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 吴邵萍

数字化赋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0

2012年初,我园被确定为江苏省“E学习”试点园,从此,我园开启了数字化与幼儿园教育、管理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我们的探索聚焦于:数字化时代教师应当凸显哪些素质、能力?如何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我们发挥数字化时代的优势,充分利用学习资源的多样性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提高教师自觉运用数字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数据分析的应用能力,在加速提升教师专业基本素养的基础上,提高教师与数字化时代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促进教师成为自我发展的导航者

数字化时代,学习资源丰富多元、行业技能更新迅速,个体的学习和发展必须是自我驱动的。教师要成为自我发展的导航者,即教师要具备自我指导、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独立地或在他人指导下制定并执行个人发展计划,完成任务并实现目标。我们将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都交给教师自己决定,让他们成为自我发展的导航者,把控自己专业发展的过程,包括目标、进程、速度、途径与方法,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我们的做法,一是把我园规定的从新手教师到成熟型教师再到骨干教师的各级标准,以及教师晋升职称和岗位、评优评先的标准都放在园部数字平台上。教师可以据此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并向园部提出自己需要得到什么帮助和支持。园部会依据教师的具体需求给予针对性的支持。我们还把各级各类竞赛,以及评优、评先、评职称等相关通知和参选条件、要求等信息发布在园部数字平台上。教师可以对照这些条件和要求进行自评,并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和规划自主报名、自行准备,将自我评分等数据上传到园部数字平台进行公示,再由全体教师线上投票表决,由此保证评选全程自主、公开、公平、公正。同时,每位教师可以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从而促进自身不断改进工作,逐渐成为自我发展的导航者。二是为教师提供强大的自主学习平台。我们建立了学习资源库,里面不仅有专家讲座的视频、音频、文本等,还有园内历次园本教研全过程的视频和历年课程资源、优秀课例等,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资源学习。另外,幼儿园有共享账号,每位教师都可以自主登录账号购买需要的软件,购买的软件全体教师共享。园部还购买了优质的线上学习平台和线上学习资源,以满足教师学习的需求,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

我们采用园部常态化调查和教师随时上报相结合的方法,关注和了解教师群体发展需求和个体发展需求,不断更新、丰富学习资源库,优化线上资源平台,以充分满足每一位教师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求。同时,园部组织的部分研训、培训,采用教师自主学习的方式:园部只提供学习主题,规定完成学习和交流分享的时间,让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随时随地在线上进行学习。

促进教师提升资源开发能力

数字化时代,教师不仅是资源的利用者,更是资源的开发者。我园资源库是全体教师共建、共享的,也就是说,人人都是幼儿园资源库的建设者。我们鼓励教师将自己的教育经验、经历等记录下来,将自己看到的、用过的,认为有益于自己和他人未来发展的优质资源放进幼儿园资源库。教师在把这些资源放入资源库前,需要对其价值和适用性等进行评估,这样,教师的信息甄别和筛选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是通过设立制度帮助教师树立人人都是资源开发者的意识。我园建立了人人都是资源库建设者的机制,如教师每一次外出学习、参加教研活动等,事后需要整理相关资源并放入幼儿园资源库。组织者需要事先将参加学习、教研和培训时谁拍照、拍视频及记录文本等事宜安排妥当,并检查这些资源是否及时上传到幼儿园资源库中,帮助教师养成建设资源库的习惯。二是通过资源的利用让每位教师体会到共同建设资源库的意义。让教师体验到,无论何时何地,自己需要的资源都能够在幼儿园资源库中找到,且这些资源都能给予自己很大的帮助,从而明白共建、共享资源库的价值。例如,教师们每年都将“六一”活动内容放进幼儿园资源库的“六一”活动资源包中,教师以后在设计“六一”活动方案之前,就可以先查阅、了解往年本年龄段开展过哪些“六一”活动,有哪些经验可以学习、借鉴,避免简单重复相同的活动内容,以及走弯路。又如,我园从2012年起就开展数字化运用在幼儿自主学习中的实践探索。当时,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实践探索成果非常少。全体教师在园部带领下定期查阅文献、视频、音频等资源,每个人将自己搜索到的资源放进课题资源包里,提供给所有教师共享、共学、共研。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们的研究进程,提高了研究效率。

促进教师发展创新能力

丰富的数字化资源,能够帮助教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从而最大化地支持幼儿的学习和探索。

