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

作者: 吕晓 李传英 胡春梅 刘静 刘玉梅

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0

[摘 要] 幼儿参与家务劳动有利于促进其全面发展。为构建幼儿家长高质量开展家务劳动教育的策略,本研究以2 336名3~6岁幼儿及其家长为调查对象,以期全面揭示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的现状,并考察劳动教育在家长家务劳动价值观对幼儿家务劳动参与影响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幼儿参与家务劳动情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家长家务劳动价值观显著正向预测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家务劳动教育完全中介家长家务劳动价值观对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的影响。为提升家务劳动的质量和提高幼儿的家务劳动参与水平,家长应以任务为驱动,通过明晰家务劳动任务来实施言传身教式的家务劳动教育;通过言传引领,坚持科学的家务劳动价值观,激发幼儿对家务劳动的参与兴趣;通过身教示范,践行家务劳动实践育人,培养幼儿积极参与家务劳动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 家务劳动;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基于多源数据的幼小衔接实践耦合度测评与提升机制研究”(批准号:22XJA880007)

**通信作者:胡春梅,重庆文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教授

一、问题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3月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并且提出要全面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在劳动教育中,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社会要发挥支持作用。教育部于2021年3月印发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提出要引导幼儿承担适当的劳动任务、鼓励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良好的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个体在幼儿期形成的劳动习惯具有基础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它可以为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奠定基础。[1]家庭劳动教育是幼儿劳动教育的基础,但当前幼儿劳动教育多在幼儿园开展,家庭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2]首先,家长无视家庭劳动教育在幼儿劳动习惯养成中的基础作用,依赖幼儿园劳动教育,不开展家庭劳动教育;其次,家长忽视或曲解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的价值,不重视劳动教育,个别家庭甚至将做家务作为惩罚幼儿的方式;最后,家长在教育中重智轻劳,过度重视幼儿智育,认为劳动耽误幼儿学习时间,在家庭劳动中习惯包办代替幼儿。[3][4]以上不足会误导幼儿对家务劳动的态度,让幼儿对劳动产生抵触情绪,打击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的积极性,影响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

家务劳动是指家庭成员为维持家庭正常生活而必须开展的没有任何经济报酬的劳动,它既是家庭生活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又是家庭成员合作及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家务劳动是幼儿家庭劳动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家长帮助幼儿树立正确劳动观和培养劳动习惯的最佳方式。目前,学界关于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现状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高健等人关于参与家务劳动对幼儿多动行为影响的研究发现,幼儿参与家务劳动能够通过增加家庭亲子亲密度来提高幼儿动作协调能力,进而降低幼儿多动行为的发生概率。[5]家长只有明晰幼儿应参与的家务劳动及其特点,才能开展目标清晰、措施有效的家务劳动教育。

劳动价值观是个体对劳动的目的、意义及本质的认识,决定着个体对劳动的态度及实践水平。家长的幼儿家务劳动价值观是指家长对幼儿进行家务劳动的目的、意义及本质的认识,它决定着家长对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的态度及教育实施,是幼儿参加家务劳动的重要预测变量。[6]如果家长认为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对其身体感官发育、意志情感等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他们就能在教育中避免重智轻劳,重视开展幼儿劳动教育,注重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7][8]即家长会通过语言等方式向幼儿传递家务劳动的价值来为幼儿对劳动的认知及其劳动行为提供依据和指导,幼儿则在家长的教育和引导下知悉参与家务劳动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的意识。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家长的幼儿家务劳动价值观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幼儿的家务劳动参与水平。

