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有儿童研究儿童
作者: 俞素梅
邵爱红,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幼教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
采访邵老师是在一个周五的晚上,她带着歉意说:“只能安排在双休日晚上接受采访了,因为周六已经约好要去幼儿园辅导教师,而周日又要出发去丽水市参加教研活动。”她总是那么忙碌,尽管早已是长三角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幼儿教育组专委委员,但她依然像初任教研员时那样,走进一所所幼儿园听课、评课,辅导教师进行课程建设和教研。
30多年来,邵爱红从一位普通的幼儿园教师成长为一个地区的教研领头人,她的好学、勤奋、严谨在业内有口皆碑。当初,她选择幼儿教育行业是因为“喜欢孩子”,她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幸福的”。如今,她把自己的爱好发展成提升一个地区学前教育的保育教育水平,忙碌地奔波在教研之路上。
作为教师,她善于“发现儿童”
邵爱红因为喜欢小孩,在初中毕业之际报考了宁波师范学校的幼师班。在20世纪80年代末,一般初中毕业就能考上师范学校的都是班里的佼佼者。在师范学校的3年里,邵爱红如饥似渴地学习。她不仅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钢琴课等才艺课程的学习上也同样表现出色。有一次,她在校运会跳高比赛中不慎摔了一跤,导致左臂骨折,但她依然用另一只未受伤的手练琴,不仅没耽误一周一次的回琴,还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勤奋好学是她的优秀品质,三年后从师范学校毕业,她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1992年的夏天,邵爱红到宁波市教医幼儿园(宁波市实验幼儿园的前身)任教,开始了自己的幼教生涯。那一年,她才17岁。
刚工作那些年的事总是让人印象深刻。邵爱红记得她带的第一届幼儿中,有个女孩叫逸逸,妈妈是少儿体校的教师。有一次逸逸妈妈要带学生去外地参加比赛,逸逸面临没人照顾的窘境。邵爱红获知这一消息后,就和逸逸妈妈说:“如果你信得过我,就把逸逸交给我吧。”仅凭一句“信得过”的托付,逸逸和邵老师一起生活了一周。当时,邵爱红住在幼儿园的教师宿舍,她与逸逸同吃同睡,把孩子照顾得细心周到。这不仅让逸逸妈妈感激不尽,也让很多家长对这位年轻教师信任有加。回忆往事,邵爱红也很感慨:“那时候亲师关系好,家长对老师是很信任的。”
第一届幼儿中还有个男孩叫琦琦,他性格内向、腼腆,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不愿意与同伴交流,生活自理能力也不强。对于这样的孩子,教师应该怎么帮助、引导呢?一开始,邵爱红用了很多方法,如代币奖励、语言激励、家园沟通等,但都没有太大的成效。这促使她思考:人的自信是因为相信自己,而非外在的力量。于是,她放弃了“用力”,转而观察琦琦有什么长处。后来,邵爱红发现他画画不错。“你画的是什么,可以告诉老师吗?”没想到孩子的话匣子打开了。经过多次一对一的交流,琦琦不仅喜欢和邵老师聊天,也敢于在小伙伴面前表达了。善于思考和总结的邵爱红从中受到启发,她说:“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我把它叫作‘原力’,它会驱动孩子向着生命最阳光的方向生长。教师要去‘发现儿童’,发现孩子隐藏在语言、表情、行动背后的那份‘原力’,并努力去触动它,助力孩子发展。”
就这样,邵爱红以她的好学、思考、勤奋和专业及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满腔热爱,很快就脱颖而出。一次期中检查,宁波市海曙区的教研员来幼儿园现场观看教学活动,临时接到通知的邵爱红组织孩子们开展了一次学习散文诗的活动,活动节奏之流畅,现场创编内容之新颖,让教研员赞叹不己。
没几年工夫,邵爱红不仅取得了宁波市海曙区教坛新秀一等奖等荣誉,《教育即影响》《理解儿童,基于观察》《着眼儿童的发展》等文章也陆续发表。宁波市教医幼儿园当时是宁波市教育局直属幼儿园,师资力量比较强,几乎每年都有优秀的新教师来园任教。1997年,才5年教龄的邵爱红开始担任该园的教研组长,承担起了引领园所专业发展和进步的重任,慧眼识珠的园长看中的正是她身上“认真勤奋、为人正直、会思考会写作会进步”的特质。
作为园长,她是课程建设的“领头雁”
