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的条纹衣(小班)

作者: 陈晶晶

斑马的条纹衣(小班)0

设计思路:

在主题活动“可爱的小动物”中,幼儿对常见的动物已有基本了解。撕、贴是小班手工活动中常用的方法,撕、贴的目的是锻炼幼儿的手指肌肉动作及其控制能力。灵活的动手能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游戏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这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我设计了“斑马的条纹衣”这一美术活动,旨在引导幼儿进一步学习撕、贴的手工技能,让幼儿学用灵巧的小手与手工纸尽情地在图片上粘贴出属于自己的斑马,体验撕贴画的乐趣。

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斑马的图片,进一步了解斑马的外形特征以及身上条纹的作用。

2.尝试用撕、贴的方法创作斑马身上的条纹。

3.在创作活动中体验撕贴画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

准备:

1.物质准备:活动用课件,幼儿操作时的背景音乐,贴有斑马底图的红色卡纸若干,黑色和黄色手工纸若干(用来撕贴),固体胶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在以往的美术活动中初步使用过撕、贴的方法,对撕、贴有一定的经验;对马、牛这一类动物的形象特征有一定的认知经验。

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初步引导幼儿观察斑马身上的条纹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吃草的动物朋友。(谜语)它像马不是马,身穿花花衣,一条一条真有趣。它是谁呢?

幼:是斑马。

师:没错,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就是斑马,我们一起请它出来吧。(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斑马的外形特征。)

师:斑马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幼:是一条一条的。

幼:像毛毛虫。

幼:像小蛇。

(析:幼儿总是对各种动物感到好奇。近期在主题活动中,幼儿对马、牛等动物形象已经有了基本了解,因此谜语一说出来许多幼儿便猜出是斑马。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斑马的图片,进一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许多幼儿纷纷表达了自己对斑马花纹的认识,有的幼儿说斑马身上的花纹像毛毛虫,有的幼儿说这花纹自己见过,是斑马线,还有的幼儿说这花纹是一条一条的。这个环节不仅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而且为后面撕贴花纹奠定了认知基础。)

二、出示斑马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斑马花纹的特征,了解黑白条纹的作用

师:斑马身上的花纹是什么颜色的呢?

幼:是一条一条、黑黑的。

师:是的,斑马身上有特有的黑白条纹,你们知道这些黑白条纹有什么作用吗?

幼:可以帮助它们躲起来。

幼:可以保护它们。

师:(小结)原来在太阳的照射下,斑马身上的条纹可以将斑马身躯的轮廓打乱,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当很多斑马一起奔跑时,斑马身上的条纹会让袭击它们的动物眼花缭乱,从而放弃追捕。

(析:该环节旨在通过让幼儿进一步观察斑马身上的花纹,了解其身上黑白条纹的作用。现阶段,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对斑马身上黑白两色的条纹有进一步的观察和思考。这不仅有利于幼儿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皮毛纹理,而且有利于促进幼儿欣赏斑马身上黑白条纹搭配的美感,为后面的创作提供情感铺垫。)

三、了解斑马身上条纹的排列特点,引导幼儿进行作品创作,体验撕贴画的乐趣

1.引导幼儿欣赏斑马身上条纹的排列特点。

师:请你们找一找,斑马身上哪些地方有黑白条纹?

幼:尾巴上有。

幼:脚和脖子上也有。

幼:肚子上也有。

师:这些黑白条纹是怎么排列的?

幼:一条黑一条白,一条一条间隔着排列的。

师:(小结)原来斑马全身上下都穿了黑白条纹的衣服,而且条纹排列得很整齐,是一条黑色一条白色,间隔着排列的。

(析:在该环节,教师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幼儿了解斑马身上黑白条纹的排列特点,让幼儿明白斑马全身都布满了黑白条纹,且条纹是有规律排列的,不是连成一片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很快地指出条纹的排列特点,甚至尾巴上的条纹也能说出来,说明幼儿的观察能力还是不错的,他们能快速找出问题的重点并积极寻找答案,这为接下来的撕贴画创作进一步提供了认知经验。)

2.播放视频,讲解撕贴画的制作过程。

(播放有关斑马的视频:大家好,我是一匹斑马,我的朋友们都嘲笑我缺少衣服,我想把我身上的条纹补全,小朋友们可以帮助我吗?)

