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
作者: 李慧芳与原课标相比,新课标强化了学科实践,也强化了跨学科的主题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与各门学科都有紧密联系,适合开展跨学科教学。
一、站在多学科视角,进行文章解读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较弱,在阅读文本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和困惑。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要利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解读文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比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小蝌蚪历经千辛万苦找到自己妈妈的故事,表达的是小蝌蚪锲而不舍的品质。当下的学生大多没有见过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不知道青蛙是如何由蝌蚪进化而来的,难免会有一些迷惑。此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插入自然学科的知识,为学生做科学普及。在讲授课文前,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关注过小蝌蚪是如何长大的吗?为什么自然读物上都说蝌蚪的妈妈是青蛙?”接下来,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科普动画片,让学生看看小蝌蚪是如何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学生不仅感受到语文课程的趣味性,更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
二、创造艺术氛围,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艺术元素可以唤起学生积极又美好的感受,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如果教师能够引入艺术学科知识,创设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就会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热情,优化课堂效果。
比如在学习《渔歌子》这首诗的时候,便可以融合美术学科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古诗描绘的场景进行绘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画面鲜明优美,学生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想象进行绘画——西塞山前,一群白鹭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着,小河流水潺潺,两岸桃花盛开,河里的鳜鱼成群浮动,非常肥美。学生画完后,教师可以逐个进行点评,给予学生鼓励。同时,教师还可以融入音乐元素,给这首诗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和着音乐来吟诵这首诗。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更能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在开展跨学科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合理融入其他学科元素,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总之,在进行跨学科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站在多学科的视角进行文章解读,也可引入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营造艺术化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责编 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