例如,在幼儿学习“认识糖和盐”时,教师为了支持幼儿研究两者差异,引进了100倍放大镜,将放大镜夹在平板电脑、手机的摄像头上。在镜头中物体将被放大100倍,让幼儿观察到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现象。这样,幼儿不仅可以观察到糖和盐的区别,还能用拍照的方式记录下来,与同伴、家长分享。100倍放大镜与平板电脑、手机相连接,是教师利用数字化工具的创新做法,它不仅让幼儿看到了糖和盐的区别,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幼儿探索世界的兴趣,还让教师感受到数字化和创新的价值。

又如,在开展“神秘的恐龙”主题活动时,教师带领幼儿参观了幼儿园旁边的古生物博物馆,观赏了恐龙化石。参观结束后,孩子们对恐龙的研究兴趣空前高涨,有幼儿问:“我们想和恐龙一起游戏,可以吗?”教师为了满足幼儿的愿望,运用VR技术让幼儿身临其境地与恐龙游戏。后来,幼儿又提出想了解地球上哪里还有恐龙化石,哪里的恐龙化石最多。教师陪同幼儿在网上浏览国内外有丰富的恐龙藏品的博物馆,如国内的自贡恐龙博物馆、昌吉博物馆、中国古动物博物馆,国外的德国柏林自然博物馆、美国菲尔德博物馆、比利时皇家自然科学博物馆等,大大满足了幼儿了解、探索恐龙的需求。

促进教师优化观察诊断能力

数字化时代,更多可用于观察的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应运而生,这为教师获取更全面、客观的观察数据提供了可能,为教师成为观察诊断能手提供了条件。教师通过运用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能够观察到以往难以观察到的细节和现象,并能够从中发现问题的线索。同时,数字化资源能够帮助教师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进行快速、全面的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为教师解决教育问题提供助力。

我园在每个班级以及户外的每个区域、角落都安装了摄像头,便于教师随时观察幼儿活动过程及与同伴互动情况。每个班级还配备了运动相机、数码相机、无线收音麦克风、录音笔(可实时转写)、平板电脑等,其中平板电脑由教师依据各班级教师和幼儿学习探究的需要到园部领取,数量不限。这些设备的提供和运用,使教师能够全方位、全过程观察、记录、分析幼儿的活动,了解幼儿的需求。同时,幼儿掌握了自拍和互拍的技能,持续记录自己和同伴一日在园生活、学习和游戏的过程,这已经成了常态。

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幼儿的活动视频和照片,客观全面地分析班级每个幼儿的生活、学习的状态和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诊断力等。为了提升教师的观察分析能力,幼儿园还定期邀请专家来园和教师一起观察、分析、诊断幼儿的生活、学习情况,为教师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发展提供帮助。

促进教师增强师幼互动能力

数字化时代为师幼高质量互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丰富的数字资源使教师的学习更便捷、信息来源更广泛。教师不仅可以学习学前教育领域专家的理念、观点,还可以学习学前教育实践者的经验,以及幼儿家长的育儿经验、方法,从而了解更多的学前教育相关案例,看到幼儿身心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正确地看待幼儿各种各样的“问题”,理性地对待幼儿的“错误”,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关注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并能够理解幼儿的行为和需求背后的原因,不偏爱或歧视任何一个幼儿,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宜的发展机会。这样,师幼关系更融洽,自然提升师幼互动质量。

多样的数字化工具为教师有效观察、评估幼儿的发展状态和需求提供了保障,从而助力教师支持幼儿的差异化发展。教师能够及时抓住有意义的或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和情境,与幼儿展开互动,给予有效的支持、引导,解决幼儿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推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例如,我园引进了幼儿自主选区数字系统,教师可以通过平台数据显示的幼儿选区的类别、频率来分析幼儿的兴趣倾向、优势领域、已有经验等,全面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发展需要,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区域环境和游戏材料,改进区域指导策略。一次,教师通过平台数据发现去音乐区活动的幼儿比较少,就问幼儿:“为什么去音乐区活动的人比较少?”幼儿说:“其他区域玩好后都有作品可以留下来或带回家,音乐区却什么都没有留下。”教师与幼儿讨论:“怎样才能留下小朋友在音乐区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呢?”最后大家达成共识:教师在音乐区提供麦克风、自拍架、平板电脑、录音笔等设备,方便幼儿自拍唱歌、舞蹈和玩乐器等学习过程和结果。从此以后,主动进入音乐区活动的幼儿变多了。同时,音乐区中视频、音频的录制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幼儿学习唱歌、舞蹈和游戏的过程、结果等,有利于教师发现幼儿学习中的困难,及时给予支持、引导,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数字化系统的支持,使教师对幼儿学习特点、规律、兴趣倾向、需求等了解得更深入,对幼儿行为的解读更准确,提升了教师与幼儿互动的针对性、有效性。

总之,数字化时代给教师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这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主动地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学前教育需求,为实现优质的学前教育做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