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婷:去看见理想的另一种可能
作者: 池来
斯婷,人如其名。斯文在兹,袅袅婷婷。
从事幼教行业近30年,斯婷先后获浙江省“春蚕奖”、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23年,斯婷被评选为“浙江省最具影响力幼儿园教师”。
回首来时路,她这一颗牵系教育的心,炽热真挚,寒来暑往,始终如一。
“诗心”如炽:每时每刻都是礼物
两百多年前,德国哲学家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美,是一种教育,是对工业化碾压心灵的抵抗,促成人类身心的完整与自由。
在近代中国,蔡元培先生全力提倡美育,提出应由美育来“教情感之应用”,可助人养成健全人格。
在东阳实验幼儿园,美好似漫无目的春风,细润无声,顷刻之间,便引得人沉浸其中,毫无保留地被其感动。路两边的石子、彩虹走廊里的光、楼梯拐角的恐龙博物馆……甚至,一块不显眼的木地板,一株正在生长的薄荷,都有独一无二的关于美的故事。
每一处看似静止的风景,都在悄无声息地生长。
每一个平常的角落,只要你细细打量、揣摩,就能发现其中蕴含的意想不到的巧思。
斯婷曾把教学经验中的“转角的艺术”“惬意的幸福空间”写在著作《孩子的“意”花园》里。可是,那些篇章中所描述的定格画面,仍不及亲眼所见的活泼景象。东阳实验幼儿园的美像是一曲婉转悠扬的牧歌,总是动人心弦。
若你第一次走进东阳实验幼儿园,会不断为美而停下脚步。这里很像《绿山墙的安妮》中所描绘的场景——“风儿在樱花树梢轻轻地鸣叫着,空气中弥漫着薄荷的味道,在山谷尖角的枫树枝头,星星眨着眼睛,穿过树林的间隙”,自然又灵动。
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高大的雪松,雪松下有两排像木桩一样嵌入土壤的小椅子,这里是一处户外“教室”。
“教室”旁边,顺着近百米铁轨铺设的方向,一列绿色的小火车好像随时准备出发,这列小火车名叫“70梦想号”。过生日的孩子、刚刚入园的孩子、想要得到一个鼓励或肯定的孩子,都是“70梦想号”待载的乘客。
这列小火车也承载了斯婷对幼儿园的期盼。斯婷一直认为,必须把幼儿园“还”给孩子,让孩子做幼儿园的主人,这才是幼儿教育应有的立场。
2022年,斯婷始任东阳实验幼儿园园长,她在幼儿园的正厅放置了一棵许愿树。所有的孩子有任何愿望,都可以把它画下来或请家长代写字条放在愿望瓶里。其中,有张字条写道:“希望能在幼儿园里坐火车。”斯婷一直记在心上。
2023年,东阳实验幼儿园建园70周年之际,“70梦想号”小火车在孩子们的盼望中来到了实验幼儿园。斯婷说:“我一直记得那天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样子,他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喊着‘我也想坐小火车’‘我也是’……我只是希望,孩子们长大了也能记得梦想变为现实的滋味,希望这样的美好给他们勇气。”
小火车的一声长鸣,唤醒了斯婷记忆中的远方。“东阳是看不到海的。10岁时,我和爸爸坐长途汽车去舟山看大海,小小的我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许愿要去看更大的世界。”
斯婷,总是有勇气将梦想融入生活。“不仅是我,每个老师都要知道自己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每个孩子也要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子,每个人都要为梦想做出努力。”
每学期,斯婷都会为开学第一课准备一个主题。上学期,她讲创造。“孩子们可能觉得,创造就是画一幅很厉害的作品。但是我会为他们拓宽视野,身体力行地告诉他们创造也是从无到有。”
寒假时,斯婷召集大家收集废旧纸板,并把回收所得的钱存入动物保护基金。这笔钱可以给小动物买食物,这是一种创造,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不到两年,斯婷和她的团队在幼儿园种下上百种植物,这也是一种创造,创造了诗意的栖息地,大自然的气息,生生不息。
“幼儿园每一个角落都有我的心意。有年轻教师问过我,为什么我可以做到如此别出心裁?这是因为,我时刻想着什么样对孩子是好的,只要用心,真正把孩子放在心尖上,就可以创造出无数可能,就可以创造出我心中想要的教育。一粒梦想的种子,不是枯槁的,是生机勃勃的……”
