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优化肥胖儿健康管理

作者: 张波

多管齐下,优化肥胖儿健康管理0

我园在对幼儿的体格检查中发现,近三年来肥胖儿比例显示出上升趋势。肥胖儿健康管理是幼儿园保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将肥胖儿健康管理工作做细、做精、做实,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满足幼儿发展中的个性化需要?我园对此展开了持续的探索。

一、倾听:肥胖儿及其家长的烦恼

户外活动时间,晟晟握着跳绳在操场边溜达。他不时地看看教师和同伴,看到教师把目光投过来了,他就慢悠悠地甩绳,等绳子落到地面上才跳过去;看到教师的注意转移到其他幼儿身上了,他马上不跳了,继续闲逛。教师关注到了晟晟,鼓励道:“晟晟,来跳一会儿绳吧,我们一起减肥!”晟晟皱着眉头说:“老师,我胖,我不想跳,跳起来太累了!”

离园时,教师与晟晟的妈妈做了交流,提到了晟晟在运动中的畏难情绪,建议晟晟妈妈在晟晟每天离园后让晟晟在小广场上跟小伙伴多玩一会儿,给晟晟增加一点运动量。晟晟妈妈满口答应,她表示:“我也想让他多玩一会儿,但他每次都玩不了多长时间,玩一会儿就会喊累,甚至赖在地上不愿意动了。还有,他每次一回家就喊饿,到处找东西吃,胃口好得不得了,让他少吃一点都不肯。我真担心他越来越胖。”可见,晟晟妈妈也希望能增加晟晟的运动量,并帮助晟晟合理控制饮食,但她似乎也束手无策。

教师表示,看到晟晟跳绳的表现时,感觉又好气又好笑:一方面觉得晟晟十分坦诚,承认自己胖以及一动就觉得累,表现出对教师的信任和在教师面前的放松;另一方面觉得晟晟这种所谓的跳绳,既糊弄自己,又糊弄别人,没什么效果。教师反思,督促晟晟运动,出发点是为了晟晟好,但如果晟晟自己不乐意,消极应付,教师和家长再怎么着急也于事无补。晟晟说自己胖,表示“太累了”“不想跳”,既说明他对自己的情况有正确的认知,也是在提醒教师,一味地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要求这些幼儿加强运动,恐怕是不合理的,也是这些幼儿做不到的。教师希望像晟晟这样的孩子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从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逐渐增加运动量,通过运动控制体重、增强体质。

我们倾听幼儿、家长的心声,反思对于肥胖儿日常健康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

二、行动:多管齐下,家园合力

1.合理控制饮食

常言道:“七分吃,三分动。”可见饮食管理在控制体重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科学的饮食观念的形成是肥胖儿控制体重的前提。

·美味信号灯

保健室选取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对应“红灯”“绿灯”或“黄灯”的标识,设计了简单易操作的“美味信号灯”的游戏材料,其中,“红灯”代表对于肥胖的人来说需要严格控制摄入的食品,“绿灯”代表鼓励摄入的健康食品,“黄灯”代表应限量摄入的食品。“美味信号灯”游戏通过将不同食品对应不同的信号灯,给幼儿普及饮食常识,引导幼儿形成科学的饮食观念。这些材料投放到班级区域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可以自主地操作学习。对于小班幼儿,也可以先不分出“黄灯”这类,以降低难度。

·食物金字塔

在各班日常结合餐点活动开展饮食营养教育的基础上,保健室每月会推出一期食物营养知识普及活动,从幼儿园的当月食谱中选出3—5种食品,由各班教师组织活动,引导班里的幼儿了解这些食品并将其归入“食物金字塔”中的不同类别。教师会在班级区域中制作一个有磁性的“食物金字塔”游戏底板,幼儿可以自主利用美工区的超轻黏土等材料表现这些食品,配上磁性贴后,就可以将其贴到游戏底板上。如此,每个月都有几种食品扩充到食物金字塔中,丰富幼儿的营养知识,引发幼儿对饮食营养的关注。

