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程性质量的幼儿园生活活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作者: 杨莉君 张娟 郭念舟
[摘 要] 幼儿园生活活动是幼儿在园的重要活动类型,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生活活动质量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必要基于过程性质量的视角构建幼儿园生活活动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德尔菲专家访谈及文献分析等方法,首先尝试探索幼儿园生活活动评价初始指标,编制出预测问卷,再经项目质量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以及验证性因子分析,形成正式问卷,最后进行信效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从生活常规与管理、互动与支持、科学照料3个一级指标及其包含的7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对幼儿园生活活动质量进行评价是科学合理的。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了过程性、情境性特点和以“预防为主”的指向,可以为改善幼儿园生活活动质量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 过程性质量;生活活动;教育质量
一、问题提出
当下世界各国愈发关注学前教育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制定并颁布符合本国国情的、科学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般认为,学前教育质量有三个基本维度:结构性质量、过程性质量及结果性质量。[1]相较于结构性质量与结果性质量,过程性质量对幼儿的发展及未来学业成就影响更大,[2]且能更有效地预测学前儿童的发展,应该是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3]为了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我国对过程性质量评价越来越关注。[4][5]过程性质量是指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满足儿童发展需要的满足程度,即儿童在真实的教育情境和互动关系中所获得的体验感。[6][7]过程性质量评价是对某一学前教育环境中真实发生事件的一种考察,凸显过程性及动态性。[8]但多省市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存在一日生活中忽略过程性质量的突出问题。[9][10]因此,我们应聚焦学前教育过程性质量评价。
幼儿园生活活动,广义的理解指幼儿从入园到离园所经历的所有活动的总和,是幼儿从早到晚在园的所有活动,狭义的理解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入园、如厕、盥洗、饮水、进餐、睡眠、离园等一日生活环节活动及与主题相关的生活教育活动。本文采用对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狭义的界定。幼儿园生活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创设安全舒适的环境、获得基本的生活技能等,从而使幼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体验生活、理解生活和建构生活。[11][12][1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合理安排一日生活。[14]幼儿园生活活动是幼儿在园的重要活动类型,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生活活动是一种动态意义建构的过程,更注重教师、学生及周围环境的适时互动与生成。[15]幼儿园生活活动质量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儿童的“局内人”视角看,幼儿园保教质量可能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生活活动的质量。[16]但由于生活活动质量具有动态生成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难以界定与评价,因此,研究者较少关注到幼儿园生活活动质量评价。本研究以过程性质量作为出发点,聚焦幼儿园生活活动质量的评价,立足于幼儿园生活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考察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生活事件,尝试构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反映对幼儿园生活活动质量的合理要求,并希望为学前教育相关主体提供观察、评估幼儿园生活活动的视角及方法,以此来改善幼儿园生活活动的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二、研究思路
本研究通过规范化的流程进行基于过程性质量的幼儿园生活活动评价指标体系建构。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德尔菲专家访谈及文献分析等方法,尝试探索基于过程性质量的幼儿园生活活动评价初始指标,初步确立基于过程性质量的幼儿园生活活动评价指标。然后,研究围绕幼儿园生活活动评价的初始指标,编制出体现过程性及情境性特点的《基于过程性质量的幼儿园生活活动评价》预测问卷。通过对幼儿园教师及保育员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与检验(包括项目质量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以及验证性因子分析),形成《基于过程性质量的幼儿园生活活动评价》正式问卷。最后,运用正式问卷进行大规模调查,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最终构建出基于过程性质量的幼儿园生活活动评价指标体系。
三、基于过程性质量的幼儿园生活活动评价指标的初步确立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德尔菲专家访谈及文献分析的方法,尝试探索基于过程性质量的幼儿园生活活动评价的初始指标。
(一)对幼儿园生活活动质量评价的问卷调查
本研究在湖南省选择了代表社会经济发展高、中、低水平的长沙市、岳阳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三个市(州)作为样本地区,①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城市、县城、乡镇以及村选取30所民办园、公办园以及其他性质幼儿园的100名幼儿园教师与50名保育员填写开放式问卷,并当场回收。样本结构较为多样,均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性质幼儿园的不同岗位的老师。此外,本研究还选取了20名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问卷调查。筛除无效问卷后,对160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参与调查的老师及研究生认为幼儿园生活活动的过程性质量应包含:师幼互动、生活常规、生活管理、环境创设、日常照料、同伴互动、安全监护、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家园共育、卫生消毒、疾病预防、教师间的配合等要素。
(二)基于德尔菲法的专家访谈
本研究接着采用德尔菲专家访谈法征询专家意见。德尔菲专家访谈法是一种收集并提供某一领域的信息以获得该领域专家共识的方法。[17]本研究选取了湖南省学前教育领域的8名专家、3名幼儿园管理者及5名有实习经验的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共同探讨了问卷中提及的若干关键词所涉及的领域,并对问卷结构划分的科学性和问卷项目的内涵及归属进行了探讨,在反复修改后,再邀请4名幼儿园一线教师、2名保育员及1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授一起对文字表述进行确认。综合德尔菲专家访谈的结果,重审幼儿园过程性质量的基本内涵,结合生活活动的特点,确定“生活常规的管理”“疾病预防与安全”等作为生活活动过程性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过程性质量中的“家园共育”与幼儿园一日生活息息相关,将其仅仅置于幼儿园生活活动之下虽看似不合逻辑,但生活活动的开展无法离开家、园的沟通和配合,因此这部分内容也归属于幼儿园生活活动的范畴。为了更方便理解,本研究将“家园共育”修改为“家园互动”,与“师幼互动”整合到一级指标“互动与支持”之下。过程性质量中的“健康与安全工作”也属于保教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中将其表述为“科学照料”,包括日常的健康照料和安全监护。