2024年春节前,斯婷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准备了不同的新年礼物。她给大班孩子的礼物是地图,鼓励孩子们根据地图去发现、了解东阳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给中班孩子的礼物是温度计,支持孩子们去记录冷暖,去感受四时之序;给小班孩子的礼物是放大镜,帮助孩子们观察生活的细节。“不同的礼物,其实都围绕一个主题——善思,”斯婷说,“我们的幼儿园,是一座很普通的幼儿园,但是,这一处处融入思考的环境,会让人难忘”。
作为园长,斯婷怀揣着“办一所理想幼儿园”的梦想,带领团队累计完成十余个园所建设项目,设计、改造上百处教育场所,将每一个园区打造成各有风格、深受幼儿喜爱的生态花园。
在东阳实验幼儿园,不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保安,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几乎都见过斯婷穿着雨靴站在施工现场的样子。每一个角落都有她的汗水,每一棵植物、甚至每一个箩筐都是她精心挑选的。
“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我工作的幼儿园。我希望幼儿园的每一个孩子和教师,把在幼儿园的每时每刻当成礼物,珍视它,在这里感到欢喜,而且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一谈到理想,斯婷的眼角眉梢满是憧憬。理想像是天空的雨滴,自然而又肆意地落在土地里。
初心不负:呵护成长的心头触动
斯婷记忆里的童年,是她永恒的“能量瓶”。
“我很多环境创设的灵感都来自我外婆家。”
儿时暑假,斯婷最期待去东阳八字墙村:“外婆家旁边有一条小溪。抓鱼时,一人拿扫帚,一人端着沥水的篮子,一推,一拎,就成功了,每次我们都会开心得拍手大笑。
外婆家附近,还有一处稻草房子,我们总爱在那儿捉迷藏。
一想到这里,我就想到,要给孩子们打造各种各样的‘洞’,让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躲起来。”
于是,在东阳实验幼儿园,就有了一座“波浪洞洞桥”,像是一条充满欢声笑语的纽带,孩子们在这里可以钻来钻去,可以滑滑梯,自由自在。
1998年,斯婷从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毕业后,回到东阳工作。
斯婷回忆:“直到现在,我也经常能想起吴亚艳老园长,她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一位导师。她挑中我,把我带到东阳实验幼儿园。”
“我是在吴园长的培养下慢慢成长起来的。她对幼教事业的执着与热爱,以及她正直、善良、勤奋的个性,都对我影响很大。”
一次,为了准备公开课,吴园长陪斯婷一起做课件,通宵未眠。为了能充实活动内容,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吴园长帮斯婷联系了唢呐老师,让斯婷学了一个月的唢呐演奏。“她一直和我说,要专业,因为你面对的是孩子。”
斯婷说,也许从那时起,她受到感染,爱上这个职业,并且以这个职业为荣,把每一天当成全新的一天,每一天都是有滋有味的一天。
作为幼儿教育事业的践行者,斯婷始终在教科研的路上用心深耕。她坚持书写与研究,撰写了百余篇论文,出版个人专著《孩子的“意”花园》,主编《一粒种子的四序时光:幼儿园诗意课程叙事集》,倾注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与赤诚。她获得的奖项不胜枚举,数次应邀到全省各地分享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及其他专业经验和做法。
斯婷是浙江省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者,她倡导“自在教育”,研究“自发—自为—自得”的“自在课程”,主持的课题获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开发的课程入选浙江省幼儿园精品课程,原创活动“整齐的秘密”获浙江省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一等奖。
在斯婷的指导下,园所教师在专业评比中获奖200余次,斯婷所在团队先后获得“省先进教研组”“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称号。
斯婷说:“我希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也希望每个老师有自己的小目标和大目标,跟孩子们在一起,要有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这些大大小小的目标汇在一起,就是我们的梦想。”
