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在自然中成长

作者: 朱惠汝 阮思炯 陈莉燕

让儿童在自然中成长 0

自然教育倡导让教育自然发生,让儿童在自然中成长。我园地处乡镇,一直以来积极践行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重视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基于地域资源开展自然教育课程实践。

我园西面有一大片邻河的绿地。街道政府原本的规划是将其做成公共绿化带,但在了解到我园开展自然教育课程实践的需要后,给予了大力支持,将这片绿地划给我园使用,使之成为我园孩子专属的活动场所。这片绿地紧挨着我园的户外游戏场地,如今在教师和孩子的共同打造下,已成为一座馥郁葱茏、妙趣无穷的花园,孩子们给它起名为“秘密花园”。打造花园的过程就如教师和孩子们共同编织了一张充满童趣的自然之网,实现了孩子们一个又一个愿望,也成就了教师的教育理想。

一、创建秘密花园,打造让儿童幸福的生态场

面对这样一片绿地,如何创设环境才能使之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呢?我们在创建之初分别从儿童的发展和教育的发生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儿童的成长需要怎样的自然教育场所?我们希望给儿童打造怎样的自然教育场所?深入思考后,我们意识到,我们需要打造的花园应是一个能让儿童感到愉悦和自主的地方。站在儿童的立场,怎样的环境能丰富儿童个人独特的体验,助力儿童实现充分的发展呢?首先,环境应是丰富多样的,多种多样的动植物能激发、深化和发展儿童的兴趣;其次,环境应是可变化和可操作的,儿童愿意走进来,可以安静地坐下来,积极、主动地开展持续的活动;最后,环境应是尊重生命的,这不仅体现在花园里有不同的生命,更重要的是能体现对生命的关怀与珍爱,这应是花园创建过程中的核心命题。儿童在花园中活动,心灵获得了充实和满足,如此,他们才更愿意长久地留下来,与花园环境持续互动。

秘密花园从一片空地开始。最初,我们根据地势特点,从南到北分别创设了花园餐厅、观赏区、种植区、动物城等不同功能的区域,提供基础的设施设备,并预留了变化的空间和可能。比如,在花园餐厅设置了柴火灶、操作台、水池等,在种植区和观赏区分别种植了不同种类的蔬菜和花卉,在动物城饲养了鸡、鸭、鹅等动物。后续,我们又根据动植物的生长特点以及儿童活动的需求不断调整,优化花园环境。下面以时间为线索来具体阐述花园的改造过程。

1.打开通道、放置桌椅,让孩子乐意走进来、留下来

花园餐厅是整个花园里最吸引孩子们的活动场所。孩子们可以将种植区收获的食材拿到花园餐厅加工,然后一起品尝美食。当孩子们在花园餐厅活动时,食物的香味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传到花园之外,深深地吸引着其他孩子,令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走进花园一探究竟。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需求,将花园的入口从一个增至四个:除了原来的主入口外,又在花园餐厅的前后分别增设了一个入口,在孩子们同样很喜欢去的动物城边上增设了一个入口。入口的增设加强了环境的联通感,让孩子们可以随时走进花园,增进了其他的户外活动与花园活动之间的联系,使花园与孩子们的一日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

随着花园野餐活动的开展,孩子们提出能不能把桌子和椅子搬到户外来。我们觉得这个提议很棒,于是把教室里多余的桌椅搬来花园使用。但是没多久大家就发现,由于户外免不了日晒雨淋,木质桌椅很容易被损坏。于是,教师和孩子一起设计了多用轮胎桌:轮胎做底,玻璃做台面,有用单个轮胎的,也有将两个轮胎叠加的。其中,用单个轮胎做底的桌子比较低矮,也可以当凳子用。轮胎桌防水防晒,非常耐用,但不太方便移动。孩子们便提议再增加一些可折叠桌椅。于是,花园餐厅又增加了露营用的桌椅,不用时可以收起来,也可以根据孩子们活动的情况随时移动到需要的地方。不仅是花园餐厅,孩子们在花园的其他区域活动时也感到需要有便于操作和休息的地方,于是,我们在观赏区、种植区、动物城也增设了各种操作台,有的是比较固定的操作台,有的是方便移动的桌椅,也有的只是一个矮木桩或一个改造过的轮胎。在那里,孩子可以观察、记录,可以插花、拓印,也可以休息、交谈,花园成了孩子们乐意逗留的场所。

