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语境下的小学英语三维动态语法教学探究

作者: 吴洪菲

主题语境下的小学英语三维动态语法教学探究0

摘 要 语法教学应在主题语境中理解语法的形式和意义。以一节语法教学课为例,阐述了主题语境下的小学英语三维动态语法教学实践路径,即复习导入,引出主题语境,关注语法意义与规则;借助多模态语篇,深入主题语境,内化语法形式;拓展主题语境,形成语法技能。

关键词 小学英语 主题语境 三维动态语法观 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是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任务。译林版《英语》小学高年级教材中有专门的语法教学板块Grammar Time,呈现语法知识和语法规律。然而,当前语法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学缺乏主题语境,把语法教学变成单一的讲解语法规则;有的过度关注语用,忽视学生对语法规则的建构和理解。针对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问题,笔者认为主题语境下的三维动态语法观可以提供解决路径。

一、主题语境下的三维动态语法教学

Larsen-Freeman提出“三维语法框架”,即“形式—意义—用法”三维体系,并指出:语法不是关于结构的静态规则,而是一种技能,与听、说、读、写一样的第五种技能——语法技能;该语法技能体现了语法使用的动态过程,其目标在于“正确、富有意义并恰当地使用语法”[1]24。把语法作为一种技能时,就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语法规则,而是在主题语境中理解语法形式和意义,在语言实践中熟悉和使用语法规则,并在语境中运用语法知识表达意义,初步形成语法意识。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在语言使用中,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体,并在语法知识的二级内容中要求“在语境中理解一般过去时的形式、意义、用法”[2]21。不难看出,语法教学的关键词有“语境”“意义”“用法”和“运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形式—意义—使用”三维动态语法观。这些都与Freeman的三维语法教学理论相吻合。

三维动态语法观以语言运用为导向,以语法意义的理解与表达引领语法形式、语法使用,指向语法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3]。三维动态语法观在使用维度上将语法带入到以主题语境为依托的语篇境域。学生对主题语境和语篇理解的深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成效[4]。教师应以主题语境为依托,围绕“形式—意义—使用”设计不同类型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语法形式、意义以及用法三者密不可分的关系,探究语法规则,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本文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4 Then and Now中Grammar Time板块的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在主题语境下设计和实施三维动态语法教学活动,开展有效的语法教学。

二、主题语境下的三维动态语法教学实践路径

本节课的语法教学内容是一般过去时态与一般现在时这两种时态的对比,本单元的主题为“Then and Now”,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学生在六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接触了一般过去时的肯定句、一般疑问句及其回答,以及部分规则和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对一般过去时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学生对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这两种时态的区别还比较陌生。

基于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教师可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1)学生能正确运用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2)学生能通过文本的学习,比较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的用法,正确区分两种时态的不同点;(3)学生能用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谈论过去和现在的事情;(4)学生能通过两种时态的对比应用,感悟时代的变迁和祖国的发展壮大,培养其民族自豪感。

本节语法课的教学主线有两条:明线是学生探究本单元的主题意义,了解时代变迁和人物变化的具体内容,感受中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形成民族自豪感;暗线是学生在主题语境中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总结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这两种时态的意义和用法,在听、说、读、看、写的语言活动中发展技能,内化并掌握语法知识,运用语法技能输出有意义的语篇。

(一)复习导入,引出主题语境,关注语法意义与规则

主题语境是英语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场域依托[2]12。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单元主题创设,帮助学生明晰语言学习的主线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1.复习教材文本。本单元的主题是“今昔对比”,单元主题语境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第一课时Story Time 板块是单元的核心板块,呈现单元主题和核心语言知识,讲述了Mike一家在不同时代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因此,在第二课时教师应延续“变化”这一单元主题。教师可呈现Mike及其家人的图片,引导学生复习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并对学生说:“Last lesson, we learned about the changes of Mike’s family.Let’s review them together.”引出主题语境,激活学生对主题的已有认知,让学生初步感受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的表意功能,为后续明晰语法形式提供语言基础。

2.明晰语言规则。教师在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内容中目标语言结构后,要引导学生从关注语法意义过渡到关注语法形式,在自主发现和探究中提炼和总结语法规则,关注语言形式和意义的联系,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

在复习课文后,教师在PPT上分组呈现Mike一家每个人物变化的语句,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发现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在形式上的区别,发现时态标志性词汇,如时间状语years ago,now等,以及动词形态的不同,师生对话如下:

T:Look at the sentences. What can you find?

