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社区协同质量现状、类别及其与幼儿发展的关联

作者: 席春媛 任丽欣

家园社区协同质量现状、类别及其与幼儿发展的关联0

[摘 要] 家园社区协同是幼儿园教育过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儿童早期发展紧密相关。本研究以来自我国5个省(自治区)的100所幼儿园及1 736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研制的《走向优质——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中的“家园社区协同”质量领域的项目对样本幼儿园的家园社区协同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对其幼儿的语言、数学、情感与社会性发展水平进行测评。结果发现,样本幼儿园在“家园沟通”“家园合作”上表现较好,在“统筹管理”“社区共建”上表现欠佳;根据其具体表现,样本幼儿园在家园社区协同上可以分为“低水平型”“家庭侧重型”“优质型”“良好型”4个类别;“优质型”和“家庭侧重型”幼儿园的幼儿在语言、数学、情感与社会性上的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低水平型”和“良好型”幼儿园的幼儿。幼儿园应进一步加强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并提高自身在家园社区协同上的统筹管理与社区共建的能力。

[关键词] 家园社区协同;统筹管理;家园沟通;家园合作;社区共建

一、问题提出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应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学前教育要向“有质量地普及”这一目标迈进。[1]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教育过程质量,如师幼关系、园所管理、家园社区合作等都应成为考量国家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维度。[2]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家庭、幼儿园、社区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家园社区共育在法律政策的推动下快速发展。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多次提及家园共育方面的内容,明确了幼儿园、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职责。[3]202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该法律强调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应紧密结合、协调一致,并对幼儿园和家庭的协同共育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幼儿园应增强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充分利用社区条件扩展教育资源等方面的能力。[4]

本研究采用“家园社区协同”这一表述,用以指幼儿园遵循尊重、平等、互信的原则与家庭、社区之间形成合作伙伴关系,以共同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幼儿的健康成长,主要涵盖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合作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文献中也常被称为“家园社区合作”“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共育”等。[5]从OECD国家有关儿童早期教育与保育的质量评价标准来看,这些国家大多纳入了有关“家园合作”“家长参与”的内容。例如,澳大利亚制定的国家质量框架(National Quality Framework)明确将家园社区协同作为评价早期教育质量的重要领域,具体包括家长有机会了解幼儿园信息、参与幼儿园活动,幼儿园帮助家庭联系和参加所在社区的服务。[6]美国教师发展标准也涉及“教师需要与家庭合作,建立共同的期望,保持有效的沟通,以支持学习者的发展”等内容。[7]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家园社区合作质量的评估也受到了学界的关注。例如,有国外学者将家园社区合作质量评估划分为以下维度:以儿童为中心的交流、家庭养育与学习、以机构为中心的支持、共同决策、与社区的合作。[8]一些西方研究重点关注了家园合作质量的评估,将其分为家长对沟通质量的感知、对沟通的满意度,以及观察到的家长与专业人员之间的互动质量等维度。[9]国内有学者聚焦于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关系质量,认为高质量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家长彼此信任、相互承诺,并具有较高的满意度。[10]另有研究发现,中国家长重视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以及幼儿园布置的各项任务。[11]在幼儿园与社区的联系方面,有研究表明幼儿园与社区合作存在地位不对等、合作程度较浅显等问题。[12]农村地区同样存在幼儿园与社区之间互动意愿低、资源利用率不高等现象。[13]可见,家园社区协同是一个涉及多主体并涵盖多质量维度的概念。

幼儿园、家庭、社区之间的协同合作与儿童的早期发展息息相关。正如生态系统理论所揭示的,儿童的发展受到多层环境系统的影响(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这些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14]家庭、学校、社区三大微观系统之间的跨系统合作构成了影响个体发展的中间系统,在童年早期尤为重要。[15]研究发现,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优质关系对教师、家长和儿童均有积极的影响。[16]具体而言,当家长和教师能够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有效地进行合作时,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儿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特殊需要和日常生活中的潜在困难,[17]同时促进家庭亲子关系和家庭参与程度的积极变化。[18]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在儿童进入幼儿园或小学等过渡阶段,良好的家园伙伴关系能够帮助父母加强对儿童家庭学习的支持,促进儿童对学校的适应,并对儿童社会行为能力和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19][20]

除了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二者与社区间的合作也极其重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一书中,社区被描述为对可持续发展教育有重要作用的角色。[21]OECD组织发布的《强势开端Ⅲ》也强调了父母和社区参与儿童早期服务的重要性,并提出当幼儿园、家庭和社区能够定期交流信息并采取一致的方法时,就能够增强儿童在不同环境中经验的连续性,从而更能满足儿童整体发展的需要。[22]还有研究指出,良好的社区组织方式能够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伙伴关系。[23]父母、教师和社区之间的有效合作是改善儿童早期教育和读写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24]简言之,高质量的家园社区协同能够对儿童的早期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纵观国内外有关家园社区协同的文献可知,家园社区协同包含多个质量维度,而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家园社区协同的某些维度,探究其现状、影响因素、问题及对策等。对幼儿园在多个质量维度上的表现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这些差异与学前儿童发展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仍缺乏实证探究。此外,已有研究多采取变量中心的方法(VariableCentered Approach),忽视了不同幼儿园在家园社区协同方面的差异性与独特性。本研究将采取个体中心的方法(PersonCentered Approach),[25]旨在探索基于家园社区协同多个维度的表现情况所形成的不同亚群体,从而更好地捕捉园所之间在家园社区协同上的差异及其特点,并进一步探索不同类别的家园社区协同与学前儿童发展之间的关联。具体来说,本研究拟解决以下主要问题:1. 当前我国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协同共育的质量如何?存在哪些潜在的类别?每个类别具备怎样的特征?2. 这些潜在的类别和幼儿语言、数学、情感与社会性发展之间有怎样的关联?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回答能够更好地为我国家园社区协同质量的提升提供现实依据,促进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整体优化,最终助力学前儿童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广西、陕西、吉林、江苏、浙江5个省(自治区)的市区、城郊、县镇和农村分别抽取不同性质、不同等级的幼儿园共计100所,其中公办园57所,民办园43所;城区园65所,非城区园35所。然后,从每所幼儿园中选择小、中、大班各1个,从每个班级中随机抽取6名幼儿(3名男孩和3名女孩),运用一对一测验对幼儿语言、数学、情感与社会性的早期发展情况进行评估,最终共收集到1 736名幼儿的数据,其中实际参与语言测评的幼儿1 735名,有效率99.94%;参与数学测评的幼儿1 709名,有效率98.44%;参与情感与社会性测评的幼儿1 664名,有效率95.85%。