(三)对幼儿园生活活动评价相关文献的梳理借鉴
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在国外起步较早,且多聚焦于园所设施、课程计划与实施等方面的评价,虽然鲜少有关于生活活动质量评价的单独阐述,但在相关子项目的划分中,对生活活动质量的描述仍值得我们借鉴。如OECD国家的儿童早期保教质量监测报告中提到了“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技能”“自理能力”等指标,[18]反映了对幼儿生活常规与自理能力的重视。考虑到幼儿的安全护理和基本需求,德国在学前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中关注到了“进餐与营养”“休息与睡眠”“身体护理及卫生”和“安全性”等领域。[19]美国从健康及学校环境等10个方面明确了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方向,其中,“健康领域”包括“营养和健康”“预防疾病及伤害”等内容。[20]此外,还有文献着眼于“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等过程性质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如有研究表明师幼互动质量与儿童的发展水平呈正相关。[21]另外,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时期,此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开始注重幼儿园中的疾病预防与安全,[22][23]这些也为生活活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科学照料”部分指标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研究结合上述调查结果及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借鉴,形成了基于过程性质量的幼儿园生活活动评价初始指标。(见表1)
围绕幼儿园生活活动评价初始指标中的三级指标,本研究编制了《基于过程性质量的幼儿园生活活动评价》预测问卷,每道题目对应一个幼儿园生活活动的过程性情境,例如,“张老师发现,班上的琳琳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把大拇指放在嘴巴里咬,老师制止了几次但效果不佳。平时遇到类似的情况,您会向家长告状,请他们严加监督吗?”问卷最终形成了37个项目,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自评式计分方法,[24]其中正向计分项目有20个:“总是”计5分,“经常”计4分,“有时”计3分,“极少”计2分,“从不”计1分。反向计分项目与之相反,共17个。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基于过程性质量的幼儿园生活活动评价指标的项目分析结果
1. 项目筛选过程。
本研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选取湖南省长沙市、岳阳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三个市(州)作为样本地区;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城市公、民办园,县城公、民办园,乡镇公、民办园以及村公、民办园40所,其中不同地域的公、民办园各半;抽取在园的教师和保育员作为调查样本,填写问卷。预测问卷共发放400份,回收38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剩余355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3.4%。研究对象的来源见表2。
问卷的项目编制是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问卷和访谈结果拟定的。研究者在问卷初稿完成后,邀请了10名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就问卷项目的表述进行分析,删除或修改了问卷中存疑的项目之后,邀请了4名学前教育专业教授针对问卷的内容、结构划分和文字表达等提出建议,然后综合教授们提出的意见修改或删除项目,最后形成了《基于过程性质量的幼儿园生活活动评价》预测问卷,此问卷的主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本信息,二是对影响生活活动过程性质量的37个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做出评价。
2. 项目质量分析。
为了提高预测问卷指标结构的科学性,本研究使用SPSS 22.0对预测问卷数据软件进行项目分析,包括极端组比较、项总相关以及同质性检验。根据项目质量分析的判断标准,在三个检验中如有一个指标数据不合格,则该项目予以删除。综合对37个三级指标的分析,有5个指标的综合评鉴情况不理想,故将其删除,这5个指标分别是“观察与记录”“自我保护”“尊重幼儿意愿”“教师配合”和“健康的饮食习惯”,最终保留32个指标。
(二)基于过程性质量的幼儿园生活活动评价指标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在删除鉴别度较低的5个项目后,为了探寻和验证剩余的32个评价指标之间的结构,本研究使用SPSS软件将样本随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来做探索性因子分析,一部分用来做验证性因子分析。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N=193)检验区别效度;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N=162)检验收敛效度,题项与共同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越高(应大于0.5),收敛度就越高。[25]
1. 样本适当性考察。
当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效度时,首先需要满足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即题项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这反映在KMO值和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上。本研究对删除不良题项后的预测问卷数据进行检验,所得结果见表3。
表3的检验结果表明,调查数据的KMO检验值为0.823>0.80,表示题项变量间的关系是良好的。这说明该问卷变量间具有共同因子存在,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显示,近似卡方值为3171.079,自由度为496,显著性概率值P=0.000(P<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形检验的虚无假设,即接受净相关矩阵是单元矩阵的假设,[26]代表总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子存在,适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2. 因子的抽取。
为了提取基于过程性质量的幼儿园生活活动评价指标的共同因子,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作为提取方法,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表4为总方差解释表,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基准,共提取了7个共同因子,这7个共同因子共可解释69.255%的变异量,具有解释原问题的能力。
图1为碎石图,由图可看出,从第8个因子开始,坡度线趋向平坦,表示没有特殊因子值得抽取,因而保留7个因子较为适宜。
上述图表显示,本研究可抽取7个共同因子,这7个共同因子基本能解释32个初始变量所包含的信息。
为决定各项目应归属于哪一个因子,本研究采用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对项目进行分析,表5为转轴后的成分矩阵表,从表5中可以看出,32个项目在旋转后,在每个共同因子上的负荷均大于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