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来了

作者: 应彩云

咕咚来了0

设计思路:

《咕咚来了》是一个经典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群动物盲目从众,把木瓜掉进水里发出的“咕咚”声当作怪物的情节,传递了“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该故事的情节和角色的语言都是重复的,适合中班幼儿模仿。串联整个故事的核心句“咕咚来了,快逃啊”虽然简单,但能吸引幼儿探究“咕咚”的真相,充满了乐趣。教师依据该故事的角色、语言以及情节,设计了本次活动,着眼于提升幼儿的专注力,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提高他们的倾听质量。本次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以倾听为目的的游戏,而开展游戏正是帮助幼儿阅读理解故事内容的重要保障。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通过倾听、猜测、想象和讨论,感悟故事的主题。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专注地进行情景游戏。整个活动旨在让幼儿在提升专注力的同时,理解故事内容,懂得“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感受阅读的乐趣。

目标:

1.在情景游戏中感知故事角色和情节,体验游戏的乐趣。

2.在对似是而非的声音的倾听和想象中,理解“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

准备:

1.多媒体课件,动画片《咕咚来了》片段,图画书《咕咚来了》若干。

2.与幼儿人数相同的红、黄、绿三色手环,活动前让幼儿每人选一种颜色的手环套在右手腕上。活动场地上画有红色、黄色、绿色的安全线,每条线可供一定人数的幼儿站立。

过程:

一、阅读故事封面,产生活动兴趣

师:(在屏幕上呈现图画书封面,见图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图画书,名字叫《咕咚来了》。你们知道这是关于谁的故事吗?

(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图画书封面会表达“这是××动物的故事”,如“这是一个关于长颈鹿的故事”等。)

师:(小结)这是一个关于一群动物的故事。

(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呈现了图画书的封面,封面上有除老虎以外的所有因为“咕咚来了”而逃命的动物。有阅读经验的幼儿看到该封面,就能大致知道这是一个与许多动物有关的故事。这些动物都是幼儿熟悉、喜欢的,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了解故事情节,在情景游戏中主动活动

1.听教师讲述故事,感知角色语言。

师:(播放课件,显示相应的故事画面,见图2、3)清晨,一只兔子在河边安静地吃着青草,突然,河边传来一声巨响“咕咚”,兔子害怕极了,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了,快逃啊!”兔子在逃跑的时候遇到了狐狸,兔子对狐狸说:“狐狸,你赶紧逃吧,咕咚来了!”狐狸也跟着兔子一起喊了起来:“咕咚来了,快逃啊!”它们又遇到了猴子,对猴子说:“猴子,你赶紧逃吧,咕咚来了!”遇到了斑马,对斑马说:“斑马,你赶紧逃吧,咕咚来了!”

2.在角色扮演中了解故事情节。

(1)第一轮游戏:扮演一个动物角色,熟悉游戏的玩法。

师:可是,这些动物想,跑到哪里才是安全的呢?让我们来告诉丛林里的动物怎样才是安全的吧!这里有三条安全线,戴什么颜色手环的小朋友就跑到什么颜色的安全线那里。戴红色手环的小朋友站在红色安全线上就安全了,戴黄色手环的小朋友站在黄色安全线上就安全了,戴绿色手环的小朋友站在绿色安全线上就安全了。

师:刚才出现了哪些动物?(教师在课件上呈现狐狸、猴子、斑马的图片。)

师:(在狐狸、猴子、斑马的图片上方逐一对应呈现红色、黄色、绿色圆点标志,见图4)戴红色手环的小朋友代表狐狸,戴黄色手环的小朋友代表猴子,戴绿色手环的小朋友代表斑马。

师:想一想,戴红色手环的小朋友代表什么动物?戴黄色手环的小朋友代表什么动物?戴绿色手环的小朋友代表什么动物?

师:(遮住狐狸、猴子、斑马的图片)记住你是谁了吗?游戏开始了!当听到兔子叫到你代表的动物名字时,你就赶紧逃到自己的安全线上。

师:(教师扮演兔子)兔子大声地叫道:“狐狸狐狸,咕咚来了,快逃啊!”“猴子猴子,咕咚来了,快逃啊!”“斑马斑马,咕咚来了,快逃啊!”(幼儿分别听教师“快逃啊”的指令逃至对应颜色的安全线上。)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对了安全线,所以都是安全的。只有耳朵灵、记性好,才会安全。

(活动中,尽管中班幼儿对游戏玩法的理解、记忆并不感到困难,但教师仍有意识地给予幼儿感悟的时间。比如,戴红色手环的幼儿知道跑至红色安全线就表明狐狸已经安全,随后,教师以此为基础,不断变换指令,帮助幼儿熟悉游戏规则。教师对幼儿的表现以夸赞式评价为主,比如,“你们记性很好啊”“对你们来说太容易了”等。当教师讲述至猴子、斑马的情节时,可以引导幼儿学说对白部分。基于安全的游戏结果,幼儿感受到了专心倾听的乐趣。)

(2)第二轮游戏:扮演并专注于两种动物角色。

师:(播放课件,增加狮子、大象、熊的图片,见图5)动物们一路逃跑,又遇到了谁?现在你们的手环颜色同时代表两种动物,请大声说出你是谁和谁。

师:想一想,戴红色手环的小朋友代表哪两种动物?戴黄色手环的小朋友代表哪两种动物?戴绿色手环的小朋友代表哪两种动物?

师:(遮住动物图片)你们记住了吗?看谁的耳朵灵、记性好?

师:兔子大声地叫道:“小熊小熊,咕咚来了,快逃啊!”

师:兔子大声地叫道:“狮子狮子,咕咚来了,快逃啊!”

