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孩子 扮成小狗找我玩
我带的是大班,前段时间,我观察到班里几个孩子不知怎么就玩起了主人与宠物狗的角色扮演游戏,其中,女孩琪琪扮演宠物狗的主人,男孩凡凡、元元、乐乐扮演宠物狗。只见“小狗”们在地上爬来爬去,“主人”走到哪里,“小狗”们就跟到哪里,寸步不离。琪琪逢人便介绍:“瞧,这是我的‘小狗’!”她还时不时地摸摸“小狗”们的脑袋,而“小狗”们也表现得无比温驯。后来,这几个孩子还从材料箱里找到一条红色丝带。琪琪看到凡凡穿了带拉链的衣服,就将丝带的一端系在凡凡衣服的拉链头上,这么一来,丝带就成了“狗绳”,琪琪牵着丝带,就像遛狗一样。三个男孩扮起小狗来十分敬业,不仅一直在地上爬,还努力模仿小狗的动作与神态。比如,他们会时不时地吐出舌头,模仿小狗喘气的样子,有时还会举起手攀住“主人”,吸引“主人”的注意,与“主人”互动。琪琪把挂在她的书包拉链上的一条挂链取下来,拿在手上逗“小狗”们。当琪琪用手一摇,挂链上的毛绒小熊挂件就晃动起来,“小狗”们见状也立刻摇摆起自己的脑袋和身体来;当琪琪把挂链往高处一提,“小狗”们也用力地将身体直起来,做出想要抓咬的样子。可以说,他们把小狗扮演得活灵活现。
在这场主人与宠物狗的游戏中,我感到几个孩子都玩得非常投入。我作为观察者,一方面为孩子们的表演如此生动而惊叹,另一方面也在犹豫该不该制止这个游戏。我觉得,尽管这是孩子的游戏,但扮成狗在地上爬、讨好“主人”,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还是不太能被接受的。我想,如果我是孩子的家长,看到孩子跪在地上扮小狗,还被“主人”牵着走,心里肯定会不舒服的。而令我犹豫的是,从孩子们在游戏中的状态来看,尽管我没有留意这个游戏是怎么开始的,但显然这几个男孩扮小狗是自愿的,没人强迫他们。琪琪的确性格有些强势,但她在同伴群体中也很有领导力,这几个男孩常常跟她在一起玩,而且这次他们几个也玩得挺开心。我想,认为“玩这种扮小狗的游戏不好”也许只是成人的想法,孩子是不知道其中有什么不妥的,既然他们那么开心,让他们玩玩也无妨吧?想到这里,我便没有立刻去制止。
就在我打算保持沉默时,琪琪却主动牵着“小狗”凡凡来到我的面前,还抓起“小狗”的一只手想递给我。琪琪说:“老师,你要不要握握‘小狗’的手?我的‘小狗’很乖的。”我低头一看,“小狗”正眼巴巴地看着我。我一时不知该作何回应。见我没有反应,也没有去握“小狗”的手,琪琪又说:“老师,我的‘小狗’很乖的,他的爪子不尖的,不会伤害你。”我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表示拒绝。他们失望地走开了。
第二天下午,这几个孩子又玩起了这个游戏,还是同样的角色分配。玩了一会儿,琪琪又一次牵着“小狗”来到我面前,对我说:“老师,你要不要摸摸‘小狗’的头?”我还是摇了摇头表示拒绝。琪琪失望地说:“老师,你不知道我们是想和你玩吗?”她的话刺痛了我的心。我是一位新老师,工作一年多以来,我一直努力做孩子们的玩伴,常常和他们一起玩,支持他们的各种游戏,因此他们都很喜欢我。然而这一次,我的拒绝显然让他们感到受伤了。虽然我因为经验不够丰富,还不知该怎么接孩子们抛来的这个“球”,但我不希望他们误以为我不喜欢他们、不想跟他们玩。于是,我真诚地对他们说:“我不是不愿意跟你们玩,只是还没想好让你们玩这个游戏到底好不好。”事实上,拒绝他们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是很纠结的:如果他们只是那样自己玩玩,即使我不去制止,他们可能玩一阵子也就不玩了,但现在他们来找我玩了,如果我真的把孩子当作小狗,摸摸他们的头,握握他们的手,跟他们互动起来,会不会令他们觉得我非常支持他们玩扮小狗的游戏,从而更加起劲地玩起来?还有,如果其他孩子看到我这样的反应会怎么想,他们会不会也学样玩起来,这样好吗?我不知道我的担心是不是多余的。我觉得也不能总是这样逃避,面对孩子发起的这次互动,我给予怎样的回应才合适呢?
您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如果是您,会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