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 刘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它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无论是内容范围、课程性质还是价值取向,其教育目标都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点。如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依纲定标,探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方向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发展方向,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把核心素养与学生学习场域相融合的关键要素。课程目标的设计应紧扣核心素养要求,进行具体化表达,既要体现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态度、思维习惯、价值观层面的正确引导与培养。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为不同的活动类型,实践活动又分为长周期活动和短周期活动,课程目标的设计要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与特定的活动主题相结合,从而使课程目标不仅具有充分的依据,还能够做到清晰、具体、可操作。

二、依纲实施,探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联动的学习活动逐步推进的。我们应根据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来选择和设计要采用的学习方法及开展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往往需要结合具体的活动主题、课程目标和具体的学习条件进行设计。例如,考察探究类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及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看重的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体验;设计制作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劳动意识。活动主题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概念和标准进行选择和设计,这样学生才能进行更为有效的学习实践活动。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能力,是衡量哪些学习活动和方法适合具体的特定主题,让学生更多地应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意识,从而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发展。设计制作类课程让学生能够参与创意设计和实践制作等学习活动,这些学习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深度参与和动手实践的机会,还能帮助他们提高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依纲评价,探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动力

活动效果评价是衡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否真正得到实施的重要依据,其主要功能是告知、激励和诊断学生的实践和发展过程。课程评价不再只是检测基本知识或对实践活动结果进行孰好孰坏的判断,还应成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指针,更有助于我们将课程实施重点放在关注学生的必备品格、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上。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评价理念和方式,以实现用评价驱动教学。因此,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可以使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课程评价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还能为教师如何制订具体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