师:兔子大声地叫道:“大象大象,咕咚来了,快逃啊!”

(活动中,虽然幼儿需要同时专注两种动物,但他们大多能够完成任务。基于幼儿已经熟悉游戏的玩法,教师特意设定“逃跑”的时间,促使幼儿快速反应,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当个别幼儿因为不够专心而错失“逃跑”时机时,教师鼓励已经安全的幼儿解救同伴,体验一起游戏的快乐。)

(3)第三轮游戏:扮演三种动物角色,挑战专注力。

师:(播放课件,增加长颈鹿、河马、猎豹的图片,见图6)看,故事里又来了谁?大声地说出它们的名字。现在,一种颜色代表三种动物,请记住你代表哪三种动物。

师:(遮住动物图片)记住了吗?

师:“河马河马,咕咚来了,快逃啊!”

师:“猎豹猎豹,咕咚来了,快逃啊!”

师:“长颈鹿长颈鹿,咕咚来了,快逃啊!”

(活动中,教师通过变换动物的图片来提升游戏难度,幼儿需快速记忆自己代表的三种动物角色,教师从九种角色中随机选择动物,让幼儿做出反应。这激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愿望,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找到安全线的幼儿感到很自豪,其他幼儿也跃跃欲试。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逃跑”的时长,并以“你是河马吗?相信自己”等提示语引导幼儿减少盲目跟从。)

(4)第四轮游戏:随机扮演动物角色,熟识故事角色和情节。

师:(操作课件,重置九种动物角色的位置)现在你代表哪几种动物呢?(教师与幼儿互动,帮助幼儿记忆自己代表的三种动物颜色。)

师:(遮住动物图片)游戏越来越难了,现在知道你是谁了吗?让我们来看看谁是安全的?

师:(小结)原来,我们只要仔细听、用心记就会安全。

(活动中,教师不断重置九种动物角色的位置,引导幼儿在规定的时长里观察和记忆自己扮演的动物角色,并继续游戏。这进一步挑战了幼儿的专注力,也真实地反映了幼儿现有的倾听力与记忆力。教师依然通过提示幼儿“相信自己”和“解救朋友”来教育幼儿不盲从、关爱同伴,让幼儿在充满挑战性的游戏中自然而然地获得社会性发展。)

(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巧妙地利用图画书中的动物角色及重复语句“咕咚来了,快逃啊”展开游戏。幼儿在倾听、记忆中,既感知并体验了动物们因听到“咕咚来了”而逃命的情节,也对“咕咚”究竟是什么充满了好奇和想象。更重要的是,这个游戏不仅提升了幼儿的专注力,还促进了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关心同伴,形成了初步的团队意识。)

三、理解故事主题,在听听猜猜中感悟“百闻不如一见”

1.了解故事的结局。

师:(播放课件,出示图画书中的相应页面,见图7、8)故事里又来了谁?动物们看见老虎依然大喊什么?(“老虎老虎,咕咚来了,快逃啊!”)

师:老虎说:“咕咚是什么?”兔子说:“是河里的一个怪物!”老虎说:“我们去河边看看吧。”

师:(播放动画片的结尾)你们看到了什么?最后那句话是怎么说的?

(活动中,教师以经典同名动画片的结尾来揭晓“咕咚”的真相,幼儿在观察和倾听中了解故事主题。)

2.联系生活中的声音,在猜猜听听中感悟“百闻不如一见”。

师:什么是“百闻不如一见”呢?就是听别人说很多遍,不如自己亲眼见一见。

师:(分别播放婴儿呢喃声、烟花轰鸣声、口技演员模仿鸟叫声的音频)听听,这是谁(什么)的声音?(幼儿纷纷猜测,大部分幼儿认为是猫叫声、打雷声、鸟鸣声。)

师:那我们来看看真相吧!

(活动中,教师分别打开与音频相对应的视频片段,帮助幼儿逐一验证。幼儿在充满惊喜的验证中逐渐理解了“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师:(呈现图画书封面)这是图画书《咕咚来了》,请你们读一读书里的故事。百闻不如一见,看看和我们刚才听到的故事有没有不同。

(析:幼儿之前通过扮演动物角色,已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熟悉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幼儿则因故事中老虎的质疑而产生了对“咕咚”的好奇和探究。教师通过播放动画片及联系幼儿实际生活的方式,自然巧妙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附:故事《咕咚来了》

清晨,一只兔子在河边安静地吃着青草,突然,河边传来一声巨响“咕咚”,兔子害怕极了,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了,快逃啊!”兔子在逃跑的时候遇到了狐狸,兔子对狐狸说:“狐狸,你赶紧逃吧,咕咚来了!”狐狸也跟着兔子一起喊了起来:“咕咚来了,快逃啊!”它们遇到了猴子,对猴子说:“猴子,你赶紧逃吧,咕咚来了!”遇到了斑马,对斑马说:“斑马,你赶紧逃吧,咕咚来了!”

它们又遇到了狮子、大象、熊:“你们赶紧逃吧,咕咚来了!”狮子、大象、熊也跟着一起喊了起来:“咕咚来了,快逃啊!”接着又遇到了长颈鹿、河马和猎豹:“你们赶紧逃吧,咕咚来了!”大家一边跑一边跟着兔子喊:“咕咚来了,快逃啊!”这时,一只老虎拦住了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吓得你们逃命的?”“咕咚!”“咕咚?咕咚是什么?”“是河里的一个怪物!”兔子说。老虎说:“我们去河边看看吧。”它们来到小河边,只见树上一只熟透的木瓜“咕咚”一声掉到河里。大家怔了一下,纷纷大笑起来,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