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真实问题解决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教学研究
作者: 严志烨
摘要 以化工生产实际为例,通过真实问题解决进行复习课设计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建构。以“工业合成氨”为例开展化学平衡专题复习,从定性、定量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方向与限度,分析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合理解释化工生产真实问题,师生共同绘制化学平衡主题的认知结构图。在问题解决中建构知识、提升能力。
关键词 专题复习 真实问题解决 问题驱动 化学平衡主题 工业合成氨
一、问题提出
专题复习是高考复习的重要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专题复习课满堂灌的现象已经有所转变。但是,复习课仍然存在主要问题如下:(1)浅层知识梳理回顾。教师在进行专题复习时,常常是进行知识点梳理。虽然有简单提问,大多数仅限于知识记忆层面。(2)刷题现象普遍。在当前高考背景下,刷题仍然是考试复习的主要形式,学生每天疲于应付试卷,机械做题,缺少必要的思考。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专题知识的认知是碎片化的,不能形成有机整体,更无助于核心素养培育。
如何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呢?本文以“工业合成氨”为例,开展化学平衡专题复习探讨,基于驱动任务设计,发展模型认知素养,培育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二、化学平衡主题分析
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化学变化是化学改变、创造世界的主要手段,是解决环境、能源、材料、食品等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培育的主要载体。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关于化学平衡主题的“内容要求”包括: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的调控等。[1]30-31课标中“学业要求”包括:能从定量角度、定性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方向与限度,能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能从限度、速率角度分析化学解释实际问题,并进行生产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三、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吉布斯自由能计算、化学平衡常数公式分析,初步形成从定量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方向与限度能力。
2.通过反应物转化率提高的分析,初步形成定性角度认识化学反应限度的能力。
3.通过生产生活实例,初步学会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感受时间成本、资金周转等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4.通过从限度、速率角度分析合成氨实例,初步学会调控化学反应的方法,感悟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流程设计
(一)情境创设,引发思考
工业合成氨技术是人类科技的重要进步,目前已有三位科学家因其获得诺贝尔奖。其反应原理如下:N2(g)+3H2(g)一---(---一)2NH3(g),ΔH=-92.4 kJ/mol,ΔS=-200J/K·mol。
问题引出:工业合成氨技术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魅力?
【设计意图】真实情境是化学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2]通过合成氨技术的介绍,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化学平衡。
(二)从定性、定量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方向与限度
1.认识化学反应方向
驱动问题1:根据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常温下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生]ΔG=ΔH-TΔS=-92.4 kJ/mol-298K×(-200J/K·mol)×10-3=-32.8kJ<0,所以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设计意图】自由能是化学反应的驱动力,问题1的目的是考查基于吉布斯自由能公式的计算能力,定量判断合成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能否自发进行。
2.认识化学反应限度
驱动问题2:氢气的生产成本较高,为了节约成本,需要提高其转化率。升温、加压能提高氢气的转化率吗?
[生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氢气的转化率降低。
[生2]该反应中反应物的系数之和大于生成物的系数之和,所以增加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氢气的转化率升高。
驱动问题3:在反应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分离出氨,目的是什么?
[生3]分离出氨的目的是降低生成物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这有利于氨的生成。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节约成本、提高转化率等真实问题,考查学生定性认识化学反应限度的影响因素,如温度、压强和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浓度等。
[师]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生]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驱动问题4:结合平衡常数表达式,如何解释问题3?
[生]平衡常数与氨的浓度的平方成反比。分离出氨后,氨的浓度减小,浓度商大于平衡常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函数分析参与反应的各物质浓度与平衡常数的关系,考查学生定量认识化学反应限度的能力。
(三)分析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师]结合日常生活及化学知识学习,思考下列问题:食物为什么放置在冰箱中?铁丝为什么在纯氧中比空气中燃烧得更剧烈?加了MnO2的H2O2为什么产生气泡的速度更快?
[生]食物放置在冰箱里,是因为低温下食物变质较慢;纯氧中氧气浓度大于空气中氧气浓度,所以铁丝燃烧更剧烈;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加快了分解速率。
驱动问题5:结合以上实例,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生]温度、反应物浓度、催化剂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师]在有气体参与的反应体系中,增加反应物浓度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反应物,另一种是缩小反应体系的容积。缩小容积,就意味着体系的压强增大,因此压强对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的速率有影响。
[师]在合成氨反应中,为了节约时间成本,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需要提高生产效率,也就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驱动问题6:如何提高合成氨反应速率?
[生]升高温度、增加压强、增加反应物浓度、使用催化剂。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或已学化学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以此引出合成氨反应中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途径。
(四)从转化率(限度)、速率相结合角度解释真实问题
我国化工厂合成氨反应条件一般为:400~500℃,20~50MPa,以铁触媒做催化剂。
1.从转化率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驱动问题7:在化工生产中,为了节约原材料成本,需要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从提高转化率角度分析,合成氨的条件应该如何选择?
[生1]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降低反应温度能提高转化率。
[生2]反应物的气体系数之和大于生成物的气体系数之和,所以增大压强能提高转化率。
[生3]及时分离氨能提高转化率。
追问:在实际生产中,以上提高转化率的措施有哪些弊端?
[生4]降低温度,反应速率下降;压强太大,对设备的材料要求较高。
【设计意图】通过化学反应条件调控化学反应,考查学生从转化率角度调控化学反应的能力,以及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分析、评价能力。
2.从速率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驱动问题8:为了节约时间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合成氨条件应如何选择?
[生1]升高温度、增加压强、增加反应物浓度、使用催化剂。
追问1:在实际生产中,以上提高速率的措施有哪些弊端?
[生2]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降低;增大压强,对制造设备的材料要求较高。
追问2:使用催化剂有不良影响吗?
[生3]使用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且对其他因素无不良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化学反应条件调控化学反应,考查学生从速率角度调控化学反应能力,以及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分析、评价能力,感悟时间在现实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3.合理解释化工生产真实问题
驱动问题9:为什么工业合成氨条件选择400~500℃,20~50MPa,并以铁触媒做催化剂?请从反应物转化率和速率相结合角度分析。
[生1]增加压强有利于转化率和速率的提高,但是压强不宜过大,因为过大压强对设备材料要求较高。
[生2]降低温度,有助于转化率提升;而升高温度,有利于速率提高。转化率和速率的提升在温度方面出现矛盾。
[生3]铁触媒催化剂是一种复合催化剂,有利于提升反应速率。
[师]在实际生产中,要兼顾转化率和速率两方面。工业合成氨条件是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综合调控的结果。
【设计意图】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分析工业合成氨的条件,解释温度、压强、催化剂选择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基于所学知识的解释说明能力,感受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五)化学平衡主题复习认知结构图
师生共同绘制化学平衡主题的认知结构图,如图1所示。
【设计意图】通过绘制化学平衡主题认知结构图,形成化学平衡主题的结构化认知,培养学生结构化表达化学知识能力。
本研究以生产实际为例,让专题知识复习课从知识点回顾、机械刷题模式,走向通过逐层递进的驱动问题引领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真实问题进行化学主题复习,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任务问题链[3],将化学知识用于解决、评价、解释真实问题,提升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促进了化学学科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薛巧.“素养为本”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例析:以“化学平衡”复习课为例[J].广西教育,2022(32):58-61.
[3]王剑婕.基于真实情境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复习教学策略[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2(11):25-30+47.
(责任编辑:姜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