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 陈艺斌 陈慧敏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0

摘 要 整本书阅读信息量大,篇幅较长,信息间相互关联,有助于培养学生系统思考、关联比较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针对目前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问题,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推荐书目《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探究如何整合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评价,构建“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推动整本书阅读的落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 学习任务群 教学策略 西游记

作者简介:陈艺斌(1994— ),男,福建厦门人,厦门市集美区杏东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陈慧敏(1996— ),女,福建厦门人,厦门市集美区杏苑小学二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评测研究”(课题编号:FJJKZX22-48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提出,要“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1]2和“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1]3。但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由于阅读能力和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学生的“阅读”和教师的“指导”均存在一定的困难,具体表现为:学生阅读浅表化,有阅读无梳理,读完后往往“理不清”“讲不出”,阅读收获小;教师阅读教学缺方法,更多地停留在“导读激趣”而缺少相应的跟踪指导,往往单一地采用画读书小报、写读后感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无法发挥整本书阅读“拓宽阅读视野,建构阅读策略,培养阅读习惯的教学价值”[2]。本文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推荐书目《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就如何整合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评价,构建“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进行探究,推动整本书阅读的落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整合学习目标,明确教学定位

学生阅读碎片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阅读目标不明确。与单篇课文相比,整本书阅读量大,内涵丰富,需要学生边阅读边记录,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对文本逐步梳理、分类,并在阅读过程中开阔自身的视野,获得情感体验。《西游记》是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同时也是七年级的必读书目。在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西游记》教学经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被当作课外阅读任务直接布置给学生,目标不清,缺乏定位,学生收获甚微;二是追求深刻,探究西游记的语言风格、文化背景等,与七年级《西游记》阅读目标重复。可见,如何整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定位、实施精准教学是我们执教《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首要任务。

(一)基于课标要求,梳理教学目标

针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在2022年版课标第三学段的学习内容中提到“阅读文学、科普、科幻等方面的优秀作品……学习梳理作品的基本内容,针对作品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流”[1]32。可见,“阅读”“梳理”“交流”是第三学段整本书阅读的关键要求。依据上述课标要求初步梳理了阅读《西游记》的基本学习目标:1.能主动阅读原著,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2.能够从情节、人物等方面对原著内容进行梳理;3.能根据阅读收获,针对作品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流。

(二)基于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西游记》作为经典文学名著,五年级学生对于《西游记》已经有一定了解。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给予学生有效的阅读指导,需要对学生的阅读基础有充分的了解。笔者对所执教的五年级1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见表1),统计学生阅读《西游记》时的困难与困惑,分析发现学生对于《西游记》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对故事情节、文化背景都产生了兴趣,但对于阅读原著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综上,基于新课标的要求、《西游记》的文本特点、学生的真实学情三个视角,笔者从“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探究”三个维度对《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进行了整合,如表2所示。

二、整合学习过程,促进深度阅读

学生阅读浅表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2022年版课标倡导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教学,学习任务群是指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1]2。由若干学习项目组成的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应建构具有内在关联的任务群,引导学生进行持续的阅读实践活动,进而促进对《西游记》的深度阅读。

(一)项目引领,激趣共读

“生僻字多”是五年级学生阅读《西游记》的主要障碍。激发学生的持续性阅读,抓住学生兴趣点,组建阅读共同体,推动师生共读是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的有效方法。“奇幻有趣”是学生阅读《西游记》的主要动力。通过课前问卷调查可知学生对于孙悟空一路降妖伏魔的经历最感兴趣,因此笔者将《西游记》整本书阅读项目定为“重走取经路,磨难铸成长”。创设情境“穿越西游世界”,鼓励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组建“取经小队”读书共同体,制订“西游阅读计划”,确定好共读时间、共读进度以及共读交流地点。在项目引领下,学生阅读兴趣可以得到有效激发,文字阅读障碍在共同体的交流互助下得到了有效解决。

