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超级顽固的牙(大班)

作者: 庄周赟

一颗超级顽固的牙(大班) 0

设计思路:

换牙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事情。大班幼儿面对换牙时有不一样的感受,有的好奇、有的害怕、有的不解,有的幼儿对牙齿松动、掉牙现象感到不知所措,有的幼儿因害怕掉牙而拒绝吃苹果、芹菜、莴苣等脆硬的蔬果。如何帮助幼儿用自然放松的心态面对换牙,建立良好的护牙习惯呢?大班主题活动“换牙总动员”以绘本《一颗超级顽固的牙》展开,引导幼儿自然面对掉牙,理解换牙现象。在活动过程中,首先,故事中牙齿小精灵的出现,化解了幼儿面对掉牙的不安情绪;其次,故事中的小女孩想尽一切办法要让松动的牙齿掉落的行为,贴合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容易引发幼儿产生共情;最后,小女孩打了一个喷嚏,松动的牙齿自然而然地掉了,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缓解了幼儿面对掉牙现象的不安情绪。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带领幼儿通过文字的配合、动作的感受、心情的体验等,夹叙夹议地展开片段式解读,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小女孩的情绪变化,从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体验到掉牙其实并不可怕,要学会用自然放松的心态面对换牙现象。

目标:

1.能根据图画中的画面、文字、符号等猜测故事中让松动的牙齿掉落的方法,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

2.在阅读故事中理解动词“扭、拉、跳、夹、粘”的意思,感受故事中的小女孩为了让松动的牙齿掉下来所做的努力。

3.在换牙期间,学会耐心等待松动的牙齿掉落,轻松自然地面对换牙现象。

准备:

1.物质准备:记录用卡纸、笔一份(用于记录幼儿讲述让松动的牙齿掉落的方法),人手一本自制图书(从封面至书中第五个让牙齿掉落的方法页),大书一本(其中封面上加门状封皮,“打喷嚏”画面做成折叠连页),动词(扭、拉、跳、夹、粘)字卡五张(字卡主要是用来强调图片中对应的动作,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体验故事中的小女孩为了让松动的牙齿掉落所用的方法,帮助幼儿提炼不同画面的核心内容,加深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对应动词的图卡(带音符的录音机、拉绳的乌龟、蹦床、捕蝇草、泡泡糖)五张。

2.经验准备:部分幼儿有过换牙经历,会和同伴、教师讲述换牙时的掉牙现象;通过了解同伴的换牙过程和家长的引导,知道每个人换牙的时间有先后。

过程:

一、交流换牙经验,引出故事内容

师:最近我发现班上有些小朋友已经开始换牙了,换牙是怎样的呢?谁来分享一下你的换牙经历?(请已换牙和有牙齿松动的幼儿上前分享自己的经历。)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绘本,绘本中的小女孩莎莎突然发现自己有一颗牙齿松动了,莎莎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她很伤心、难过,还有点害怕、紧张,不过爸爸笑着对她说“……”

师:听了爸爸的话后,莎莎为什么笑了?她想到了什么?

幼:掉了的牙齿还会长出来的。

幼:牙齿掉了之后,牙齿小精灵可以帮她实现一个愿望。

师:原来牙齿小精灵可以在我们换牙后满足我们一个愿望。

(析:在该环节,幼儿通过聆听同伴讲述的换牙经历,对换牙的过程有了初步的感受,理解每个人的掉牙方式会有不同,这有助于幼儿初步接纳掉牙这一换牙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教师对莎莎情绪变化原因的提问,则有利于帮助幼儿初步建立对掉牙的积极情感,为接下来理解故事中小女孩想让松动的牙齿快点掉落的急切心情奠定情感基础。)

二、了解换牙时让松动的牙齿掉下来的方法

1.集体讨论换牙时让松动的牙齿掉下来的方法。

师:莎莎想让小精灵早日满足自己的愿望,让这颗松动的牙齿快点掉下来,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历分享方法,教师用简笔画记录幼儿讲述的方法。)

(析:在该环节,教师记录幼儿讲述的方法,直观地呈现幼儿的想法,这其中既有幼儿在换牙过程中的真实掉牙经历,也有幼儿想象出来的解决办法。组织幼儿讨论方法的安全性,旨在引导幼儿在分析、判断方法和工具的过程中,提升推理、思辨的能力,为下一环节推测莎莎使用的方法,架构合理的想象空间。)

2.自主阅读,初步了解故事中让松动的牙齿掉落的方法。

师:故事中的莎莎会用什么方法让松动的牙齿快点掉下来呢?

师:她和你们想的办法一样吗?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本书,请你们仔细看一看,答案就在书里。

(析:在这个自主阅读环节,幼儿主动观察画面,自由翻阅图书,与同伴相互分享阅读中的发现。在自主阅读状态下,教师能观察到幼儿对画面细节的感知水平,对画面关系的推测能力,能及时捕捉到幼儿自主阅读中的兴趣点、难点,可以通过自主阅读了解幼儿的个体阅读经验,为接下来开展集体阅读做好准备。)

3.分享交流,理解故事内容。

师:你们在书里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方法?(幼儿讲述发现的方法,集体观察大书画面,讨论每种方法使用的工具、动作、结果。教师配合出示相应的图卡和字卡。)

(1)第一种方法:用泡泡糖“粘”。

师:(出示泡泡糖图卡)莎莎把泡泡糖拿来是怎么做的?

