相结合的典范。带领学生欣赏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时,笔者不仅会讲解“韧若筋带”的颜体的特点,还会重点介绍颜真卿的个人品格,以此启迪学生,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引领他们思考人生、品味人生。
三、厚植家国情怀
书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教师应善于借力育人。
比如,鉴赏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体会文天祥的爱国情怀;鉴赏岳飞的《满江红》时,可以借助朗诵帮助学生体会岳飞的精忠报国之志。再如,在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到来之际,可以组织学生欣赏、临摹富有教育意义、与节日有关的书法作品,锻炼他们书法技能的同时,激发其爱国情怀。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中华文明因它得以流传,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而今,书法教学还为艺术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开辟了一条新路,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所以,我们要想进一步挖掘书法教学的育人价值,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实现以德育人、以德润心。
(本栏责编 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