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幼儿成为自主的冲突解决者
作者: 向思源同伴冲突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必定会经历的。案例中的教师在幼儿之间出现矛盾时,能冷静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值得肯定。但是教师过于着急地想解决问题,给予幼儿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够。比如,遇到琪琪和兜兜抢积木,教师在帮助二人分析了各自存在的问题后说:“看来,你们都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是吗?那我们互相道歉,然后原谅对方,琪琪把多拿的积木放回去,大家一起玩,好吗?”这样处理看似让幼儿学到了解决冲突的方法,但这一过程中幼儿是在被动接受。幼儿当时可能迫于权威,就按教师说的去做了,但不一定真心接受这种方法,有可能内心是抗拒的。这种抗拒心理积累起来,有一天可能会爆发。所以,后面的案例中就出现了黎黎不接受恒恒的道歉,还反问教师:“我一定要原谅他吗?”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支持幼儿自主思考、解决冲突呢?以下方式可供参考。
步骤一:保持自身冷静,稳定幼儿的情绪。看到幼儿在发生冲突后大喊大叫或出现攻击性行为,我们有时自己也忍不住会生气,上前呵斥或拉扯幼儿,但这样并不能解决冲突,反而会引发幼儿更激烈的情绪反应。我们应保持冷静,同时立即做出反应。幼儿更关注成人的身体语言而非口头语言,所以我们可以蹲下来,轻抚幼儿,稳定他们的情绪,表达信任和尊重,给予他们信心去自己解决问题。
步骤二:认可幼儿的情绪。我们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陈述来表达对幼儿内心感受的关注,比如:“恒恒,我知道你现在心里很难过。”“黎黎,我能感受到你真的很愤怒。”这样的表达会让幼儿感到自己的情绪是被接纳的,可以帮助他们慢慢平静下来,愿意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进而思考解决的方法。
步骤三:收集有用的信息。这一步要等幼儿情绪稳定后进行。只有幼儿心情平静,我们才更容易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可以问幼儿:“发生了什么事?”一定要给幼儿充分的时间,耐心等待幼儿表达,仔细聆听表达中的细节,因为解决的方法往往隐藏在这些细节里。“是什么让你感到难受?”“你的想法是什么?”“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这样的提问能引导幼儿阐述事实及细节。尽量不问“为什么”,因为这样的问题过于抽象,幼儿难以作答,而且这样的提问隐含责备,无助于了解事实。
步骤四:总结并重述问题所在。这一步是在帮助幼儿澄清问题。我们需要用客观、中立的方式重复幼儿分享的信息,并对相关信息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所以,问题是你们都想要这块积木,对不对?”它是引发幼儿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
步骤五:询问幼儿想法,共同决定解决办法。在澄清问题之后,我们应将问题再次抛给幼儿:“你觉得我们该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鼓励他们思考解决策略,共同讨论出一个能够达成一致的方法。我们应尊重幼儿的想法,充分相信他们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提出解决办法后,我们可以与双方确认,达成共识:“所以,解决方法是……你能接受吗?”这会让幼儿感到自己有决定权。
步骤六:给予进一步支持。可以做一个鼓励性的陈述,比如“太棒了,你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的陈述很重要,强调了幼儿自己是问题的解决者,重塑了幼儿的信心。
我们要鼓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该怎么做。幼儿会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然后在双方达成一致的情况下,一起尝试某种解决办法。若我们把成人的方法强加于幼儿,是剥夺了幼儿学习的机会。幼儿在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思考并决定解决办法,然后努力用这个办法使问题真正得到解决,这种经历十分重要。
(湖北武汉市直属机关育才幼儿园 向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