在幼儿园,老师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间,也很少有时间自省。斯婷更是繁忙,但她的办公室永远敞开大门。“我希望我们的老师在园里或生活上有任何困惑,最先想到的人是我。”
今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斯婷送给老师的盲盒礼物里,附带了“万能卡”,“我会尽己所能,成全每个老师的梦想,帮助每个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一切。如果每个老师都能开开心心来工作,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宝藏老师,那么,从中收获最多的就是我们的孩子。”
斯婷说,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可能是有限的,但爱的能力是无限的。“我用我爱上工作的方式来激励大家爱上自己,爱上工作。”
真心至清:从言行到精神都要脚踏实地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保罗·伯格不止一次提到,他对科学的迷恋,始于小学时参观纽约自然史博物馆。
博物,是好奇心的起源。在今天,即使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让孩子们能以更快的速度接收到多元的信息,博物馆也具有独特的教育资源优势,发挥重要的教育功能。
在东阳实验幼儿园内,每隔数十米,就有不同主题的“博物馆”。比如,恐龙博物馆、竹编博物馆、落叶博物馆、石头博物馆、中草药博物馆等。
而在东阳实验幼儿园外,走上三五分钟,就是卢宅。这是由许多江南古建筑组成的建筑群落,包含了宗祠、书院、牌坊等。东阳卢宅始建于明景泰七年(1456年),于1988年1月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一名东阳人,斯婷为此感到幸运,“卢宅有我们东阳人的精神印记,也是我们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
斯婷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要花很多钱去寻找奇异的经验,也不要给体验设置年龄限制。
走入卢宅前,斯婷先组织各年龄段孩子代表来儿童议事厅讨论“关于卢宅,最想了解什么?”有的孩子说想了解瓦当;有的孩子说被一个“宝灯”(宝盖索络联三聚七彩穗羊角灯)迷住了,每次去看都有新发现;还有的孩子好奇,卢宅到底有多少间房子,为什么总是走不到头。
为此,东阳实验幼儿园推出“行走卢宅”的主题活动。
2024年春分,东阳实验幼儿园的老师和孩子们在卢宅老街开创“春日市集”。21个班级,21个独具特色的摊位——面包铺、糖画铺、花草茶铺、簪花铺……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循着老街,辗转于各个摊位之间,感受别样的中式春日美学。
2022年秋天,在卢宅肃雍堂,大班的孩子们发现有一处店面正在修葺屋顶,从而对瓦片产生了好奇——有人说瓦片像香蕉,有人说瓦片像桥,也有人说瓦片像小船。除此之外,孩子们还了解到瓦片能隔热、防水,是建造屋顶的必备材料。于是,他们想为幼儿园里无处避雨的小兔子盖一个坚固、防水的屋顶。第一次,瓦片之间存在缝隙,防水效果不理想。于是,孩子们再去卢宅观察屋顶瓦片的排列方式,并用画笔进行描绘、记录,他们发现瓦片都是一反一正放置的。第二次,孩子们有意识地将瓦片排列整齐,通过数数确认每排瓦片数量相同……直到一天下雨,雨水积在屋顶甚至往下漏,这让孩子们不知所措,决定三访卢宅。他们发现,屋顶上除了瓦当,还有一种古代建筑构件叫滴水瓦,这才清楚搭建屋顶所需的材料,厘清搭建流程,顺利地完成了屋顶的搭建。搭完屋顶后,孩子们兴奋地喊着“没有漏水”,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
春争日,夏争时。枝头的果子与世间万物,各自繁忙。斯婷亦然。美好的童年将是一生的宝藏。而斯婷,甘愿做一位宝藏幼儿园的开创者和守护者,护卫孩子们的美好童年。如果说,温暖和爱是童年最坚实的成长底色,那么格物致知与热爱好奇,就是助力孩子们“翱翔”的翅膀。
斯婷说:“我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感受到怀旧和创新的碰撞时,内心激荡起洪钟大吕般的时代回音时,会唤醒幼儿园在他心灵根植的文化自信,会重启‘行走卢宅’的脚踏实地的精神,在从故乡到他乡、从外在到精神的往复行走中,不论甘甜,抑或跋涉,克服惯性,且行且思,去看见理想的另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