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力发展的现状与策略
作者: 屈艳峰[摘 要] 教育研究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综合表征,是教师专业实践由知走向知行合一的重要支撑。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研究力具有鲜明的实践属性,它涵盖教师的研究动力、研究态度、专业知识、研究方法以及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力的发展受到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工作条件支持等多方面的影响,可以从完善教研制度和园本培训体系、发展教师的学习力和激发教师内在的专业发展驱力等方面予以支持。
[关键词] 教师专业素养;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研究力
教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工作,复杂的教学情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卓越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求教师掌握应对环境变化并做出积极适应的行动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教育研究力。[1]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这方面的教师专业能力被称为研究能力。但在教育实践领域,研究能力并不等同于研究力,教育研究力也不等同于教育科研能力,两者在内涵、性质和目标等方面都不相同。教师教育研究力的目的不在于解决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而是教育教学实践问题。[2][3]教师教育研究力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以自身为工具,针对自身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反思、分析并寻求最终解决的过程。因此,教育研究力既是一种专业素养,同时还是一个实践过程,它不仅包含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还包含开展研究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情感,是教师问题解决能力和专业素养的综合表征。[4]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如何以更合适的方法给身心发展还不成熟且个性特征差异明显的儿童带去适宜的教育,考验着每一个教师。[5]关注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研究力是一个重要课题,它不仅有助于我们厘清幼儿园教师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助于我们改善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认识,进而有目的地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高质量的专业发展。
一、发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力的内在缘由
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面临结构不合理、专业素养偏低等问题,其专业性一直受到各界的怀疑。[6][7]随着实践的深入,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了内涵发展时期,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以满足全体儿童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已经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核心关注点。教师质量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教育部等九部门于2021年印发的《“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不仅要在职前培养阶段培养学生观察了解儿童、支持儿童发展的实践能力,还要在职后培训当中突出实践导向。实践导向的专业发展模式有多种,其转化的核心又在于教师通过自我反思等方式敏锐地去发掘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自我实践等方式实现对问题的解构和深入剖析。[8]教育研究力被认为是一种教师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研究教育问题的高级能力,[9]它指向的是问题的解决,而非停留在对教育专业素养的静态分析上。其发展对于有效满足儿童发展需要和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幼儿园教师工作的特性要求他们时刻关注和研究儿童。儿童发展的未完成性意味着他们的经验、心智以及发展偏好等都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教师不应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发展,不应以统一的标准来将儿童的发展标准化和计量化。幼儿园教师应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儿童在生命初期的个性特征以及兴趣爱好,在教育教学以及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儿童和分析儿童。只有具备了积极发现儿童内在情感以及有效研究儿童的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如果缺乏了解儿童的动机,不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幼儿园教师就无从支持儿童。
其次,幼儿园教师需要以对儿童的研究作为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依据。教育是一门追求证据的科学,不以事实为依据,仅凭经验和主观判断无法推动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个性特征的儿童有不同的行为表现,这种行为表现既是其发展水平的综合表征,同时也彰显着他们的发展倾向以及学习过程中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高水平的教育研究力可以让幼儿园教师有充分的专业能力去评估儿童的行为表现,把握儿童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事件,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一般特征与个性特点,进而为有效教学提供事实依据。
最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其自身持续的专业反思和自我更新。教师教育研究力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育研究力中所蕴含的内在研究动机、问题解决驱动力和自我反思都为教师不断优化儿童发展与教育认识、完善专业知识体系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提供了持续动力。基于实践的研究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10]鲜活的案例和具体的问题情境不断驱动着教师以更为全面的视角去解剖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全过程,而这一过程就是教师实践智慧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反思以及自我更新,让他们发展出良好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
教育研究力有着区别于研究能力的鲜明特征,把握好这些特征是推动教育研究力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和其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第一,教师教育研究力是基于教育实践和教学过程的。与将研究能力作为教师素养的组成部分不同,教育研究力不仅指向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还指向教师的教育实践过程,即教育研究力涵盖教师运用专业能力去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全过程,它要求教师有行动的过程以及实际发生的问题解决行为,指向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发现新的理论问题。第二,教师教育研究力不仅包含专门的研究能力,同时也包含教师对教育实践的觉知能力、开展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以及维持持续探究的恒常力。教育研究力中的“力”始终包含着行动的成分在内,而这种行动从教师形成问题意识和探究意愿就已经开始。如果一个教师具备很强的研究能力,但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熟视无睹,不想着去解决它,那这种研究能力就不能被称为教育研究力。
