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多样教学培养语文素养

作者: 张热明 王荷花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导向标,用核心素养的新理念新思想引领指导我们的教学,将核心素养落实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

一、情境式教学,引发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创设情境。例如:借助现实生活事例或社会热点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多媒体创设视听课堂情境,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使其积极主动投入课堂活动;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理解新知识。

比如,在教学《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时,笔者播放了纪录片《再说长江——重上江源》,片中探寻长江之源的历史、第一滴冰山之水、壮丽的冰塔林、奔腾的雪山之水、不同形态的各拉丹东、中国科学考察队所遇到的挑战等,再现了课文中描述的情景,让学生如身临其境,真切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语言本身也是一种媒介,教师可以通过动情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文本深处。在讲《陋室铭》时,笔者向学生讲述作者蒙冤被贬后的遭遇,让学生体会作者的郁闷心情,这样就更能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写法——托物言志。

二、探究式教学,培养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活动为依托,以“探索”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协作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活动可以是实践操作,可以是游戏,可以是探究讨论,可以是知识竞赛,等等。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_古诗园漫步”的教学,笔者在用“经典咏流传”导入新课后,设计了以下活动——

(1)分门别类辑古诗。各小组分别展示从互联网中搜集到的四季、思乡、动物、植物等各类古诗句。(2)诗词接龙诵古诗。各小组展开竞赛,检查学生古诗词积累情况。(3)诗情画意评古诗。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所积累的古诗,进行绘画创作。(4)别出心裁赏古诗。小组交流,展示自己对古诗的赏析。(5)醉月赏花唱古诗。或传唱经典古诗,或听歌猜诗名,或改编古诗成歌。

这样的活动课别开生面,学生通过信息的收集处理、作品的欣赏、诗歌的传唱,既对中华古诗词有了一个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又提高了审美鉴赏、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分层式教学,满足个性需求

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例如,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可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对语文基础较弱的学生,让其会背诵、默写即可;对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让其在背诵默写的基础上理解诗歌主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引导其掌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赏析诗歌,还可延伸课外相关内容,提升其古诗鉴赏能力。这样,学生按照相应的学习目标进行学习,也能长期保持学习热情。

同时,教师要采用更加科学、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运用成长档案袋、小论文、答辩、小制作、评比等来评价学生的表现。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终身发展都是有意义的。

(责编 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