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的秘密

作者: 张愉敏 李冰妮

出汗的秘密0

中班幼儿户外游戏时,我们观察到,很多幼儿已玩得满头大汗,却仍然沉浸在游戏中,完全没有意识到需要脱掉外套、喝水、擦汗,还有的幼儿直接用沾着泥的手去擦汗,汗没怎么擦掉,泥倒是糊在了脸上。可见,幼儿出汗后的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

幼儿不能永远在成人的保护和照顾下生活。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幼儿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安全和健康知识,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只有这样,幼儿才能逐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并健康地成长。出汗了,幼儿会感到身上黏黏的、很难受,我们认为,不妨以此为契机,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具体深入地对幼儿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让幼儿明白身体出汗的原因,加强幼儿的自我护理意识,鼓励和引导幼儿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识,主动进行自我护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培养有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

人为什么会出汗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出汗?教师组织孩子们展开了讨论。含含说:“跳的时候会出汗。”彬彬说:“跑步以后也会出汗。”弯弯说:“晒太阳会出汗。”晨晨说:“踢足球的时候会出汗。”邱邱说:“玩的时候会出汗,生病的时候也会出汗。”可可说:“夏天太阳很大,我们就会出汗。”元元说:“吃辣椒的时候会出汗。”

教师又问:“人出汗时是怎么样的,你们怎么知道自己出汗了?”对此,孩子们的认识比较一致:“背上湿湿的就是出汗了。”“我跑着跑着脸上有水了,就是出汗了。”“头发湿湿的在滴水,也是出汗了。”看来孩子们对于出汗都很有经验。

教师追问:“你们出汗时是什么感受?”图图说:“我感觉很热,就像变成喷火龙一样。”心心说:“出汗了,身上会很黏很黏。”含含说:“感觉有水从身上流下去。”明明说:“汗滴在手上有点凉凉的。”乐乐说:“身上会痒痒的。”晞晞说:“我出汗了就觉得很难受,不开心。”

在讨论时,平常很容易出汗的彬彬提出了一个想法:“出汗太讨厌了,我们为什么要出那么多汗呢,要是可以不出汗就好了,那我就可以一直玩一直玩,玩个痛快了。”乐乐说:“我也不喜欢出汗,出了汗感觉背上黏乎乎的,一点也不舒服。”豆豆说:“我也觉得,背上就好像有个太阳一样。”晨晨说:“有时候我知道自己出了很多汗,但我想等游戏结束后再去擦汗,我不想玩到一半停下来。”可见,孩子们能意识到出汗,只不过在游戏玩得正酣时不愿意中断去做一些休整和护理,同时,他们觉得出汗让自己感到很不舒服,还阻碍了自己的游戏,所以都觉得出汗是一件很讨厌的事。

于是,教师引导孩子思考:“人为什么会出汗呢?如果不出汗会怎么样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孩子们在户外游戏时当起了小观察员,有意识地观察自己也观察同伴,了解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出汗以及身体的哪个部位最容易出汗。通过几天的观察,孩子们总结出奔跑时最容易出汗,头上和背上最容易出汗。

那么,出汗是一件坏事吗?为此,教师与孩子共读了绘本《我会擦擦汗》和《汗珠珠的诞生》。绘本通俗易懂,通过有趣生动的故事,形象地讲述了人们出汗的原因和方式。读完绘本后,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果果说:“在外面玩的时候,我们会感觉身体热热的,如果一直不出汗,身体就会发烧,我们就会生病。”豆豆说:“运动和紧张的时候,我们身体的温度会变高,所以会出汗。”教师总结道:“是呀,其实出汗对我们的身体很有帮助,是在帮助我们降温呢!你们回忆一下,在生病发烧的时候,有没有出过汗呢?”乐乐说:“我想起来了,我上次发烧的时候,妈妈让我喝了退烧药,我出了很多很多汗,衣服都湿掉了,然后我就不发烧了。”心心说:“我发烧的时候,奶奶老是说,睡一觉出出汗就好了。”

第二天户外活动前,教师提议做一个小实验。教师拿出了额温计,让每个孩子测量并记录自己的体温。户外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回到班里,有的孩子出了很多汗,有的孩子玩得小脸红扑扑的。教师让孩子们把汗擦干,再次测量体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体温没有变化。豆豆说:“好神奇呀,我明明热得都快爆炸了,但体温还是36度!”受到绘本故事的启发,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了人为什么会出汗以及出汗究竟有什么用,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体温对比实验,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到出汗对于调节体温的作用,从而知道了出汗不是什么坏事,人要是不出汗就会生病。