(二)任务驱动,探究深读

在《西游记》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只了解大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但对于故事情节的前后关联及人物形象的多样性缺乏体会,处于浅表化的阅读状态。就如何引导学生深度阅读,设置相互关联、递进的任务群有助于学生的深度阅读。例如在感受孙悟空的人物形象时,学生大都停留在“神通广大,法力高强”,人物形象感受较为单一。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孙悟空人物形象的多面性?笔者围绕“感受孙悟空的人物形象”,设计了3个相互关联、递进的学习活动:1.绘制“孙悟空人物介绍卡”(见图1);2.整合“孙悟空人物形象环形图”(见图2);3.梳理“孙悟空成长轨迹图”(见图3)。引导学生从开始时对孙悟空“法力高强”的单一认识,到后来感受到孙悟空“桀骜不驯、疾恶如仇、机智勇敢、重情重义”等多元形象,再到最后发现“取经”给孙悟空带来的成长转变。使学生从直观感受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到感受人物多元形象,再到探究人物形象转变背后的原因,最终得到对孙悟空立体多元的认识与理解,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了《西游记》中“成长”这一关键主题。

除了设计同主题相关系列任务群外,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需要以阅读项目“重走取经路,磨难铸成长”为核心,设计关联且递进的学习任务群(见图4),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阅读—梳理—探究”这一阅读过程。如图4所示,在执教《西游记》时,可按照读前引导课、读中推进课、读后展示课,设计以下六个学习任务:穿越西游大世界、机缘巧合遇悟空、规划路线再启航、西游知识大比拼、降妖伏魔取真经、归来再现西游路,引导学生逐步达成“感受人物形象”“梳理故事情节”“探究思想主旨”“阅读转化输出”四个阅读层级[3]。学生为完成六个学习任务,需要反复阅读文本,梳理相关信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并将阅读过程中的批注与信息进行梳理筛选,转化为任务要求的呈现形式,综合运用说、写、演等多种表达方式。可见,任务群的设计能更好地驱动学生不断探究,从而走向深度阅读。

三、整合评价设计,落实素养测评

2022年版课标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注意考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1]34因此,建立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测评体系,不仅有助于推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落地,更有利于发挥整本书阅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价值。

(一)构建整本书测评体系

整本书阅读不能停留于阅读层面,还需要组织丰富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阅读输入走向阅读输出,激发阅读期待[4]。因此创造丰富多样的阅读展示活动,不仅可以激励学生阅读,更能作为阅读评价项目发挥其反馈、调节的作用;既可以反馈学生的阶段性阅读成果,又有助于不断调整阅读指导,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推进后续教学活动的落实。针对上述“六大学习任务”设计了相对应的评价活动项目,并按照“知道、理解、运用”三个阅读层级,设计了过程性评价标准,具体测评表如表3所示。

(二)动态调整评价结果

2022年版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提出:“重视增值评价,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幅度”。[1]47评价不仅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总结,更要借助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因此,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不仅在学生完成每个学习任务后对其进行定性评价,更应在学习过程中实施动态调整。例如,学生在完成《西游记》的评价任务“制作西游人物卡”后,部分学生只能简单地记录人物信息,只得到了一星评价,但在观看完其他同学的分享,在后续阅读过程中有了更深的体会,重新制作了“西游人物卡”并在下次阅读展示课上能很好地向同伴分享,便能再增加两颗星的评价等级。这样,在完整的《西游记》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均能不断优化、改进自己的评价作品。在动态评价过程中,可持续激发学生读书的内驱力,最大限度地挖掘《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价值。

综上所述,基于学习任务群理念建构整本书阅读的实施与测评,将一本书设计成一个学习单元,整合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评价。整本书的整体性进一步加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整本书阅读存在的“碎片化、浅表化”等问题,推动学生静心阅读,实现深度阅读,提升阅读能力,化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化浅表阅读为深度阅读,为学生终身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吴欣歆.语文课程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5):22-26.

[3]王跃平.整本书阅读的学程设计与教学实施:以《西游记》为例[J].江苏教育,2022(19):76-80.

[4]侯化珍,刘磊.一书一进阶 评价来撬动: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评价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2023(Z1):36-38.

(责任编辑:武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