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价值、原则与策略
作者: 费春雪 刘智摘 要 新时代新课改新任务,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而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是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应然取向。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以单元内容和思政学科逻辑为基点,探寻超越课本内容与单元主题之间的一般规律,整合课程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本文从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的价值意蕴出发,分析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的设计原则,以此为基础,提出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高中思政课 大单元教学 活动设计
作者简介:费春雪(1997— ),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政)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思政)。
通讯作者:刘智(1968— ),女,辽宁本溪人,沈阳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思政)。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辽宁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师范专业认证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课题编号:20217-11)、沈阳师范大学2023年教学改革项目“在实践教学中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师范生专业发展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3JG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出台,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已进入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高中阶段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修订,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思政课教学设计要以思想政治学科主题为切入点,将分散的知识点加以系统化、层次化。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的先进性在于它摒弃了传统的按教材顺序进行讲授,而是注重以单元主题为中心的前后知识点的联结,以“大主题—大情境—大任务—大活动”构建知识体系。
一、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的价值意蕴
“随着课程目标由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传统的基于‘课时’‘知识点’的教学设计难以匹配素养目标,素养目标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单元设计。” [1]为了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应运而生。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围绕“大主题—大情境—大任务—大活动”来构建课堂教学活动的知识体系,有利于落实思政课育人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有利于落实思政课育人要求
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解决“培育什么人”这个基本问题,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因此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要求思政课教师要立足于新课标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把握教材的内容逻辑,提取学科核心概念,围绕真实性问题,设计情境任务,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所谓深度学习指的是超越知识表层结构而进入深层结构的学习,它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解决真实问题所进行的可迁移学习。而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是对知识单元、经验单元、情感态度单元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单元进行整合,它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转变为大单元设计。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把教学目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培育,提炼学科核心大概念,围绕真实问题,设置生活化任务情境,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开展“教—学—评”一体化发展,使学生达到知识的内化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三)有利于促进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课标提出要构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这就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以思政学科的育人价值统筹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还要从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等方面引导学生。教师在进行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应坚持的原则
“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与原来教材单元内容是不同的,最大的差异在于划分单元的依据不是内容,而是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整合目标、任务、情境与教学内容的教学单位。”[3]因此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要基于学情、整合教材,系统地设计情境活动。思政课教师要根据学科知识逻辑,对教材内容按照由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顺序开展教学,因此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要坚持整体性、主体性、实践性、阶梯性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是以大主题为核心,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教学设计的内容一定要围绕核心概念展开,体现统一的大主题,因而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思政课教师在进行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时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根据新课标和教材提炼大主题、大任务。二是整体设计教学目标。设计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目标要用整体的思维去分解目标,拆分成不同的课时目标。三是整体规划课时。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要依据大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容量、教学过程的复杂程度、情境活动设置的难度统一规划课时。四是整体推进教学过程实施。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要整体推进教学过程,分步骤实施,每个步骤都是整体大单元中的一部分。
(二)主体性原则
新课标规定:“课程关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4]基于此,思政课教师在进行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要坚持主体性原则,在做到理解学科本质规律的基础上,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分析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逻辑,以学习为本,以学生为本,精准把握学情,提前预设重难点问题,问题设置要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在进行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活动时,也要不断调整完善以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践性原则
新课标提出要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型课堂,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点,根据学生的具体生活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高中思想政治课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高中思政课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时,要设置多种课上课下探究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念。
(四)阶梯性原则
学生的认知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思政课教师为了上好一堂课,在进行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时一定要坚持阶梯性原则。首先,在学生的每一个学习阶段要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尤其是在创设情境任务时要考虑到任务的难度呈阶梯性,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又符合学生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其次,思政课教师在进行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时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最后,思政课教师要由浅入深、有梯度地设计教学活动。
三、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的对策
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在真实的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思政课学科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应该向系统化、科学化进阶。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应从确立大单元教学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加强构建高实效性的大单元教学内容、多措并举着力打造师生高质量联动的大单元情境探究和推进设置支撑学生学习进阶的大单元学习评价这几方面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一)确立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指出:“课程改革要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把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作为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工程,把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追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育人价值的宏观指向,因此,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的确立应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构建目标体系。
1.对接党的方针政策确立目标的宏观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在进行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确立目标的宏观要求,对接时代发展的新形势,牢牢把握时代脉搏。
2.对接高中思政课学科核心素养确立目标的中观引领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大单元教学的中观引领,它弥补了我国长期以来中观育人目标比较笼统的不足,有机联系了宏观育人目标和学科育人目标,为开展课堂教学引领方向,也明确了大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实施的核心素养培育方向。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素养之间相互联结相互作用。因而大单元教学目标的确立要立足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进行培育。
3.对接高中思政课学科教学内容确立目标的微观承接
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是宏观育人目标与中观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微观承接,教学目标对接教学内容,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协调宏观育人目标、中观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以及微观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要形成微观目标—中观目标—宏观目标的目标体系脉络。如以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为核心的大单元构建中,教材内容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主,涉及概念、内容、特征以及方法。课标中明确指出:“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基于此,结合课本内容,承接宏观、中观育人要求,可以设置教学目标之一为:通过运用情境探究法,分析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提高科学精神素养。
(二)加强构建“核心”统摄下高效的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内容
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是以学科核心概念为核心,使学科内容结构化、系统化,创设教学情境化,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基于此,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内容要坚持核心概念的统摄、核心思想的统领、逻辑贯穿的统整、素养培育的落实。
1.加强核心概念下的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统整设计
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不是简单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它需要有核心概念统摄教学内容,以核心概念统摄的教学内容能够引导学生通过核心概念的掌握达到知识迁移应用,为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提供学科知识架构。因此加强核心概念下的教学内容统整设计就要在思想政治学科内容中、大单元教学内容中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中提炼并生成思想政治学科核心概念统领的知识体系。
2.加强核心思想下的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统整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大单元教学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作为核心思想的载体,也是大单元教学内容核心要点。因此,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内容设计要加强核心思想的统整,就是在确立了核心思想的基础上,把学科逻辑体系作为出发点探索其上承下接的理论联系。具体要求有三点:第一,从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内容整体出发,提炼核心思想。第二,整合学科教学内容,确定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内容的理论逻辑。第三,统一整合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内容并建立知识体系,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例如以统编版教材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例,第一课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思想属于党的执政的必要条件,在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思想属于核心思想,在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思想属于实施的核心方法。参照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中的政治认同素养和科学精神素养的培育,将大单元教学核心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