出汗了怎么办

孩子们了解了身体出汗的原因,那么他们是否懂得出汗后应该怎么护理呢?教师提出“出汗了该怎么办”的问题,请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办法。晨晨说:“出汗了吃个冰激凌,汗就没了!”珠珠说:“出汗了我就拿纸巾擦一擦,把头上的汗擦干。”可可说:“站在空调下面,让空调的风吹一下,就能把汗都吹干。”贝贝说:“我妈妈给我买了好多吸汗巾,妈妈说出汗就垫个吸汗巾在背上。”桐桐说:“出汗了就站在太阳下面,把汗烤干就好了。”包包说:“我妈妈说了,衣服湿了的话,我会感冒的,要换件干干的衣服才行。”图图说:“出汗了就到教室里去坐着休息,汗一会儿就没了。”

孩子们提到了那么多的办法,那么哪些办法是科学合理的呢?教师让孩子们来讨论,谈谈各自的看法。比如,对于出汗了就去吃冰激凌的办法,有孩子就提出,玩得很热的时候吃冰激凌容易肚子疼;对于出汗了就去吹空调的想法,有个孩子说,他上次在户外玩了一身汗,回家打开空调吹风,结果第二天就生病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不同意见,同伴之间互相吸取经验,比教师单方面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要有效得多。

孩子们的想法究竟对不对呢?教师鼓励孩子们去请教幼儿园的保健医生。教师把保健医生请到班里来,孩子们把自己了解到的出汗后的护理办法告诉保健医生,保健医生表扬孩子们能从自己的生活中总结经验,提出的很多办法都很有道理也很有用。保健医生也提醒孩子们:“有很多小朋友跟我说,玩得出汗时不想停下来,想等游戏结束后再去擦汗。我小时候也会像你们这么想,结果就经常生病。后来我才知道,人的大脑可聪明了,它感应到你玩得有点累了,就会用出汗的方式提醒你,游戏该暂停一下了,是时候擦擦汗、喝点水、歇一会儿了,不然就会生病的。大脑是想提醒我们,帮助我们保持健康,希望我们可以玩得更长久、更愉快呢!下回大脑再用出汗的方式提醒你们的时候,你们可要留心啦,别不理睬它哦!”

请教了保健医生后,教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对出汗后该怎么办进行了梳理,从而总结出了一些适宜的自我护理方法。比如,在微微有些出汗时,及时脱掉外套,并且在背上垫一块吸汗巾;在出汗量较多时,让游戏暂停几分钟,到阴凉的地方歇一歇,用干净的纸巾或小毛巾擦擦汗,喝一点水,再继续玩;户外活动结束回到班里后,及时抽掉吸汗巾或换掉汗湿的内衣,用温热的毛巾洗洗脸,并穿上外套。

在之后每天的户外活动分享回顾环节,教师会有意识地根据自己在游戏中观察到的情况邀请几个孩子来分享关于出汗的自我护理经验。比如,有的孩子说:“我今天出去玩之前就垫好吸汗巾了,是好朋友帮我垫的,我也帮好朋友垫了。玩好回来,我们的衣服都没湿。”有的孩子说:“我妈妈让我在口袋里放一包纸巾,我出汗了就拿出来擦擦汗。”有的孩子说:“今天我和好朋友一起玩‘送快递’游戏,我出了好多汗,我看到好朋友头上也全是汗,我就说,我们休息一会儿吧,然后,我们就到树荫下去玩‘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巩固,孩子们自我护理的意识普遍增强了,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渐形成。

思考与小结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成人给予适宜的引导和支持。在培养幼儿出汗后的自我护理意识和习惯的过程中,教师以幼儿的真实需要为起点,即从幼儿讨厌出汗、不喜欢出汗后黏糊糊的感觉为切入口,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人为什么会出汗”以及“如果不出汗会怎样”,同时,借助有趣生动的绘本故事以及直观的测体温小实验,引发幼儿回忆和分享生活中的相关经历,从而发现“出汗”与“健康”之间的关联。在幼儿学习正确的出汗护理方法的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教授,而是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来提出各自的想法,互相学习,并且引导幼儿在日常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加深认识、巩固经验、形成习惯。此次的学习,是建立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的,最后又回归幼儿的生活,让幼儿感受到了自我服务的乐趣,提升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