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活动实践策略
作者: 卢晓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课标”)指出,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其主要包括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两种方式。第一、二、三学段主要采用主题式学习。
主题活动分为两类:第一类,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学习和利用数学知识,感悟知识的意义,主要涉及量、时间、方向与位置等知识的学习。第二类,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它是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抓手。在这类活动中,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2022版课标对主题活动提出了内容要求、学业要求,但在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对主题活动的设计还比较随意,缺乏基于课程标准确定单元学习目标的意识。主题活动的设计提倡多学时的长程学习。对“长程”的把握,一方面需要教师深入分析课标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整体规划,开发好活动、任务,以实现“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与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育人目标。
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是本次课标修订中重要的内容变化之一。这类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需要教师跳出固有的知识学习——训练的思路,指导学生基于真实情境,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以任务为驱动,以活动为载体,唤醒学生的常识与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探究欲望,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来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那么,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活动该怎么设计呢?笔者以“欢乐购物街”主题活动为例进行解读,以供参考。
2022版课标将元、角、分的认识及其换算等与人民币相关的学习内容纳入“综合与实践”领域。这无疑强调了人民币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层面,而要将其投入实践应用。因此,在开展“欢乐购物街”主题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并学会使用人民币,体会货币的换算,加深对加减运算的理解,形成初步的量感。同时,帮助学生感受货币的作用、商品与货币的关系,形成初步的金融素养。具体该怎么实施呢?我们可以将主题活动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增进对人民币的认识,学会货币换算,发展数学素养。
任务1:认识人民币
融入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融合学习。在开展主题活动时,需要教师在课前先布置任务。比如,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我们班准备办一个‘欢乐购物街’活动,每名同学都可以带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交易。在买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识什么呢?对,需要认识人民币……人民币的面值有哪些?人民币上面都有什么图案?怎么使用人民币?物品是如何标价的?……”布置完学习任务,有的学生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人民币上的金线、圆点有什么用?当学生有了好奇心,就会带着这些问题主动请教家长、查找资料,进而在课堂中揭秘人民币的面值、图案、编号、盲文、金线等知识。在完成这一任务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带着10元钱到超市购物,并仔细观察超市中物品的价格。
任务2:筹建“购物街”
融入真实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融合学习。这个任务需要教师准备不同的人民币教具,布置场地,分配买家和卖家的角色,还需要每名同学各准备2件标有价格的商品。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晰具体地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和体验人民币的换算与使用。
比如,从买家的角度来说,我要买一个毛绒玩具,就要了解这个毛绒玩具多少钱,具体该怎么付钱。从卖家的角度来说,你想把毛绒玩具卖出去,就要设置一个合适的价格,并换好零钱,方便顾客购买。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易的时候,卖家的服务态度要热情主动,买家也要文明购物,友好商量价钱。在准备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了人民币的面值,体会了商品与货币的对应关系,积累了对货币多少的量感。
任务3:购物进行时
融入真实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融合学习。“购物进行时”需要学生轮流体验购物者和售货员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顾客要说清楚购买什么商品,售货员要介绍清楚自己的商品,让顾客了解商品特点等。学生还要用自己设计的购物记录单,记录每次买或卖的过程。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就要到摊位上进行指导,其他学生则在一旁观察。比如,怎么询价、还价、付钱、找钱。在买和卖中,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还要引导学生分别从买家和卖家两个视角去体会买卖思维过程,在一买一卖中学会认识人民币,换算人民币,感悟商品与货币的关系,理解数量关系,积累使用货币的经验,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任务4:货币小讲堂
融入真实情感,拓展式融合学习。“货币小课堂”是对前三个任务的延伸,活动1是回顾与表达参与“欢乐购物街”主题活动的感受;活动2是说一说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外货币的知识,并观看视频“中国货币的历史”,让学生拓宽视野,锻炼表达能力;活动3是推荐学生阅读绘本《哇!历史原来是这样·货币简史》,让学生体会货币的使用价值。
总之,“欢乐购物街”主题活动突出综合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融入真实体验、融入真实情感,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建构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中,一要强调学科知识的内外融合,二要强调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三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此来解决学科内容欠缺、活动实践性不强、评价范围狭窄等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更加真实、生动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堂。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科视角下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主题式学习课例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3YB0993)
(责编 林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