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文阅读视角下的微写作教学策略探析
作者: 慕丽霞摘要 微写作具有短小精练、不受篇幅限制等特点,是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的有效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从群文阅读视角进行微写作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深入解读课本,同时提升写作能力。一是要注重写前群文阅读,明确切入点;二是要深入阅读,梳理微写作思路;三是要仿写;四是要注重迁移运用;五是要撰写读后感。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群文阅读视角 微写作 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写作目标与内容中提到:多角度观察生活,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1]微写作因其篇幅短小、观察细致、有感而发等特点,是新课改下学生提升写作水平的一种有效写作形式。微写作与群文阅读的有效结合,能够达到读写协同推进的效果,学生能在随文练笔的实践中逐渐提高阅读水平和提升写作能力,助推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群文阅读视角下初中语文微写作内涵及特点
(一)微写作内涵
微写作与以往长篇幅写作有所不同,具有短小精练、容易操作等特点,写作目的较强,促使学生集中掌握某一写作技巧或方法,属于微型写作方法。[2]
(二)微写作特点
微写作的主要特点为“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短小的“微”内容。微写作篇幅较短,内容精练,可以是一段文字的片段写作,也可以是模仿写作,还可以是学生随机灵感写作,更契合学生写作兴趣,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2.多变的“微”形式。微写作的文体可以是剧本、散文,或者是小说、诗歌等;而在表达方式上同样也可有多种形式,可以是抒情、议论,也可以是描写或者叙事。
3.便捷的“微”操作。微写作十分便捷,学生在阅读的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例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好词、句时,或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文本留白时,或在阅读结束后有感而发、想借由微写作表达自身感悟时,都可以进行微写作。
(三)群文阅读视角下的微写作
群文阅读一般有统一议题,围绕着议题展开多文本阅读。群文阅读与之前的单篇文本阅读有所不同,群文阅读主张在阅读时引入多篇文本进行整合阅读,文本具有相同议题,有助于学生深度思考及全面理解。群文阅读文本不仅局限于教材,相关的课外资源均可以成为学生群文阅读的文本,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认知空间[3]。群文阅读视角下开展微写作,就是要求学生围绕着群文阅读的议题展开微写作,或是立足于群文阅读文本中的精彩描写进行仿写,或留白处进行续写等,在强化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深化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助推学生阅读及写作素养的提升。
二、群文阅读视角下的微写作教学策略
学生在微写作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微写作兴趣不足、微写作的内容与群文阅读文本割裂、过度借鉴群文阅读文本的现象。为此,群文阅读视角下的微写作,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写前群文阅读,明确微写作角度和切入点
群文阅读视角下的微写作,主张在群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微写作,深化学生对群文阅读文本的理解,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因此,微写作应当与群文阅读文本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学生进行微写作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群文阅读文本展开认真阅读、分析与解读,明确群文阅读的中心议题,群文阅读文本的写作方法、表达方式,以及群文阅读文本中使用到的精彩语句、修辞手法等,让学生真正从群文阅读走向“群文读写”。教师可以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解读群文阅读文本,从群文阅读文本视角引导学生寻找微写作视角,实现从“读”到“写”的有效转化。
以《孟子》三章为例,群文阅读文本中涉及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相关写作技巧,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与《爱莲说》整合,要求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对比分析这两篇阅读文本在“象征”与“托物言志”写作方法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再将“象征”这一写作手法作为微写作切入点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如,蜡烛象征奉献精神、菊花象征隐士与高洁的品质。学生在群文阅读分析及对比中明确这一写作技巧后,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如下微写作任务:
“请同学们选择生活中的某些事物,借由象征手法赋予其寓意以及情感,创作出一篇字数在200字左右的小短文……”
学生初步阅读文本,明确了微写作的切入点,如上文的微写作,学生会更为深刻地认识象征手法的内涵,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微写作能力的提升。[4]
(二)深入群文阅读文本,梳理微写作思路
学生明确微写作的切入点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深度阅读,即鉴赏群文阅读文本,在把握群文阅读文本议题及中心思想的基础上,迅速找到群文阅读文本中最为精彩的片段,寻找其中可以借鉴的写作技巧或文章谋篇布局方法,从而明确微写作的思路,然后展开微写作。
例如,以《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群文阅读的三个文本为例,这三篇阅读文本都与“四季”相关,作者在创作时主要是借助了“寄情于景”的写作方式,为学生描写出了不同季节的景色,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借此来驱动学生深入阅读:
“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特点,你们眼中的四季是怎样的?你们能想到其他事物在四季中的变化吗?你们可以说出一些描写四季的诗句吗?”