2.为方便孩子的活动设计遮阳场所,引发空间的拓展

花园野餐通常是半日活动,长时间的户外活动产生了遮阴的需求。于是,我们和孩子们共同讨论如何满足遮阴的需求。最初我们尝试利用天幕,但是搭建天幕占地又费时,而且天幕之下能容纳的人数有限,使用天幕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活动。于是,我们继续思考更合适的方案。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了搭建遮阳棚,我们将孩子们的设想用在了花园餐厅。同时,我们兼顾遮阴的需求和环境的自然生态,决定在花园各处创设植物拱门、植物长廊,让攀爬类植物自然生长,形成天然的遮阴效果。花园里陆续建成了黄木香拱门、月季拱门、凌霄拱门、紫藤长廊、蔬菜长廊等多处自然生态的遮阴场所。这些拱门、长廊不仅能遮挡艳阳,也能遮挡小雨,方便孩子在多种天气条件下开展花园活动。花园里花卉的种类随着拱门的搭建而不断丰富,使得四季都有鲜花绽放,花园变得更加美丽多姿。

植物拱门的创建也拓展了孩子们有关植物生长的经验。大家发现沿河的金属防护网不够美观,于是提议沿着防护网种植铁线莲、金铃子、丝瓜、冬瓜等攀爬类植物,期待冰冷的防护网成为生机勃勃的植物墙。在此过程中,有趣的故事发生了。冬瓜结果了,孩子们发现有的冬瓜竟然悄悄地长到了防护网的外边。孩子们还发现一个两头大、中间小的形状奇特的冬瓜,原来它在长大的过程中被防护网卡住了,一半长在里边,一半长在外边,但即便这样也没有阻止它生长,只不过长成了奇特的形状。为了收获这些冬瓜,孩子们多次尝试,最后想出了办法,把网兜伸到防护网外护住冬瓜,然后合力把冬瓜拉进来。

我们还在花园挖了小池塘,种植了荷花。春天,荷叶尚未长出时,我们在池塘里养了蝌蚪,孩子们可以进行观察;春夏之交,蝌蚪长大,跳出了池塘,水面上出现了浮萍,荷叶也渐渐长大,我们就让鸭子和大白鹅走出动物城,下池塘游泳、吃浮萍;盛夏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孩子们能近距离欣赏荷花、荷叶;秋天,莲藕成熟,孩子们下池塘挖莲藕,制作桂花糖藕;冬天的残荷也有一种独特的美,孩子们可以到池塘边写生,感受自然之美。

花园空间的拓展和延伸,使得物种多样性和自然生态原则在花园环境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

3.对动物城的动物品种和饲养方式做出抉择,有舍也有得

有了让鸭子和大白鹅走出动物城的先例,孩子们感受到了与动物一起玩的乐趣,我们也看到了孩子们与动物近距离接触、亲密互动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于是,我们思考:能不能敞开动物城的大门,让动物走出来,和孩子们一起活动?但这样的饲养方式也决定了动物城只能饲养鸡、鸭、鹅这类易饲养且不带危险性的家禽。看到很多幼儿园都会饲养一些不常见的动物让孩子们观察,我们曾犹豫要不要也去饲养,但最终做出了取舍。我们认为,幼儿园开展饲养活动最重要的价值是引导孩子们萌发对生命的热爱,而孩子们只有在与动物的亲密互动中才能真正对它们产生珍爱的情感。于是,我们舍弃了动物品种的多样性。这一决定是舍也是得。如今,孩子们每天早晨来到花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动物城的大门,动物们也会在门口翘首期盼着孩子们的到来,这成了孩子们和动物之间的约定。孩子们与动物在互动中发生了各种各样的趣事,收获了美好的情感,也体会到了人和自然的相处之道。

让动物在花园中放养,最需要考虑的是动物排泄物的清理。为此,我们将花园各区域间主要通道的路面做了硬化处理,出于排水和排污的考虑,选择用青砖铺路。硬化后的路面容易清理,下雨时也不再满是泥泞,不仅孩子们更愿意随时进入花园,而且大大减轻了班级保育员的保洁工作压力。正是对多方需求的回应,让花园活动得以可持续地开展。青砖铺路还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春天,孩子们发现种植区附近青砖路的缝隙中竟然长出了小苗,比对后发现是萝卜的苗。这么点泥土就可以让种子发芽吗?这株小苗会像种植区的萝卜苗一样继续长大吗?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于是,我们支持孩子们进行种植试验,专设了一小块试验区,适当加大青砖间的缝隙,并在缝隙和种植区同时播下同个品种的萝卜种子,引导孩子们进行持续的对比观察。由此,孩子们更深刻地感知了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以及种植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从孩子的真实需要出发调整区域规划,丰富植物种类