S1: These are simple past tense. Those are simple present tense.

T: But when to use these two tenses? (PPT用不同颜色虚框呈现句子结构)

S2: The time is different. “Ago” is past tense. “Now” is present.

T:Great. The time decides when to use these two tense. Can you say some more time?

S3: “Just now”“yesterday”“last” are for the simple past tense. “Now”“every”“on...s” are for the simple present tense.

T: We know when to use them now. But how to use the two tenses?

S4: We use different verbs.

T: Well done. The verbs are also useful. Look at the sentences again. Can you use a wh-word to talk about it?

S5: Yes. This part is when, this part is who, and this part is what.

T: You can find out the rules for the two tenses.

在充分的分析和对比中,引导学生能自主归纳出了语法规则,同时,教师以问题:When do we use these two tenses? 及How to use the two tenses? 帮助学生分别从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形成结构化知识,借助特殊疑问词帮助学生建构语法结构,深化对语法现象的认识。

(二)借助多模态语篇,深入主题语境,内化语法形式

语法不是孤立的语法项目,必须在主题语境和语篇中才有意义,从语篇角度看待语法的作用比从句子层面看更完整、更清晰,应把语法教学扩展到语篇层次[1]67。学生对语法规则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教师要围绕主题创设情境,在具体语篇中设计有意义的综合性和关联性的学习活动操练语言,帮助学生在理解主题语篇和表达语义的过程中正确地使用语法结构,建立起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关联[5],从而强化语言知识,内化语法形式。教材中语言素材和语法操练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可以从课外材料中选择与主题语境相匹配的教学素材,设计教学活动。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产生”语言,使他们能在实际运用中体会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6]。

围绕“今昔对比”这一主题,教师从英文报刊中选取了“When 1949 meets 2019”的拓展内容,并结合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素材进行资源整合,让学生在了解主人公Jianguo与Hanhan祖孙二人在居住条件、家用设备、穿着、饮食等方面的具体信息,通过听、说、读、写、看等学习活动训练目标语法,熟悉两种时态应用的情境,促进语法知识的内化。

1.信息归类,明晰应用情境。本节课中,教师播放“when 1949 meets 2019”文本的导语音频,学生在了解文本主题和主要人物之后,教师呈现不同的动词短语(见图1)并提问:“Here’s some information about Jianguo and Hanhan.Which is about Hanhan? Which is about Jianguo?”引导学生按照不同人物进行分类,在主题语境中巩固动词短语的应用情境。

2.语篇强化,巩固语法规则。在对动词进行分类后,首先让学生用动词的正确形式填空,完成祖孙二人关于今昔变化的对话,在具体的对话语境中巩固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语法规则。随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报纸来校对答案,并对其中的时间关键词和动词短语进行圈画,在自主学习中进一步巩固两种时态的用法。此环节为语法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在自主发现、理解归纳的基础上再次呈现、巩固规则形式,并尝试更具意义的交际式运用,使内容和形式达到了有机统一,交流也显得更为真实自然。

3.深入主题,应用语法规则。在学生内化语言规则后,教师设置语言操练情境,把语法变成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帮助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应用语法规则。教师提问:“From the sentences, we know their life is very different.But how was it different?”学生对文章关键信息进行提炼,归纳出祖孙两代人的生活在consumption(消费)、housing(居住)、education(教育)、communication(通讯)、transport(交通)五个方面的改变,形成对语法规则表达内容的概括性理解。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维度介绍,在语境中反复使用目标语言,内化语法规则,培养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分组让学生扮演Jianguo和Hanhan,对话如下:

S1: Did you have pocket money, grandpa?

S2: No.We were poor at that time.

S1: How much money could you spend a year?

S2: We only spent 50 yuan a year.How much money do you spend a year?

S1: We spend 30000 yuan a year.

S2: Do you have any pocket money?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