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高雪梅

促进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0

摘要 小学数学知识教学要厘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知识的“演化推进”、体会知识的“实践应用”。为了促进小学数学知识学习,教师可以采取的教学策略如下:建构与应用相结合,深化知识理解;由点及面关联延伸,建构知识体系;情境问题引领,让学习真实而有意义。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建构与应用 关联延伸 情境问题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心逐渐转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1]小学数学对小学生思维力与迁移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小学数学知识教学的基本要求为:厘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理解知识的“演化推进”,能从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变化中,理解知识的内在机理、规律及本质;体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激发学习兴趣,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为了促进认知,激发情感,让学生会学数学、愿意学数学[2],并将知识内化、迁移、应用在真实情境中[3],小学数学知识学习可以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一、建构与应用相结合,深化知识理解

学科知识在学科教学中居于核心地位。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促进知识学习、保持、迁移具有重要意义。数学学科知识包括数学概念、定理、性质、法则、公式等。如何能够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呢?学习活动是知识建构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知识的形成和建构过程,深化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应用是知识存在的现实前提,在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有助于知识理解、保持和迁移。

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感性、具象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建构知识。例如,在“认识分数”学习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如设计涂画、数方格活动,教师让学生按要求涂画一定比例的阴影,学习分数表述方法,如图1所示。

在知识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真实情境中的真实问题解决,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知识迁移应用时,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特征,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例如,把全班同学分为男生和女生两组,男生占班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占班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二、由点及面关联延伸,建构知识体系

结构化是知识存在的基本方式,结构化知识体系具有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和稳定性等特征。[4]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迁移功能。“点”强调知识的典型性和迁移功能,基于某点撬动知识整体学习,让学习有据可循,通过联想、拓展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为例,进行“点面相结合”的教学研究。本章内容包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及组合图形的面积。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是学习多边形面积的基础。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为“点”,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以此为基础,进行多边形的面积建构。

1.通过小正方形组合成平行四边形,形成感性直观认识。可以用若干个正方形组合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如图2所示。

2.通过割补法建构多边形的面积,发展转化思想,如表1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建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基础,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通过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从而建构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而平行四边形是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建构的基础,通过对角线分割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建构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通过把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接成平行四边形,建构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通过直观感知,由点及面,形成“多边形的面积”知识体系。

三、情境问题引领,让学习真实而有意义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标提出,学生要增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分析和解决的是已知问题,而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未知问题。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两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方面看,发现和提出问题更有价值。[5]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现实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观察现实世界、思考现实世界、表达现实世界。在问题创设时,情境具有重要功能,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知识价值。

例如,在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先解决问题,再模仿已有问题,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并解决。提出问题是一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有效方法[6],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创新人格的培育,促进理解知识本质,激发学习的自主性[7]。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情境]小明在便利店购买文具。一块橡皮1元,一个笔袋12元,一支钢笔15元,一本日记本18元。

[问题1]小明买了三块橡皮和一支钢笔,共花多少元?

[问题2]小明有50元,买了一个笔袋和一本日记本,小明剩的钱还能买一支钢笔吗?[拓展]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并解答提出的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学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感受到知识学习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林育锦.探索结构化视角下小学数学学习单设计的策略[J].教育艺术,2024(5):69-70.

[2]史宁中.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J].中国基础教育,2023(8):34-35.

[3]曹志宇.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研究[J].新智慧,2024(3):13-15.

[4]丁洪.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的内涵、问题及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4(8):1-5.

[5]史宁中.问题引领学习:让学习真实而富有意义[J].中国基础教育,2024(4):61.

[6]杨京友.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J].家长,2024(3):14-16.

[7]谢林庚.核心问题驱动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J].江苏教育研究,2024(2):112-116.

(责任编辑:姜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