·儿童膳食管理委员会

我们邀请中班、大班的幼儿加入“儿童膳食管理委员会”,以班级为单位,轮流参加幼儿园定期举行的膳食管理会议,提出自己的建议。遇到节庆活动,幼儿还可以自己设计食谱,提交膳食管理会议进行集体讨论、调整、完善。在一次次的参与中,幼儿越来越懂得迁移自己在日常的饮食营养教育中获得的相关经验,设计出既美味又健康的食谱。我们也可以透过幼儿设计的食谱来了解他们对相关的饮食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

·健康的家庭食谱

我们积极地带动家庭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将膳食管理做到实处。保健室每月都会制定科学减肥食谱,推荐给肥胖儿家庭,提醒家长在食物制作过程中注意少油、少盐,逐渐转变孩子“重口味”的饮食习惯,合理控制孩子的食量。我们也推荐肥胖儿家长使用一些有关健康饮食的应用软件,家长在制定家庭食谱时可借以了解不同食品所含的营养素和卡路里,也可以参考其中推荐的健康食谱,以助力家庭的日常膳食管理。

2.给运动“加餐”

肥胖儿的日常健康管理离不开运动。我园保健室为肥胖儿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特点为他们定制体重管理方案,并建立肥胖儿家长钉钉群,实现家园共育。我们以“爱运动、乐运动”为宗旨,由保健医生带队,试行午间的“相约12点”特色锻炼活动,以运动游戏的形式带领肥胖儿开展体育锻炼,提高他们的运动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减脂。

·相约12点

虽然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肥胖儿往往不愿意参加运动,如果让肥胖儿和其他幼儿一起锻炼,教师往往无法兼顾肥胖儿的运动需求,从而导致肥胖儿的运动强度及密度不够。因此,我们认为肥胖儿的体育锻炼需要进行专项管理。于是,“相约12点”特色体育锻炼活动应运而生。每天午后12点,由保健医生带队,为肥胖儿单独安排中等强度及以上的体育锻炼活动,其中的运动项目包括快走、慢跑、跳绳、爬楼、跳跃等,以微出汗、稍感疲劳、运动后心率不高于每分钟160次为监测指标,每次锻炼时长至少30分钟。

之所以把肥胖儿的专项体育锻炼活动安排在每天中午12点,一是考虑到幼儿进餐后不宜马上投入到有一定强度的运动中;二是考虑到不让肥胖儿错过与班级同伴一起饭后散步的机会。12点正好是其他幼儿开始做午睡前准备的时间,保健医生这时候到班里接肥胖儿参加专项锻炼,其他幼儿都非常羡慕他们“还能玩一会儿”,避免了肥胖儿因为被特殊对待而产生失落感、自卑感。而且,实践证明,参加完专项锻炼后,幼儿有一定的疲劳感,入睡特别快,睡眠质量也比较高。

·持之以恒

运动是一项需要坚持的习惯。为了保证锻炼的效果,我们的“相约12点”特色锻炼活动不会因天气原因而中断:无雨时去户外,有雨时在中厅,日晒时到中庭……总之,不管天气如何,每天的运动计划都雷打不动,一到12点,保健医生就会到各班接人,把肥胖儿带出来一起运动。

坚持运动需要激励,而“人”就是一种重要的激励因素。我们邀请园里的保安人员一起参与专项锻炼活动的带队与指导,男性阳刚力量的加入有效地激励了幼儿,也提升了运动游戏的趣味性。

我们十分注重实施正向反馈。我们设计了“我要做健康宝宝”的记录表,记录幼儿的运动情况,设立运动积分奖励,帮助幼儿逐渐养成锻炼的习惯。我们在肥胖儿家长钉钉群积极分享每日锻炼小视频。这样做,一是能让家长看到孩子是怎样锻炼的,看到孩子在运动中的表现,从而真正从心底里赞同并支持这项活动;二是给家长以借鉴,因为幼儿园里的运动游戏在家中也一样能开展,这也是对家庭亲子运动的一种带动。

