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念引领下的初中英语复习课设计

作者: 胡飘飘

大观念引领下的初中英语复习课设计0

摘要 初三英语复习常面临教学内容碎片化、学生学习浅表化、素养培育割裂化等问题。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初中英语复习课应在大观念引领下,从“有效整合梳理,提炼大观念”“分析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开发挑战性大任务”“设计结构化活动链”“优化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为学科育人和语言学习铺路,实现大观念引领下核心素养的落地。

关键词 大观念 复习课 初中英语

复习课是初三英语的主要课型,传统复习课教学常常表现为罗列知识点,强调唤醒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但趣味性不强;教学内容碎片化,忽略知识网络建构;以试题训练为抓手,重视答题技巧及题型讲解,忽略素养提升等现象和问题。单一通过“刷题”提高成绩的现象屡见不鲜,但知识点零碎易忘,课堂容量大、内容杂,学生难以将割裂的听说读写技能转化为综合素养。要走出中考复习困境,开展大观念下的复习教学势在必行。

一、复习课设计的路径与实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要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1]。“大概念”能够使分散的知识联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框架,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大概念是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它具有生活价值[2]。大概念也称大观念,本文统称为大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大观念”教学理念,协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加强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理解,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大观念对实践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的落地生根和践行新课标的育人理念具有指导意义[3]。本文将以人教版八下Unit 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复习课为例,阐述具体实施路径(见图1)

(一)有效整合梳理,提炼大观念

人教版教材共55个单元,中考复习往往因课时紧张、知识量大,导致学生记不住。教师可以适当地按照“话题”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同类聚合的思维体系。教师通过大观念形成概括性理解,协同思考单元主题、知识、技能、价值,梳理出主题线与语言线脉络,使学生形成认知的线索,重组与深化已获得的知识及经验,将单元内的知识点穿成线、连成片、织成网,最终使学习由零散走向关联、由浅层走向深层,逐步生成大观念,从而解决真实问题。

多角度提取大观念是教师理解教学、理解学生的基点,也是“话题”复习教学设计的起点。大观念可以通过课程标准、教材分析、专家思维、学习难点、评价标准等路径来提取。以人教版八下Unit 1为例,此单元属于“人与自我”范畴中的“丰富、充实、积极向上的生活”。主题大观念可设为“分享丰富的假期生活,感受假期生活的美好,记录多彩的假期生活”,主题大观念下设三个主题小观念,即“分享假期,关心他人”“记录活动,感悟生活”和“表达感受,品味经历”。语言大观念为“用一般过去时态谈论过去休闲度假经历”,并且相似话题下的七下Unit11和七下Unit12的部分语篇可以作为本课拓展资源,这样整合后的本话题复习课的大观念为“在旅行、休闲活动经历的分享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热爱祖国山河、弘扬家国情怀、放眼世界美景、享受美好生活”。

提炼出大观念后,教师应梳理脉络,建立大观念与小观念之间的关联,构建出单元结构概念图,如图2所示。

(二)分析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

大观念提炼出来后,教师对“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就会心中有数、脑中有纲。教师可基于大观念,遵循逆向设计原则,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实现对目标语言的迁移应用,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记录美”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以此确立本单元教学目标为:

1.通过阅读获取黄果树之旅、香港之旅、马来西亚之旅等语篇大意,梳理文章结构,归纳语篇中关于不同旅行事实性信息和作者感受观点。(学习理解)

2.获取不同语篇的文本写作特点及写作意图。能感知不同形容词所表达的情感态度。(学习理解)

3.体会不同国家与城市的风土人情,尊重文化差异,弘扬中国文化。(学习理解)

4.能在语境中正确运用一般过去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假期经历。(应用实践)

5.自由创作手账、日记、短视频等,谈论对旅行的深层理解,获得旅行带来的人生体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合作能力。(迁移创新)

(三)开发挑战性大任务

大观念的提炼为教师设计和实施教学明确了思路,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为学生的大观念建构和生成提供样本。挑战性大任务是承载大观念生成的重要依托,大任务(即大输出)是学习的黏合剂,同时也能引导整个学习活动,以终为始、贯穿始终。实现学科育人素养落地则取决于联结主题大、小观念和语言大、小观念的输出活动。大任务可以分解为几个子任务(即小输出),任务围绕目标,具挑战性、驱动性、成果表现性。