学生自然地深入到群文阅读文本中思考、阅读及探索,此后再基于文本写景方法来引导学生展开微写作,即要求学生描写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学生在微写作中更好地感悟作者表达巧妙之处,同时,借鉴及学习群文阅读文本的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及方向。
(三)对照仿写文本,锻炼微写作能力
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学生只有具备一定量的阅读积累,在写作过程中才不会缺少素材。微写作视角下,群文阅读要想走向群文读写,教师在学生群文阅读过程中,还要为学生提供对照仿写的机会。教师可以基于群文阅读文本来为学生确定微写作训练点,让学生在对照仿写文本的过程中,锤炼自身语言精美度及表达准确度,提高学生的微写作能力。
例如,以《草原》为例,阅读文本中的景物描写是学生对照仿写的好蓝本,而且从中能够看到很多精彩的表达与写作技巧,如“一碧千里”的草原和走动的羊群就是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绣”“流”等动词的恰当运用则能够很好地表达景物特点。教师可以借由这些精彩的语句来为学生设计仿写任务,让学生在微写作中逐渐提高语言使用精准度及精美度,为学生后续高质量写作打好基础,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四)注重迁移运用,落实微写作训练
群文阅读视角下的微写作,在深入理解群文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还需要迁移运用自己在群文阅读过程中习得的写作技巧。
例如,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乡愁》《我爱这土地》群文阅读为例,教师在学生群文阅读结束之后,为学生设计如下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微写作:
“同学们,在上述几篇文本阅读结束后,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要怎样借由文章中的意象来使自己的写作变得更加生动?请你们试着从群文中的某篇阅读文本着手,写一篇关于父母或是熟悉的人的小短文,字数控制在200字左右……”
通过对群文阅读文本的意象的阅读理解,迁移运用到自己身边熟悉的人身上,学生能在全新的微写作中锻炼写作能力,同时,深化对于群文阅读文本意象的把握,助推学生读写能力同时提升。
(五)撰写读后感悟,强化微写作表达
群文阅读视角下的微写作,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写作的同时不断进行思考与探究,有助于学生写出更具阅读价值的作文。[5]初中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阅读结束之后开展深层次思考,撰写读后感,这不仅是对微写作的创新,还能强化学生微写作表达能力。
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本书属于纪实作品,主要描述了战争时期的人和事,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红色中国的发展状况,需要学生细嚼慢咽才能形成良好共鸣。为此,教师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即可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课后自主阅读并深入思考,可以自行搜集网络上相关资料辅以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结束后撰写读后感,微写作表达自然会越发深刻且具有情感。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从微写作视角创新教学,让学生从群文阅读逐渐走向“群文读写”,深化读与写,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效果,就将在深化学生对于群文阅读文本的把握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将微写作融入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立足于群文阅读文本,为学生提供微写作的平台,让学生在群文读写结合中强化读写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5.
[2]李吉花.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微写作干预性指导研究[J].考试周刊,2024(29):19-24.
[3]毛颖.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浅谈初中语文微写作训练[J].中学教学参考,2024(15):20-22.
[4]蒙清明.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微写作教学研究[J].汉字文化,2024(8):145-147.
[5]赵杰.初中语文微写作的实践[J].中学语文,2024(3):71-72.
(责任编辑:武亮 实习编辑:杨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