(二)研究工具

1. 家园社区协同质量评价工具。

本研究采用《走向优质——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以下简称《优质标准》)[26]中的“家园社区协同”质量领域的4个项目对样本幼儿园的家园社区协同质量进行评价。这4个项目分别是统筹管理、家园沟通、家园合作、社区共建,共计9个子项目、75条精细评价指标。其中,统筹管理是指幼儿园将与家庭、社区的合作纳入园务工作中,进行系统化地管理。该项目包含以下3个子项目:工作规划、组织建设、能力提升,分别指向统筹管理的计划性、组织保障和教师能力发展。家园沟通是指幼儿园与家庭之间保持双向交流,互通有关幼儿园、班级和幼儿的信息,交流彼此看法,形成共识。根据沟通内容,该项目包括班务沟通、幼儿情况沟通2个子项目。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理念和知识,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同时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和管理,家园双方共同协商,共担教育责任。该项目包含家长参与和支持、家庭教育指导2个子项目。社区共建是指幼儿园与周边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并为社区提供专业服务,具体包括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社区提供服务2个子项目。在本研究中,“家园社区协同”质量领域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711,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2. 幼儿发展测评工具。

本研究采用《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修订版-甲式)》(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对样本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进行测试。该量表被广泛用于评价儿童的语言能力和一般智力状况,其中文修订版有125个题项,信效度良好。[27][28]该量表采用0—1计分方式,被试回答正确计1分,回答错误计0分。得分越高,表示被试对词汇的掌握情况越好。

本研究采用《基于研究的早期数学测验-简洁版》(Researchbased Early Mathematics AssessmentShort Form)[29]对被试幼儿的数学发展水平进行测评。该量表包含19道题项,主要涉及数字和几何空间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数字包括口头计数、排序、数字组成和分解、加减法等;几何空间包括形状的识别、组成和分解、空间图像等。每道题目根据被试的回答计分,如果被试回答正确计为1分,回答错误或没有作答计为0分。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的数学能力发展得越好。相关研究证实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该工具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823,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本研究采用《儿童情感与社会性个别测试》[30]对样本幼儿的情感与社会性发展水平进行评估。该量表由盖笑松编制,主要采取图片故事法进行测验,共计28道题项。该量表根据幼儿的回答赋分,如果被试的回答为中性(不回避问题但也不主动解决问题),赋1分;回答为积极(主动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赋2分;回答为消极(回避问题解决或者提出了不正当、暴力的解决方式),赋0分。[31]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的情感与社会性发展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该工具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887,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三)研究过程

在正式采集研究数据之前,所有测评人员均参加了课题组组织的现场培训和幼儿园实地试测培训。在确保评分者之间的评分一致性达到合格标准后,各团队开始正式收集数据。其中,对于家园社区协同质量的测评使用了访谈法、档案查阅法和观察法,并由评分者对该领域下属指标首先进行背对背打分,再经讨论给出最终评估结果。对于被试幼儿的测评,本研究事先取得了所有参与测评的幼儿父母的书面同意。在幼儿园质量测评当日,幼儿发展测评人员对抽样幼儿进行一对一测评,测评过程严格按照各量表说明进行。每个工具的测评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总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具体视被试幼儿的年龄、能力与反应时间而异。

(四)数据处理

本研究使用Mplus 8.0和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家园社区协同质量的整体水平及差异

1. 家园社区协同质量整体水平。

从表1可知,就本研究所抽样的100所幼儿园来说,其家园社区协同质量的平均分为4.471,且4个项目之间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107.604,P<0.001)。样本幼儿园在“家园沟通”“家园合作”2个项目上的平均得分较高,其次为“社区共建”,在“统筹管理”上的得分最低。简言之,样本幼儿园更加注重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并对组织管理层面的关注较少。

进一步分析4个项目的内部得分,可以发现不同项目的子项目之间的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如图1所示,在统筹管理项目的3个子项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8.499,P<0.001),具体表现为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在能力建设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工作规划、组织建设;在家园沟通项目中,班务沟通子项目的得分显著高于幼儿情况沟通(F=9.322,P<0.01);在家园合作项目中,家庭教育指导子项目的得分略高于家长参与和支持,不过其差异尚未达到显著水平(F=0.343,P>0.05);在社区共建项目中,样本幼儿园在社区资源开发和利用上的表现显著优于其为社区提供服务的表现(F=34.209,P<0.00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