本节复习课整体大任务是:为了帮助人们疫情后快速恢复正常生活,China Daily举办“大美中国”作品征集赛,请设计一份宣传短视频或旅行日记,分享旅行中的美。

(四)设计结构化活动链

课堂要做到“教结构、学结构、用结构”[4]。教学活动结构化是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在大观念、大情境、大任务的统领下,使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条理化、纲领化。《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5]。活动结构化多采用“逆向设计”,基于输出端大任务开始考虑教学,设计出综合性、层次性、关联性、实践性的活动,助力学生进行多视角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例如,在本单元大观念统领下,笔者设计出系列化、递进化的活动链:首先,有关假期生活的对话role play;接着,pair work与主人翁Jane的口头in⁃terview;再落到书面的diary或journal描述假期活动与感受,记录旅行,最终生成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美篇或vlog的脚本。结构化活动链需要以下“两条线”来串联:

1.以主题为“明线”,创设关联性情境。创设贯穿整个主题链的大情境,使所有教学都发生在这个情境中。以本课大任务为出发点,考虑活动链的串联,将活动分为activities—feelings—memories三个大环节,第一环节activities,也就是教材中的主人翁Jane马来西亚之旅,补充拓展七下Unit11与七下Unit12的语篇唤起记忆,围绕Where,Who,When,What几个方面来role play对话,并在语篇中梳理游记类记叙文的结构及要素(时间、地点、天气、交通方式、活动、感受);第二环节feelings,以教师去鼓浪屿游玩的照片来练习造句,侧重谈论“感受”,渗透不管天气或行程如何,要有积极乐观好心态,此环节从课内过渡到课外的真实旅行经历;第三环节memories滚动叠加输出。由说到写,从他人到自我,由国外到本地,可自由创作手账、日记、短视频等,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热爱祖国山河、弘扬家国情怀、放眼世界美景、享受美好生活。

2.以语言为“暗线”,辅助小观念建构。主题大观念承载着育人的生活价值,而语言大观念则辅助建构主题大观念,从语言学习的角度阐释如何实现学科育人。英语复习课的语言知识线可以按照“活动中发现问题—找出缺漏—多形式多模态着重操练—生成性、结构化的板书归纳—继续迁移到自身真实化应用—叠加输出”的策略来实施。比如,本课的情境创设中,第一站是课本上主人翁Jane回顾她在马来西亚的旅游,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判断词汇储备,发现问题,并及时提供帮助,以rap鼓点音乐chant game的形式操练不规则过去式易错词组,增加复习课的趣味性,为后续的句子输出奠定基础。Pair work的形式梳理出Jane日记的框架要素,针对易错句型进行chain game操练,再加以第二站任务的叠加应用,着重突出feelings的多样化表达。多重滚动下,实现熟悉—应用—迁移,培养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五)优化教学评价,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评”一体化是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保障。在活动过程中从始至终贯穿着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在迁移的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展示创编。前置评价量表让学生明确标准是什么,如表1和表2所示,在不同的活动中应用不同的评价量表,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迁移至实际应用,发展语用能力,学会综合运用语言,同时在实践与生活中追求丰富充实积极向上的生活。

复习课的评价工具除了通过前置量表来自评与互评之外,还有生成性板书可以促进整节课的小组竞赛及评价教学效果,比如本课通过旅行地图三个站点(Jane的马来西亚、授课教师的鼓浪屿、你的旅游地)来构成三个环节,四色飞机分别代表班级四个大组,形成“飞行棋”式的板书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也生成了本课结构化知识线呈现重点。

二、大观念引领下的复习课教学反思

第一,整体性。大观念引领下的复习课能够使离散的语言知识相互联系并具有一定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把语言及其背后的生活价值联系成一个连贯的有机整体,有助于学生建立语言知识之间的联结,建构更合理的知识结构,获得更深刻的知识理解,实现面对新问题时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的自然过渡,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得思考有方向、解决有策略,最终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二,长远性。本课例中通过教师引导、小组合作等活动,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有的教师可能说还不如多讲几道难题来得更务实,的确,从实用性角度来看,大观念引领下的教学有可能短时间内不如多讲几道综合题的效果明显,但从长远来看,学生必然能获得更深刻的知识理解,使其能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综合问题。

第三,联结性。旧知与新知的联结、课堂生成的问题与教学目标的联结、单元重难点和易错点与大情境的联结等,要求教师的备课需要上位的方法论指引。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变革,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应自始至终将大观念引领下的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通过“有效整合梳理,提炼大观念,分析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开发挑战性大任务,设计结构化活动链,优化教学评价”的实施路径来帮助学生复习,能助力教师为学生搭建从他人到自我、从课本到生活、从碎片到整体的成长阶梯,帮助学生将学科大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学科育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2]刘徽.“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构型:兼论素养导向的课堂变革[J].教育研究,2020(6):64-77.

[3]王蔷,周密,蒋京丽,等.基于大观念的英语学科教学设计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0(11):99-108.

[4]叶澜.融通“教”“育”,深度开发学科的育人价值[J].今日教育,2016(3):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4.

(责任编辑: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