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的学习自然发生

作者: 高黎阳

让儿童的学习自然发生 0

有一次,孩子们自然地聊起了前段日子在幼儿园里吃过的意大利面,并热烈地讨论起美食的话题。我问他们:“你们最喜欢和最想了解的美食是什么?”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最喜欢和最想了解的是玉米。于是,我们开启了探究玉米之旅。

我让孩子们每人拿一个玉米棒来幼儿园。午餐后,诚诚拿着自己的玉米棒发出一声感叹:“一个玉米棒上有好多玉米粒呀,感觉数也数不完!”诚诚的话马上引起了其他孩子的注意,他们围在一起数玉米粒,看谁的玉米棒上的玉米粒最多。可他们数来数去,怎么都数不清楚。于是,他们自发地讨论起数玉米粒的方法,有的说:“可以一个竖排一个竖排地数。”有的说:“可以一圈一圈地数。”有的说:“可以把玉米粒全都剥下来再数。”有的说:“在开始数的时候要在第一排或第一圈做上记号。”……孩子们按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方法继续数玉米粒。最后,孩子们还是没有把玉米粒数清楚,但是他们发现了玉米棒上每一圈的玉米粒大多是双数的,很少有单数的。

为了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玉米,我在网上下载了一些玉米的图片提供给孩子们,其中有一张图片上的玉米挂在屋檐下。孩子们看了图片后纷纷提出疑问:“为什么要把玉米挂起来?”“挂在屋檐下的玉米不会坏掉吗?”我没有直接回答孩子们的提问,而是让他们先猜猜答案。孩子们猜测的答案五花八门。后来,通过查找资料、观看相关的科普视频,孩子们明白了把玉米挂起来主要是为了储存粮食和保存种子。这又引发孩子们讨论起“食物储存的方式与粮食的种子”的话题,由此还延伸出了一系列的活动,如了解冰箱的食物储存原理,探究把玉米放在冰箱的哪个位置更能保鲜,认识粮食的种子,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也在不断发生。这让我认识到孩子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是我们难以预设的。

幼儿园附近有一片当地居民种的玉米地。为了帮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玉米,我决定带他们去玉米地探究。在去玉米地之前,我让孩子们在纸的上半部分画下自己对玉米的认知。来到玉米地,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很多玉米的秘密。例如,玉米茎叶上有小绒毛,玉米粒有不同颜色,玉米穗紧贴着玉米粒,玉米棒外面包了几层壳,等等。回到幼儿园后,我又让孩子们在纸的下半部分画下实地探究后对玉米的认知。孩子们发现自己原先对玉米的认知有偏差,如原先以为玉米是长在地下的,玉米棒就是在餐桌上看到的那样没有穗和壳。在这之后,每当他们有关于玉米的疑问时,我都会带他们去玉米地寻找答案。

在去玉米地之前,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认知变化,最终我决定让孩子在同一张纸上分别画下去玉米地观察前后对玉米的认知,以帮助其了解去玉米地前后自己对玉米认知的改变。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关于玉米的经验。有一天,我问他们:“你们想怎样展示对玉米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呢?”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说要建玉米博物馆,有的说要开玉米派对……最后,孩子们决定举办一个属于自己的玉米节,想邀请其他班级的小朋友来参加。我将玉米节的筹备工作都交给孩子们去做。孩子们根据需要组建了四个玉米节筹备组,分别是装扮组、美食组、表演组、游戏组。装扮组设计、制作了花车与玉米节吉祥物等,美食组准备了用各种方法烹饪的玉米并选出在玉米节上介绍美食的讲解员,表演组选择了玉米节上播放的背景音乐并完成了玉米节的舞蹈编排,游戏组设计了在玉米节上开展的游戏活动。

我把玉米节筹备工作放手交给孩子们,发现他们比我想象的做得更好。在玉米节的筹备过程中,孩子们个个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他们认真思考、设计每一个步骤,专注地投入各项筹备工作,使学习成为了一件自然而又美好的事。

在玉米节上,孩子们分享了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他们的分享方式包括扮演、绘画、语言、视频等。在玉米节结束后的一次晨间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画下自己在活动过程中最开心的时刻,从他们的画中我清晰地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荣耀时刻”所带给他们的满足感。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舞与唤醒。虽然孩子们探究玉米的旅程暂时告一段落,但我希望他们能一直保持这样的学习状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