我们定期监测肥胖儿的身高、体重,给予一定的奖励跟进,让幼儿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坚定其控制体重的决心。

3.跟进心理行为矫正

有研究表明,儿童肥胖与心理行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为了有效控制肥胖儿的体重增长,需关注对肥胖儿心理行为的矫正,帮助他们正视自身问题,在引导他们悦纳自我的同时,激发他们控制体重的内驱力,助力他们学习有效的自我管理方法。

·心理行为矫正需要关注什么

通过观察,我们总结出肥胖儿的心理行为矫正中需要关注的几项内容(见下表)。

我们对上表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分析,认识到心理行为矫正效果有短期和长期之分,对于有些内容,即使当下看到了效果,也需要谨防反弹。

·心理行为矫正的策略有哪些

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是前提。有一种肥胖叫“压力肥”,说的是人们在感受到压力与紧张时常会以进食的方式缓解紧张情绪、释放压力。肥胖儿在减肥过程中必定会感到有压力。家长和教师不要以“一刀切”的方式来对待幼儿的肥胖问题,要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情况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减肥方案,并分阶段确定适宜的减肥目标,增强其信心,为其减肥注入坚持的动力。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共同参与到幼儿的减肥行动中,成为他们的伙伴和支持者。

肥胖儿在非饥饿的状态下,看见食物或看见他人进食也会产生进食动机,而且,他们在进餐时食欲很好,往往吃得又快又多。因此,我们通过家园合作,一方面,加强其作息和进食的规律性,另一方面,在他们进餐时,我们会鼓励他们先喝汤,增加其饱腹感,减缓其进餐速度,从而减少其进食量。同时,班里也有一些比较瘦弱的幼儿,往往吃得少、吃得慢,食欲不佳。因此,我们借助同伴之间的影响力,让食欲好的幼儿和食欲差的幼儿一起进餐,相互影响。

心理行为矫正需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提升肥胖儿的自尊和自信。肥胖儿因为体重的原因,容易在体育活动中尤其是带有一些竞赛性质的运动游戏中遭到同伴的排斥,由此产生自卑感。因此,教师不仅要在日常注意引导同伴之间建立友好关系,而且可以借助组织“独特的我”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鼓励幼儿在集体中展示自己的长处,帮助幼儿建立自信。

心理行为矫正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不能因短期目标的实现而停止。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家长有时会有一种补偿心理,这是不可取的。比如,有幼儿在达成了当天的运动量目标后,家长以冰激凌等作为奖励,导致其运动所消耗的卡路里还没有摄入的卡路里多。

三、成效:有效干预,助推改变

坚持,才能带来成效。在肥胖儿日常健康管理这件事情上,正是基于幼儿园、保健医生、班级教师、家长以及幼儿的一同努力,这项工作才得以见成效,让我们真正看到了这些幼儿身上发生的改变。随着肥胖儿健康干预工作的推进,我园肥胖儿人数已有所减少。但同时我们发现,轻度肥胖情况下的干预容易见效,而中度和重度肥胖情况下的干预见效较慢,还是需要坚持才可能有所改善,因此,对于这类幼儿还需持续给予关注。从班级教师和家长的反馈来看,这些幼儿的饮食习惯已有所转变,挑食的情况日渐减少,再加上合理的运动安排,幼儿的体重增长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与此同时,家长看到了我们在肥胖儿日常健康管理中的积极探索及行动,体会到幼儿园为了孩子的健康而做出的持续努力,因此给予幼儿园及班级教师很高的认可度,这使得家园关系更为融洽,家园的多方面互动合作也更为顺畅有效。

上一篇: 出汗的秘密
下一篇: 不只是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