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主题语境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实践
作者: 范从娟
摘 要 语法作为语言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基于主题语境的语法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规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提供了新路径。文章基于学科育人的理念,结合主题语境下语法教学的相关理论,以一般过去时语法教学为例,探讨了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法教学的实施过程,即立足学科育人和跨单元整合,确立主题语境;基于核心素养和主题意义,确定学习目标;聚焦主题语境和生活经验,形成实施路径。
关键词 主题语境 语法教学 语法知识 一般过去时
作者简介:范从娟(1983— ),女,江苏海安人,海安市实验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南通市骨干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南通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英语学科育人研究”(课题编号:GH2022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语法是小学英语学习的难点,语法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1]4,而语法作为语言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能力的核心构件。在语言使用中,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体,与语音、词汇、语篇和语用知识紧密相连,直接影响语言理解与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1]21。“语法在外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关于语法教学的问题,不是该不该教语法的问题,而是教什么样的语法和如何教语法的问题”[2]70。
当前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仍存在些许不足。集中体现在:一是“注入式”灌输。教师常常将语法规则整理成“语法讲义”,让学生死记硬背;二是“题海战术”,以练替学。教师设计很多目标语法知识点的练习,让学生重复做。这般语法教学的局限性在于:过于强调语法作为规则的作用,忽视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和目的,忽视语法本身的表意功能[2]63。机械地讲解语法知识,过于关注学生的练习,不重视引导学生对语法意义的理解与表达,让学生缺乏思维的参与和知识的建构,难以内化语法知识,语言能力得不到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如何与时俱进,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是当前一线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基于主题语境的语法教学概要
《课标》在语法知识内容要求二级中明确指出:“在语境中理解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的形式、意义、用法;在语境中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描述、比较人和物,描述具体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1]21语言学习活动应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语法学习也不例外,要让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梳理、整合语法知识,深化语言和文化知识的理解。语法教学应该兼顾形式、意义和功能,在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加工、内化并产出语法,促进其交际能力的发展[2]70。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创设有意义的语境,关注语法的形式和基本意义,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将语法的形式、意义和功能统一起来,以免出现语法学习和实际运用相脱离,无法有效完成交际任务的情况。另外,《课标》倡导的“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1]3对一线教师优化语法教学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基于水平和实际需求进阶设计自主性学习和实践性活动,并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理解语法本质,实现学以致用。
笔者以译林版《英语》(三年级起点)(以下简称《英语》)六年级上册的一节一般过去时(Simple past tense)语法课为例,探究如何基于主题语境有效开展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三、基于主题语境的语法教学实践路径
(一)立足学科育人和跨单元整合,确立主题语境
有效的教学设计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水平,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认知过程、情感发展和学习成效[3]6。基于语境开展小学英语语法教学,首先要在单元整体视角下分析单元内容,进行单元整合。
小学高年级《英语》教材中设立了专门的语法板块Grammar Time。此板块采用直观、易懂的图表形式归纳和总结句式与时态等语法知识,这些语法现象与单元话题相关联,贯穿各个板块,并在各单元之间也存在关联性或递进性。教师需要解读该语法点在各个板块中的输入和作用,还需研究同一主题语境下不同单元、甚至不同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明确相互关系。
六年级上册Unit1 The king’s new clothes是一则经典童话故事,让学生初步接触一般过去时,Grammar Time板块总结了Story Time中的一般过去时的陈述句,归纳了be动词和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同册Unit 2 What a day!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天气情况和杨玲周末一天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一般过去时的用法。Grammar Time整理了描述天气的动词过去式和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同册Unit 3 Holiday Fun是通过迈克和刘涛谈论国庆假期活动,来学习一般过去时的特殊疑问句和一般疑问句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What/Where did I/he do/go for the holiday? How was your holiday?和What did you do?询问并正确回答,能熟练运用一般疑问句Did you/he...? 询问和回答。新出现的句式和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都罗列在Grammar Time板块中。
