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白鹭

作者: 陈媛

遇见白鹭0

我园西面的不远处是美丽的西溪湿地。周末,有些孩子去西溪湿地游玩,关注到湿地的上空、浅滩上时常会出现几只白色的鸟,体形优美,他们询问爸爸妈妈后得知那是白鹭。周一来园时他们带来了白鹭的图片,引发了其他孩子的讨论:“这是什么鸟呀?好漂亮。”“它的羽毛看起来很漂亮,是白色的。”“我也想去看看白鹭。”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们将秋游的地点定在了西溪湿地的莲花滩观鸟区,一场关于“白鹭的探秘之旅”拉开了序幕。

出发的前一天,孩子们兴奋地开始做准备,他们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相机装进背包,带上了心爱的望远镜,还有笔和记录本,满心期待着能遇见白鹭。

走进西溪湿地,孩子们在观鸟台用望远镜观察四周,坐等白鹭的到来。终于,他们先在河边和芦苇丛中发现了白鹭,咪咪说:“我找到白鹭了!它的羽毛有点白。”朵朵说:“是两只白鹭,它们看起来在说悄悄话。”豆豆说:“它们好像在休息。可是太远了,我有点看不清。”……孩子们用相机等工具努力捕捉、记录白鹭的身影。可白鹭似乎在与我们捉迷藏,飞得很快,有时我们一靠近,就倏地飞走了,这让孩子们感到有些遗憾。

回到幼儿园,为了弥补孩子们的遗憾,我收集了关于白鹭的图片,如名画《芙蓉白鹭图》、摄影作品《秋日白鹭》,以及西溪湿地官方拍摄的关于白鹭的宣传视频,视频呈现了白鹭的各种姿态和生活状态。欣赏图片、观看视频后,孩子们对白鹭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的认识更清晰了,并能清楚地用语言和其他多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经验和体验,有的孩子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白鹭细长的腿、Z字形的脖子,有的孩子用彩色纸制作了“白鹭在西溪湿地”的纸雕作品,有的孩子用废旧材料立体地塑造出湿地的景象和白鹭的造型……

能不能再去西溪湿地看一次白鹭呢?孩子们萌发了进一步探索的愿望。再次来到西溪湿地,他们关注到不一样的“白鹭”:“快看,这个标志好像白鹭呀!”嘟嘟兴奋地指着湿地入口的一处标志。“真的,像白鹭在飞呢!”咪咪说。孩子们发现湿地里的许多指示牌都含有白鹭的形象,而且白鹭的姿态各不相同,有的像在跑步,有的像停在了水面上,还有的像在吃东西。孩子们发现白鹭的“美”可以通过符号来表达表现,便观察得越发细致了,发现每块指示牌都有不同的含义。孩子们提出自己也想为白鹭设计指示牌,表达对它们的喜爱。嘟嘟说:“我设计的是白鹭站在有水的草地中休息,大家千万不要打扰它。”彤彤说:“这是一对白鹭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就像我和雨彤一样。”……绘制、塑封完指示牌后,孩子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将一些指示牌挂在了西溪湿地的小径旁、树枝上,希望来往的游客们看到这些指示牌后能一起保护白鹭。还有一部分指示牌被孩子们挂在了幼儿园的树上,他们天真地期待:“这样白鹭就能看到我们的指示牌了,说不定会飞来幼儿园做客呢。”

我深刻感受到这次活动不仅拉近了孩子们与自然环境的距离,增进了他们对自然的美好情感,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观察、表达表现等能力。我更加体会到好奇是探索的开始,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身边的资源,引导孩子们发现、欣赏社会生活和自然中的美,支持他们用多元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