幼儿家务劳动教育是指幼儿父母或其他长者在家庭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参与家务劳动的教育,主要包括幼儿的自我服务劳动和服务家人劳动。[9]对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的研究指出,要提高家庭劳动教育的效果,家长就应在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指导下给幼儿教授正确的劳动方法和树立劳动榜样示范,鼓励幼儿参与劳动,激发幼儿积极的劳动情感。[10][11]可见,幼儿家务劳动教育应是言传身教的教育,家长既要通过语言向幼儿传递家务劳动的价值,也要通过身教来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12]既有研究显示,父母控制手机使用行为比语言提醒更能约束青少年上网行为,[13]禁止子女吸烟饮酒能够降低父母烟酒行为示范对子女的代际传递,[14]父母不饮用饮料能提高规则对幼儿饮用饮料的约束作用。[15]以上研究均表明,在个体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只有将言传和身教良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已有对家庭劳动教育与幼儿家庭劳动习惯养成关系的研究指出,家庭劳动教育与幼儿家庭劳动参与水平高度相关,劳动教育是幼儿养成良好劳动行为习惯的重要依托,它直接影响着幼儿即时劳动体验,能够激发幼儿的劳动情感并帮助他们掌握劳动技能。[16]同时,家长的家庭劳动教育观只有通过家庭劳动教育才能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真正起作用。良好的家庭劳动教育观会使家长认识到劳动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价值,重视劳动教育的实施,提高劳动教育的力度,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家庭劳动。错误的家庭劳动教育观会使家长忽视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使家庭劳动教育形式化、简单化、零散化。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家务劳动教育在家长的幼儿家务劳动价值观和幼儿的家务劳动参与水平之间起中介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方法,抽取重庆市9区20所幼儿园2 336名3~6岁幼儿及其家长参与问卷调查,问卷均由幼儿父亲或母亲填写。回收有效问卷2 130份,有效率为91.18%。其中,男生1 107人(52.0%),女生1 023人(48.0%);小班幼儿567人(26.6%),中班幼儿670人(31.5%),大班幼儿893人(41.9%);农村幼儿1 209名(56.8%),城市幼儿921名(43.2%);独生子女家庭660个(31.0%),二孩家庭1 315个(61.7%),三孩及以上家庭155个(7.3%),由于三孩及以上家庭数量较少,本研究在数据分析时将家庭子女数量2个及以上合并为非独生子女;家庭月收入小于5 000元574人(26.9%),5 000~10 000元1 030人(48.4%),大于10 000元526名(24.7%)。幼儿平均年龄(4.68±0.99)岁。本调查中所有幼儿父母在调查前均签署调查知情同意书。

(二)研究工具

1. 家长幼儿家务劳动价值观问卷。

本研究采用王丹凤编制的《家长的幼儿家务劳动观问卷》中家长的幼儿家务劳动价值观维度的9个题目,[17]测量家长对幼儿从事家务劳动对锻炼其身体技能、发展社会性、增长知识、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家务技能、增强家庭责任感等方面价值的认识水平。该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回答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计1分到5分,得分越高表明家长越认可家务劳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65。

2. 幼儿家务劳动教育问卷。

本研究采用李雪琴编制的《幼儿家庭劳动教育基本情况问卷》中家长实施的家庭劳动教育措施维度的8个题目测量家长对幼儿开展家务劳动教育的措施,[18]具体包括言传(口头表扬、鼓励战胜困难)和身教(精神或物质鼓励、布置劳动任务、游戏教育、树立榜样、独立劳动实践、观察模仿劳动)。该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回答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计1分到5分,得分越高表明家长对幼儿开展家务劳动教育的力度越大。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2。