二、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力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教育研究力的维度划分有多种,江玉印等人认为教育研究力至少包含研究动力、研究态度、研究方法、研究效率以及研究中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等六个方面。[11]本研究借助江玉印的分类方法,将教育研究力划分为研究动力、研究态度、研究方法、研究效率、研究创新思维和研究创造能力六个方面。为真实了解幼儿园教师教育胜任力的发展现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01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研究。这些数据的获得为了解教师教育研究力的发展水平及其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事实依据。
(一)幼儿园教师教育胜任力的发展现状
数据显示,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力整体得分较高,六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研究动力、研究效率、研究创造思维、研究方法、研究创造能力和研究态度。以上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研究力整体水平较高,但内部发展不均衡,整体表现为动力有余而实践不足,而且在某些维度上存在较大的群体差异,如研究创造力的标准差远大于其他维度,这表明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幼儿园教师在研究创造力上表现出不同水平。为此,本研究进一步针对不同的人口学变量进行了差异检验。
在性别上,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男教师的研究动力水平要高于女教师。在教龄上,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教龄的幼儿园教师在研究动力、研究效率和研究创造思维三个维度上具有显著差异,教龄在15年以上的幼儿园教师的研究动力、研究效率和研究创造思维均显著高于其他教龄的教师。在幼儿园性质上,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幼儿园性质的教师在研究效率上具有显著差异,公办幼儿园教师的研究效率显著高于集体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在教师的学历水平上,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的幼儿园教师在研究态度上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硕士学历的幼儿园教师的研究态度得分高于其他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在教师职称上,方差分析显示,不同职称的幼儿园教师在研究效率和研究态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一级教师的研究态度得分高于其他职称的幼儿园教师,高级教师的研究效率高于其他职称的幼儿园教师。
(二)幼儿教师教育胜任力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调研显示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胜任力水平整体较高,但仍存在发展不均衡、内部异质性较大等问题。第一,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力内部发展不均衡。从研究能力走向教育研究力,实际上是教师专业实践从知走向知行合一的过程。随着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持续推进,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不断增强,他们愿意为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投入更多的精力,但这种投入还更多地是停留于意识和规范层面,多数教师尚未能基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去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对问题的处理方法还未能从现象本身深入到问题的内在本质联系上来,对什么叫儿童的有效发展、如何促进儿童有效发展等问题还未形成自己的见解。
第二,不同特征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研究力发展不平衡。尽管经过近些年来学前教育的飞速发展,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教师资源的配置仍不均衡。一方面,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主要聚集于公办幼儿园,以至于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研究力要显著低于公办幼儿园。另一方面,学历、教龄和职称对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力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表明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与实践经验共同作用于教师教育研究力的发展,扎实的专业能力和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持续关注构成了教师教育研究力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
三、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力的发展路径
幼儿教师教育研究力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且系统的过程,它既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也需要教师不断激发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和发展动力,将专业素养转化为实际的教育研究行为,在行动中持续提升认识、坚定信念和发展能力。
第一,完善幼儿园教研制度,发挥学习共同体的支架作用。园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升教师教育研究力的有效途径。幼儿园可以通过教育工作室、“老带新”、课题研究等形式组建学习共同体,不断完善幼儿园教研和教师群体学习机制,帮助教师在各类教研活动中交流经验、拓展思路和弥补缺陷,支持他们通过交流发现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去解决这些问题,在持续的交流、反思和实践中提升教师的教育研究力。
第二,完善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公办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建设优于其他办园性质的幼儿园,这是公办幼儿园教师的研究效率更高的重要原因。为提升全体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研究力,教育行政部门应平衡不同性质幼儿园的建设,通过建构教育联合体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公办幼儿园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交流,让幼儿园教师感受不同的教育情境和专业发展环境。[12]还可以通过国培计划等举措为教师教育领导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支撑。
第三,提升幼儿园教师学历,持续培养教师的学习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是教师教育研究力发展的基石,而教师职业的发展主要是职后的发展。当前很多幼儿园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未系统地学习过研究方法,在职后也缺乏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机会,对前沿的教育理论缺乏及时的了解。为此,幼儿园要将教师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适当地解放出来,为他们提供专业进修和学历提升的机会,系统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四,创设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力发展的内在驱力。为激励幼儿园教师主动积极地开展教育研究,幼儿园方面可以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心理氛围,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内驱力。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建立完善的奖励和晋升机制,为教师教育研究力的发展提供物质激励;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和心理氛围,对教师的困惑或者失败保持足够的理解和宽容,给予他们充分的心理信任和专业支持,不断增强他们的职业情感以及自我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黎鹤龄.研究力:现代教师的专业基本功[J].江苏教育研究,2019(27):76-79.
[2]李文鹏.我的研究力形成观[J].决策与信息,2019(08):66-72.
[3]章明,虞秀云,彭玉洁.小学数学教师研究力提升探析——以东湖区小学数学教师为例[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1,36(3):104-108.
[4]陈多英.幼儿园教师职业核心能力的框架及其培育[J].学前教育研究,2023(10):83-86.
[5]王迎兰.幼儿园教师培养与培训的科学规划——基于在实践中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14(10):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