师:斑马太可怜了,你们愿意帮帮它吗?

师:斑马托老师带来了许多材料,用来帮助斑马补好身上的衣服。有一张黑色的手工纸、一张黄色的手工纸,还有固体胶。

师:这些材料要怎么用来帮助斑马呢?

幼:可以把黑色的纸撕了,用固体胶贴上去。

师:我们来看看到底要怎么做。这里有一段口诀,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哦。(播放操作视频)食指拇指捏捏,轻轻撕下一小条,固体胶宝宝来帮忙,亲一亲,按一按,斑马宝宝笑哈哈。

(析:在该环节,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斑马的视频,让幼儿能够更直观地体会到斑马对补好身上条纹的迫切感。同时,教师利用课件将所需的材料一一展示出来,这样既能照顾到全体幼儿,又能让幼儿边观看操作视频边念口诀,加深对操作的顺序和方法的了解。)

3.幼儿初步尝试撕、贴,体验撕贴画带来的乐趣。

师:刚才老师念出口诀,就能知道怎么帮斑马补好它的条纹衣了,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师:在念口诀之前,有一些要求要记住:第一,要先拿好黑色手工纸再开始撕纸,撕好的纸要放入操作筐备用。第二,要将撕好的条纹先涂上固体胶,再贴到斑马身上。第三,这是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注意条纹之间要有距离哦。让我们开始行动起来吧!

(析:如何引导幼儿正确进行撕、贴,是这个环节的重点,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强调操作步骤,幼儿容易听不进去,但利用口诀的形式,既富有创意又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在这段形象的口诀引导下,幼儿边听边思考,边看边记,难点迎刃而解。之后,教师边念口诀幼儿边操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这些操作重点始终围绕在幼儿心中,有利于强化幼儿对操作要点的认识和理解。)

四、幼儿独立完成作品,并互相交流欣赏

1.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是怎么帮助斑马补好条纹衣的?

幼:我拿了固体胶和黑色的纸,把纸撕成一条一条的,然后涂好固体胶,把它贴上去。

师:你做得真好,纸要先撕成一条一条的再贴。

(析:在该环节,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营造舒适安逸的环境,有助于幼儿在操作时保持愉悦的心情。在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幼儿能够根据口诀进行撕、贴,有部分幼儿在撕贴的时候将纸撕得太细、太小了,教师发现后及时进行指导,如此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撕、贴要点。还有些幼儿选择先用固体胶涂在斑马身上再进行粘贴,也能够很好地完成作品,教师可以对这类幼儿进行鼓励赞赏,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2.播放视频,引导幼儿将黄色手工纸撕成块状,对作品进行装饰。

(播放有关斑马的视频:谢谢小朋友们为我设计出了独一无二的条纹衣,我太开心了!)

师:斑马穿上大家为它设计的独一无二的条纹衣,非常开心。咦?我们可不可以在它的衣服上贴一些黄色方块的“宝石”呢?这样一定很漂亮!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黄色手工纸,我们要把它撕成一块一块的还是一条一条的?

幼:一块一块的。

师:是的,先撕成一块块,再请固体胶宝宝来帮忙,亲一亲,贴一贴,斑马宝宝笑哈哈。大家记住新的口诀了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析:在该环节,幼儿的情绪依旧高涨,用撕纸这一技巧来为斑马制作条纹衣和装饰品,不仅让幼儿体验到撕条与块的差别,还锻炼了幼儿双手的协调能力以及手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通过亲手为斑马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条纹衣,幼儿体验到了撕纸、粘贴的乐趣和完成作品的成就感。)

延伸活动:

与幼儿一起讨论其他动物的特征,并邀请家长参与撕贴画创作,鼓励幼儿用本次活动中学到的撕贴技巧为其他小动物设计衣服,从而进一步巩固幼儿的手工技能,增进亲子间的交流,体验撕贴画的乐趣。

反思:

小班幼儿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在活动中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每个幼儿都有交流的需要,教师的评价应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能成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教师在评价时还要注重个体差异,有的幼儿相对腼腆,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善表达,这时教师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和相对简单的内容与幼儿进行沟通,帮助幼儿积极表达。还有的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在创作过程中无法专心地完成作品,这时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表扬的方式对其进行激励,让幼儿有信心和动力去完成一件完整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