2009年8月,邵爱红担任宁波市海曙区启文幼儿园的副园长,她身先士卒,短短几年就让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幼儿园完成了质的蜕变。
当时,启文幼儿园是一所国有民办幼儿园,不仅自负盈亏,教学教研的底子也比较薄弱。高质量教研是幼儿园发展活力的关键所在。邵爱红决定以教学研究为突破口,从研究建构游戏开始,帮助教师创设支持性环境,观察并解读孩子的游戏行为,获得指导孩子游戏的经验和能力,从而快速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邵爱红带领教师们设计了三条游戏路径:区角建构游戏以投放小型建构材料为主,孩子可自主进区游戏;工作坊建构游戏在幼儿园的功能室进行,通常每周两次,中大班孩子混龄进行;户外建构游戏在户外活动场地进行,同样每周两次且混龄进行。建构游戏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游戏材料为基础,当时的启文幼儿园因为自负盈亏,经费非常困难。为了破局,邵爱红带领全园教师将视线投向低成本的废旧材料,经过巧妙设计和转化,这些废旧材料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材料。“记得当时我们利用大型纸箱、水管、轻质砖、扑克牌等十几类建构游戏材料,完全满足了孩子开展个人自主游戏,三五成群结伴游戏或团队合作游戏的需求。每到周二、周五的建构游戏时间,启文幼儿园的操场就成为社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路过的孩子及家长都忍不住驻足观望。启文幼儿园也成为宁波市最早一批研究户外自主游戏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幼儿园。”
申报课题、设计游戏、开发材料……邵爱红带领教师们不断前行。从对游戏活动的观察、改进,到撰写、修改课题报告,经过他们的努力,“幼儿园结构游戏的指导研究”获得了宁波市课题成果一等奖、浙江省课题成果三等奖,专著《幼儿园室内外建构游戏指导》也随之出版。
2013年底,在高手如云的浙江省首届幼儿园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中,邵爱红获得第一名。很多人不知道拍摄参赛的录像课时,正值邵爱红强直性脊柱炎发作。当时,受“菲特”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影响,处于低洼地带的启文幼儿园教室里进水了。身为园长的邵爱红在幼儿园连续值班两天三夜,过度劳累导致她强直性脊柱炎发作,双腿疼到无法正常行走。但为了不影响录像课的质量,她叮嘱摄像师只录上半身,深厚的教学研磨之功让她即使带病参赛也获得了全省第一名。
一个个奖项让启文幼儿园的教师对教研有了信心和底气。2015年3月,启文幼儿园成为宁波市海曙区首批品牌建设试点园之一,邵爱红带领教师又开始了建设“三味”课程之路:课程沿循季节的时序,由春之声、夏之悦、秋之旅、冬之韵四个篇章构成。教师带着孩子们,踏出教室、走出幼儿园,春天去田间地头看野花,夏天一起酣畅淋漓地打水仗,秋天在果园里分享丰收的喜悦,冬天在雪地上留下串串脚印。在邵爱红看来,儿童是伴随着时光的行进而成长的,四季于儿童而言,犹如身体的呼吸、光下的影子,自然而然地生发。“每个不同的季节,这片土地上的人、事、物都是鲜活的。这些正是儿童联结这个世界的最佳通道。所以,我们将课程内容用四季的时序进行贯穿,让孩子看到最为熟悉的生长。”
2015年,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与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牵手开展院地合作,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每学期到启文幼儿园进行指导,这让该园的课程建设如鱼得水。2018年,“三味课程”入选第二届浙江省幼儿园精品课程。启文幼儿园一时名声大噪,观摩、学习的幼教同行纷至沓来。
在邵爱红的带领下,启文幼儿园的“华丽蜕变”肉眼可见。它是宁波市第一个评上浙江省一级幼儿园的民办园,同时也是第一个连续三年荣获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一等奖的幼儿园。2017年10月,启文幼儿园从家底薄弱的国有民办园“起家”,和另外三所有着几十年办园积淀的园所一起,获批海曙区首批教育集团,成为区域高质量办园的典范。
作为教研员,她致力于为市域学前教育赋能