花园野餐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让我们看到了前期场地规划方面的不足:一是野餐活动需要用到种植区收获的食材,但花园餐厅与种植区距离较远,中间隔着观赏区,活动时有诸多不便;二是种植区的农作物品种不能很好地满足野餐活动的需求。为此,我们做出调整,将种植区与观赏区互换位置,转移到花园餐厅旁,这样,孩子们开展野餐活动时便可以就近取材。在种植区农作物品种的选择上,我们也充分考虑孩子们的兴趣和活动的需要。孩子们希望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新鲜的蔬菜瓜果,我们便选择那些在不同季节成熟的作物来种植,如春天的蚕豆、豌豆,夏天的玉米、茄子和各种瓜类,秋天的番薯、花生,冬天的萝卜、芹菜等,孩子们一年四季都能体验种植、采摘和烹饪的乐趣。此外,我们还梳理了不同主题活动所需的资源,比如,为了开展春天的主题活动,种植了马兰头、荠菜等野菜;为了方便孩子们探究水果的生长,种植了樱桃树、石榴树、杏树、桃树、枇杷树、金橘树等果树。花园内植物的种类随着各种活动的开展而不断丰富。

此外,我们还在花园内种植了一些中草药。起初是由于孩子们常常在紫藤长廊活动,那里蚊虫较多,我们便种植了薄荷用于驱蚊,还种植了艾草,收获后将其晒干,用于熏香驱蚊。这些具有特殊香味的中草药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于是,我们又陆续在花园内种植了具有不同香味的中草药,如迷迭香、金银花、薰衣草等,引发了闻香、制香、留香等活动。

秘密花园的环境日渐完善,回望我们在创建之初的设想,“令人愉悦的”“丰富多样的”“可操作的”“尊重生命的”,这些关键词一一得到落实。同时,场地的适度留白也给孩子们留下了创造的空间,孩子们可以根据自身活动的需求来思考可以对花园环境做怎样的改良,孩子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依托花园资源,开展多样化的自主探索活动

花园环境的合理创设为孩子们的活动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可能性。为了保障孩子们走进花园开展活动的机会,我们对活动时间做了统筹规划,以弹性化为主要原则,支持孩子们持续探索,满足孩子们的个性化需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此收获有益的经验。

1.制定活动安排表,保障班级基本的活动需求,支持经验连续生长

在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段,安排两个班级的孩子到花园内开展活动,每两周轮换一次。固定的时间安排使得花园的活动可以是连续的、深入的,为孩子们专注、持续的学习创造了机会,孩子们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参与花园日常的养护活动,也能自主探究感兴趣的内容。即便是雨天,孩子们也可以穿上雨衣雨鞋在花园活动,让环境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掘。

每个班级每月可以在花园餐厅开展一次野餐活动,孩子们可以采摘花园内的时令蔬果制作不同的美食,品尝丰收的味道,体验劳动的喜悦。比如,采摘豌豆制作豌豆糕,剥蚕豆煮蚕豆饭,把晒干的黄豆炒熟、磨成粉,挖番薯做番薯干,把池塘中挖的藕洗干净做桂花糖藕。

花园里种植了不同品种的丝瓜。孩子们看着丝瓜苗慢慢长大、爬藤、结果,也品尝了鲜美的丝瓜。为了让孩子们完整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我们特意将一部分丝瓜留在藤上,等待它们彻底成熟、结籽。孩子们将这些老丝瓜采摘下来进行观察,发现瓜瓤中间有一粒粒黑色的东西,询问专职打理花园的爷爷后,知道这就是丝瓜的籽,于是决定把这些籽取出,待来年播种。但在取籽的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麻烦。刚开始,孩子们试图把手指伸进瓜瓤里将籽掏出来,但发现很困难,于是找来剪刀将丝瓜皮剪开,又发现籽被密密地包裹在瓜瓤中,想要取出来仍是非常困难。这时,有个孩子手一滑,把丝瓜掉到了地上,这一下却像是触发了丝瓜妈妈设定的机关,里面的黑点点全都咕噜噜地掉了出来。孩子们发现,丝瓜的身体里好像有一个秘密通道,只要打开这个秘密通道的大门,就能轻易找到丝瓜籽在哪里,并把它们取出来。孩子们惊叹:“太神奇了!”除了丝瓜妈妈有秘密通道能将种子宝宝送出去,还有哪些植物妈妈有传播种子的好办法呢?由此,孩子们开展了对花园内石榴、樱桃、蒲公英、油菜、萝卜等植物种子的探究,了解了种子传播的不同方法,丰富了关于植物种子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