3. 幼儿参与家务劳动问卷。

本研究采用张静娟等人编制的《幼儿家庭劳动习惯调查表》中的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分量表来测量幼儿的家务劳动参与水平,[19][20]包括幼儿整理被子、洗手帕、扫地、倒垃圾、擦桌子、分碗筷、帮助端饭、餐后收拾餐具桌椅等8个题目。同时,本研究参照高健等人对该量表的修订,增加幼儿参与家务的7个题目,包括收纳衣物、整理图书玩具、整理上学物品、收拾自己房间、择菜淘米、做简单食物、服务长辈(如帮长辈拿拖鞋、跑腿等)。最终问卷共15个题目,从服务自己、服务家庭两方面调查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的具体情况。该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回答从从不到总是,分别计1分到5分,总分越高表明幼儿的家务劳动参与水平越高。由于女性从事家务劳动的水平普遍高于男性,[21]这可能会导致幼儿在家务劳动教育中被性别化,[22]因此本研究将比较不同性别幼儿参与不同家务劳动任务的频率。在统计频率时将每题选择“较少、有时、经常、总是”合并为“参加”,每种家务劳动任务参与情况分为“从不”和“参与”二组。在本研究中,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7。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指标拟合良好(χ2/df=11.82,TLI=0.90,CFI=0.91,RMSEA=0.08,SRMR=0.04)。

(三)施测过程和质量监控

为保证调查的有效开展和调查质量,研究者与重庆市教科院联系,告知调查内容、施测过程等,由教科院组织本市参与市培项目的幼儿园园长参加调查知情宣讲会,研究者向园长宣讲调查目的、内容、施测流程、注意事项等,获得园长对调查的认同支持,向园长分发调查知情同意书及问卷。园长组织主班老师通过班级群、公众号等网络途径告知幼儿家长调查相关情况,获得幼儿家长对调查的知情同意。主班老师在宣讲后,将调查知情同意书和问卷发放给每位幼儿,由幼儿放学带回家请父母填写(如父母不在家,则由家庭亲密抚养人填写),完成后由幼儿交给主班教师。调查人员及时整理问卷,对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

(四)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22.0录入和分析数据,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家长的幼儿家务劳动价值观、幼儿家务劳动教育、幼儿参与家务劳动任务的基本情况,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幼儿参与具体家务劳动任务的频率差异;用相关分析了解主要变量之间的关系;用多元回归分析和宏程序Process检验幼儿家务劳动教育的中介效应。

三、研究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采用Harman单因素方法检验本研究中各变量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结果显示,第1个公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33.78%,小于临界值40%,表明本研究数据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幼儿参与不同类型家务劳动任务的现状

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幼儿参与不同类型家务劳动任务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服务长辈(99.2%)、整理图书玩具(98.4%)、餐后收拾餐具桌椅(95.6%)、扫地(95.4%)、整理上学物品(95.3%)、倒垃圾(95.0%)、帮忙端饭(94.7%)、擦桌子(94.2%)、分碗筷(92.6%)、整理被子(91.9%)、收拾自己房间(90.8%)、收纳衣物整理衣柜(88.4%)、择菜淘米(80.9%)、洗简单衣物(75.8%)、做简单食物(44.6%)。

本研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幼儿参与具体家务劳动任务频率的差异,结果显示:幼儿在擦桌子、分碗筷、整理被子、收拾自己房间、收纳衣物整理衣柜、择菜淘米、洗简单衣物等家务劳动中的参与频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参与率均明显高于男生(P<0.05);其他类型家务劳动任务的参与频率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但除倒垃圾外,女生参与频率均略高于男生。(见表1)

(三)家长的幼儿家务劳动价值观、幼儿家务劳动教育及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显示,幼儿参与家务劳动与家长的幼儿家务劳动价值观、家务劳动教育总分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家长的幼儿家务劳动价值观与家务劳动教育呈中度相关(r=0.421)、与幼儿家务劳动参与水平呈低度相关(r=0.158),家务劳动教育与幼儿家务劳动参与水平呈中度相关(r=0.448)。(见表2)

(四)幼儿家务劳动教育的中介效应分析

家长的幼儿家务劳动价值观、幼儿家务劳动教育与幼儿参与家务劳动总分两两之间显著相关,符合做中介效应检验的条件。本研究基于温忠麟等人关于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检验幼儿家务劳动教育的中介效应。在每一模型中,控制变量(幼儿性别、年级、生源地、家庭子女数和家庭月收入)均先进入,继而进入预测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