教师深入研读语篇和语法板块内容后,进行跨单元整合,提炼出一般过去时语法课的语境话题为:Our school life,属于“人与自我”范畴下的生活与学习主题群,涉及子主题内容为“学校、课程、学校生活和个人感受”。以此话题为主线开展活动,将零散的语法知识联结起来,使学生系统化、条理化地学习一般过去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深层次理解一般过去时的意义,在此过程中使其回忆起多姿多彩的学校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学会感恩,懂得奉献,从而达成学科育人的目的。
(二)基于核心素养和主题意义,确定学习目标
完成主题语境和话题的确立后,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征、能力水平与兴趣需求,在充分理解主题意义的基础上,确定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
1.正确使用一般过去时的陈述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掌握规则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规则和部分不规则动词过去式,以及规则动词过去式的发音规则;完成项目任务。
2.通过提取、整理、概括关键信息,洞悉语法规则,提升信息处理的能力;找到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形成知识结构;根据表达的需要,依据规则对语言进行融会贯通,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3.对语法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面对挑战形成迎难而上的优秀品质;感悟校园生活的精彩和美好,懂得珍惜和感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4.积极主动参与各个学习环节;积极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会思考,主动探究,发现并尝试使用多种策略进行综合性、拓展性应用。
(三)聚焦主题语境和生活经验,形成实施路径
1.创设情境进行意义导入,关注体验共情。视频最大的特点就是集直观性、生动性与形象性于一体,为创设较为真实的语境提供便利条件,让学生仿佛置身逼真的时空里,接触近乎真实的场景[4]60。
[教学片段1]
上课伊始,老师播放学生一至六年级校内活动照片或视频,与学生展开对话:
T: We watched a video just now. Do you know what about it is?
S: It’s about our school life.
T: 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school life? (Our school life is ____________.)
教师揭示本课主题:Our school life。
T: Let’s watch the video again.(这段视频配有字幕)
T: What did you do at our school?
[分析与思考]
在导入环节,教师用学生在校的活动照片做成视频,比如:一年级的入学仪式、入队仪式,三年级的成长仪式,体育节的开幕式,艺术节的才艺展示,以及各种比赛的精彩瞬间,等等,配上音乐,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沉浸到美好往事中。教师设置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school life?使学生达成共情,踊跃表达Our school life is wonderful\exciting\warm\happy\busy\colourful\...紧接着,播放带有动词短语字幕的视频,为问题What did you do at our school? 提供语言支撑,赋能情境语用价值。
2.推进项目走向知识建构,关注思维发展。在项目学习视域中,通过项目任务让所有问题的复杂性与挑战性都呈现出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盘考虑,制定方案,并基于主题意义深入解读,形成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教学片段2]
T(带领学生一起配乐诗朗诵): Flying time Took out dreams in blue
Hold her tight at the last moment.
Don’t be left alone.
Those Hidden fragments are beautiful paintings.
I am in them so are you.
Those are the vague memories.
Just like yesterday,
Look up, it’s the unknown far-away places.
Turn around, tears in eyes.
T: Campus life is so beautiful. Let’s write down the precious memories on the card, put it in the time capsule and read it in 20 years.(出示课前制作的“时光胶囊”)
[教学片段3]
T: Discuss in groups. How to describe precious memories?(小组讨论、交流)
Group1: We think it should be written in the past tense.
Group2: We also need to be able to use some verb phrases.
Group3: We also need to write down our feeling.
[分析与思考]
声情并茂的诗歌朗诵后,教师发布项目任务:做一份校园生活的简报,放进时光胶囊里,二十年后再看时光给我们的“礼物”。此项目设计为抽象的一般过去时的语法知识赋予了具体的内涵和意义,学生描绘校园生活,记录“珍贵时光”,形成简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把各种散点的知识碎片按照项目要求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形成网状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关联结构思维能力,促进高阶思维发展。
3.协同学习引导规则共建,关注深度理解。协同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不同知识水平、知识经验的学习者组成学习共同体,对同一学习目标进行合作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发挥其不同的认知优势,在协同学习中进行知识优化和建构,同时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