幼:莎莎把泡泡糖拉出来,一边粘在门上,一边粘在松动的牙齿上。

师:用粘的办法能把松动的牙齿粘下来吗?(出示字卡“粘”)。

幼:不能,因为泡泡糖很黏,拉长了就会断。

师:看来粘的办法不行,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方法?

(2)第二种方法:请乌龟帮忙“拉”。

师:(出示拉绳的乌龟图卡)莎莎请了小乌龟帮忙,她想让小乌龟怎么帮她?

幼:莎莎用绳子把自己松动的牙齿绑住,另一头绑在乌龟的身上,她想让乌龟用绳子帮她把松动的牙齿拉掉。

师:莎莎请小乌龟用拉的方法帮助她实现愿望,她的愿望实现了吗?(出示字卡“拉”。)

师:为什么不能实现?

师:哎呀,原来这是一只爱睡懒觉的小乌龟呀(教师做伸懒腰状)。你觉得拉的方法可行吗?你还发现了什么方法?

(3)第三种方法:用捕蝇草“夹”。

师:(出示捕蝇草图卡、字卡“夹”)莎莎找来了捕蝇草,想用捕蝇草来帮助她,把松动的牙齿夹下来(捕蝇草的叶子长得很特别,教师用手做叶子状)。

师:捕蝇草有用吗?它把什么东西夹住了?什么东西不见了?

师:这个小昆虫是从哪里飞进来的?(师幼共同比画昆虫飞的路线)嗡……喀嚓,夹住了。

师:夹的方法也不行,还有什么方法吗?

(4)第四种方法:通过跳舞“扭”出来。

师:莎莎打开音乐开始跳舞了(出示带音符的录音机图卡),她跳舞时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师:(出示字卡“扭”)原来莎莎想用扭的方法把松动的牙齿扭下来,你觉得松动的牙齿能扭下来吗?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看来跳舞太累了,扭的方法也不行。还有什么方法吗?

(5)第五种方法:在跳床上把松动的牙齿“跳”出来。

师:莎莎又用了什么方法?她用了什么工具来帮忙?

师:(出示跳床图卡)莎莎用跳床干什么?

师:(出示字卡“跳”)松动的牙齿能跳下来吗?

师:莎莎在跳床上用力地跳,结果怎么样?

幼:松动的牙齿还是没有掉下来。

师:莎莎想尽一切办法想让松动的牙齿掉下来,她用了几种方法?(集体看图卡,按顺序讲述莎莎用的方法)她想的办法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师:用了这么多种方法都不能让这颗松动的牙齿掉下来,这真是一颗超级顽固的牙(打开门状封皮,指点绘本名)。

(析:在师幼共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的细节,如表示睡眠的符号、扭动的音符、跳跃的短线等,提高幼儿对图画的理解能力。在分片段讲述后,教师运用图卡和字卡梳理故事情节,引导幼儿提炼小结故事内容。幼儿通过情节讲述、动作体验,真切地感受到了莎莎为了让松动的牙齿快点掉下来而做的努力,进一步理解了故事内容,这也为后面幼儿接纳莎莎失败后的沮丧情绪做了心理铺垫。)

三、集体讲述画面内容,体验换牙过程中牙齿掉落的自然现象

师:长了这么一颗超级顽固的牙,莎莎的心情怎么样?

师:正当莎莎难过的时候,突然,她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觉得鼻子好痒好痒,眼睛也好痒好痒,嘴巴还发出了奇怪的声音。(教师表演绘本中莎莎的样子。)

师:莎莎在做什么?(出示画面,引导幼儿模仿画面上的内容,当幼儿连续模仿打喷嚏时,教师展开画面,以连页的形式呈现故事内容。)

师:莎莎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她会怎么想掉牙这件事?

师:莎莎很开心。她从早上开始努力了一整天,都没让松动的牙齿掉下来,但是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后,牙齿就不知不觉地掉了。

师:你换牙时牙齿是怎么掉下来的?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谁来说一说?(幼儿分享经历。)

师:其实,在换牙的过程中,松动的牙齿会在我们打喷嚏、吃东西、刷牙、运动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掉下来,所以大家在面对牙齿松动的时候不要害怕,要耐心等待它慢慢掉下来。

师:松动的牙齿掉下来了,莎莎还有心里话要告诉小精灵,所以她给小精灵写了一封信,信里又会说些什么呢?(集体朗读画面中的信。)

师:如果你是莎莎,你想对小精灵说什么呢?大家可以回去想一想,把想说的话用画表征出来,到时候我们一起告诉小精灵。

(析:在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关注莎莎的情绪变化,感受牙齿突然掉落的惊喜。幼儿从莎莎一天的经历视角,感悟到在换牙过程中,掉牙是在自然的状态下发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内容,结合同伴讲述的亲身经历,既丰富了幼儿的阅读体验,又让幼儿对换牙过程中的掉牙现象有了科学认知。倾听有掉牙经历的幼儿描述掉牙细节,分享其中有趣的事情,有助于消除未换牙幼儿的负面情绪,完成换牙期的心理建设,让幼儿感受到掉牙其实是换牙过程中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不用太害怕。)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掉牙的经历,自制班级绘本《呀!我掉牙了》,供全体幼儿分享阅读,帮助幼儿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换牙现象。在阅读区投放《一颗超级顽固的牙》《我的牙齿在摇晃》等绘本,引导幼儿自主阅读,了解换牙现象和护牙知识,养成良好的护牙习惯,从容面对换牙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