从一线教师到副园长、园长,再到宁波市海曙区教研员、宁波市教研员,邵爱红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工作。调任海曙区教育局教研室期间,恰逢分管幼教的副主任胡剑红参加教育部“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及协作计划”,赴香港工作一年。于是,邵爱红勇挑学前教育发展中心的整体工作重担,开启了“连轴转”模式。
在宁波市海曙区担任教研员期间,为了摸清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的“有生力量”,她曾花三个月的时间跑遍宁波市海曙区所有的幼儿园,把100多个青年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听了个遍,从中发现好苗子,组建研修共同体,找问题、立项目、做项目。邵爱红认为:“教研的目的不是手把手地教教师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是触发教师的课程意识。因为具体的问题是研究不完的。只有当教研情境触碰到了教师的‘痛处’,教师通过教研有了思辨的意识和动力时,才会思考在每个空间、每个活动中生发的问题,并智慧地给予孩子支持。”
与此同时,她充分发挥区域内“一网五片”的教研机制的优势:以“一网五片”课程改革协作网络,推动区域内学前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以课程建设、园本教研工作为重点,各个突破,提升薄弱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其中,“一网”是指将全区各级各类幼儿园联结,形成研修网络;“五片”是指以区域内五所品牌幼儿园为核心,将全区幼儿园划分成五个协作片,每个协作片约25所幼儿园,片区内设立城区辅导组和乡镇辅导组。机制建立后,以五所核心园为龙头,形成课程孵化的片区网络,自此,课程孵化项目步入“快车道”,众多园所实现了“抱团”成长。与胡剑红共同主编的《共生的图景——园本教研生态培育的区域样例》正式出版。以海曙经验为样板的“区域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入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丛书的《儿童·国家·未来》分册。
担任宁波市幼教教研员后,邵爱红又开启了打造宁波幼教品牌“行为课程”之旅。基于宁波籍教育家张雪门“生活即教育”的课程理念,邵爱红和全市幼教同仁们一起,秉持“生活是课程的根基,行为是课程的主线,经验是课程的归宿”这一“行为课程”核心理念,在宁波市大力开展“行为课程”实践。她总是在琢磨如何让具有宁波学前教育标识性的“行为课程”焕新,为此,她采取了多种措施:通过组建生活化、游戏化等不同视角下的实践园研究共同体,通过定期大调研和不定期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发现问题并研训跟进,创设了以教研促发课程建设质量的“宁波市学前教育教研设计大赛”,还创建了课程实践园成果共享平台,并发布相关成果……在她的努力和带动下,“指向儿童经验重构的行为课程跨时代探索”获得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为宁波市学前教育界赢得了沉甸甸的荣誉。
她还大力宣传、推广宁波的“行为课程”,参与了宁波市首届学前教育“行为课程”建设高峰论坛的组织工作,该论坛吸引了全国线上线下百万余教师观摩;推动创办宁波市第一份幼教刊物《现代金报·星荫》;发展了104所“行为课程”联盟园并远赴内蒙古、四川等地进行课程援助;去全国各地进行公开教学活动展示,足迹遍布杭州、上海、西安、深圳、舟山、绍兴等地。
11月初,邵爱红应邀回母校,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她把自己的工作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犹如穿行在儿童的复杂世界,去破译那个世界的秘密,去发出一个个‘哦,原来是这样’的感叹,去体会‘人之初的儿童’与这个世界所有人际、环境联结过程中,所经历的愉快、苦涩、美好、害羞、恐惧以及无畏。这都让我们仿佛在一遍遍凝视自己的童年,一遍遍体悟世界以及人的多样性。这样的经历、感受、体悟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独有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