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发展历程:家庭教育时间投入与经费投入哪个更重要
作者: 任晓玲 严仲连 张泽东
[摘 要] 已有研究表明家庭教育时间投入和经费投入对幼儿多方面发展都有积极作用。为考察两者对农村幼儿发展的具体影响,本研究对两所农村民办园幼儿在语言、数学与社会性上的发展情况及其家庭教育时间投入与经费投入情况进行了为期3年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从小班到大班,农村幼儿发展与家庭教育投入水平逐年显著提高,但相比城市仍处于劣势;从小班到大班,农村家庭教育投入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均不存在异质性,对于各年龄阶段农村幼儿发展来说,家庭教育时间投入均比经费投入更重要;家庭教育监管时间与园外教育花费对农村幼儿发展的作用尤为突出,当家庭教育监管时间低于17.5分钟/天,家庭园外教育花费低于55元/月时,小班、中班农村幼儿发展将面临低于平均水平的风险;当家庭教育监管时间低于35分钟/天时,大班农村幼儿发展将面临低于平均水平的风险。为促进农村幼儿更好发展,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家庭幼儿教育投入意识;加强社会工作,改善农村家庭教育投入水平。
[关键词]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时间投入;经费投入
一、问题提出
幼儿健康发展对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社会公平有很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村幼儿发展问题已有较大改善,但城乡幼儿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一些实证研究表明,农村幼儿仅在运动技能方面优于城市幼儿,在认知、语言、社会性等方面均处于劣势。[1]农村幼儿数概念发展水平较低,89.0%的幼儿处于不及格水平,[2]在数的含义、数的加减、量的比较、几何空间等数学学习结果各维度水平显著低于城市幼儿;[3]贫困地区57.0%的幼儿存在语言发展滞后风险,[4]农村幼儿语言发展水平比城市幼儿低出一半;[5]农村幼儿社会性发展平均值仅略高于中值,[6]其中留守幼儿社会化平均分尚未达到及格水平。[7]
研究发现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均折射出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幼儿期环境不足所造成的损失比人生其他任何一个时期都大。[8]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所处的主要环境,家庭与幼儿园教育投入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非学前教育阶段,国内外已有研究比较了家庭与学校教育投入的重要度,尚未形成一致性结论。如对于小学生学习成绩而言,家庭投入比学校投入更重要,[9]学生成绩更多受家庭投入的影响,学校资源投入只能解释学生成绩变化较小的部分,[10]但也有部分研究质疑学校教育无效结果,提出控制家庭背景后学校投入对教育产出影响较大,[11]就初中生学习成绩而言,学校投入比家庭教育投入更为重要。[12]目前已有研究较为缺乏针对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园与家庭教育投入重要度的比较研究。
2010年以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高度重视,各类资源重点向农村倾斜,2019年农村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79.6%,比城市高9个百分点,学前教育规模大幅增长的同时,教师队伍配置状况持续改善,农村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7.5%,比城市低了1.9个百分点。同时运用基尼系数对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均衡度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显示虽然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距依然存在,但差异呈减少趋势。[13]在城乡幼儿园教育差距快速缩小的同时,幼儿另一个主要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的城乡差距仍在扩大。特别是在家庭教育投入方面,基于中国家庭追踪的调查显示,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经费投入远低于城市,[14]农村家庭在陪伴幼儿、识字识数教育等教育投入方面显著低于城市。[15]家庭教育投入是一个涵盖多重面向的概念,既包括家庭花费在子女教育方面的货币性经济投入,也包括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非货币性投入,如时间、情感等。[16]依据不同划分标准可将家庭教育投入划分为不同类别,从家庭投入方角度可分为:时间投入、经济投入、文化投入三类。[17]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提出文化资本实现教育代际传递一方面是通过家庭经费投入购买文化资源,另一方面是通过家庭时间和精力投入影响子女成长。[18]可见家庭经费投入与时间投入是家庭文化投入价值实现的主要路径,同时囿于数据监测问题,多数研究聚焦于时间与经费投入与个体发展关系的探讨。对于非学前教育阶段,研究者提出家庭经济投入、时间投入对个体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家庭教育支出能够显著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19]家庭作业监管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0]同时一些研究比较个体发展中家庭教育时间与经费投入重要度,提出相较经费投入,家庭时间投入是影响学生学业发展主因。[21]对于学前教育阶段,研究者同样充分肯定了家庭教育时间投入、经费投入对幼儿多方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家庭教育时间投入、经费投入与幼儿学习品质、学业能力有密切关系;[22]家庭陪伴时间对幼儿语言能力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3]家庭数学学习活动能够直接预测幼儿数感发展;[24]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时间越长,幼儿社会性中攻击性行为越低。[25]
国内外研究界普遍认可家庭教育投入的重要价值,但目前主要聚焦于非学前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投入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较少将家庭教育经费与时间投入纳入同一研究框架比较其对幼儿发展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农村幼儿这一弱势群体的研究更少。同时家庭教育投入对幼儿发展影响研究普遍聚焦于某一阶段幼儿,缺乏家庭教育投入对幼儿发展影响的历时性研究,难以呈现学前教育全阶段农村幼儿发展、家庭教育投入变化特点,更无法考量各阶段家庭教育时间与经费投入对幼儿发展影响的变化。故本研究提出如下研究以下问题:农村幼儿发展、家庭教育投入特点,学前教育各阶段幼儿语言、数学、社会性和家庭教育时间投入、经费投入的变化;不同阶段农村家庭教育时间与经费投入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及异质性比较;不同阶段农村家庭教育时间与经费投入的界值。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8年9月,本研究依据便利性原则选取了L省南部地区M镇为调研地,该镇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镇上共有3所幼儿园,其中2所为农村民办二类园,开设了小班、中班、大班,1所为校办园,仅开设了大班,无法追踪在园幼儿从小班到大班发展情况。故本研究以这2所民办幼儿园74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对小班到大班阶段幼儿发展与家庭教育投入情况进行追踪。据教育部官网公布数据,2019年我国农村民办幼儿园占总体的54.6%,其中镇区民办幼儿园占镇区幼儿园的66.9%,可见本研究对象的情况在我国农村地区并不罕见。
经过3年追踪调查,最终获得63份完整信息。2018年2~3岁幼儿占2.7%,3~4岁幼儿占83.9%,4~5岁幼儿占13.4%;男孩占52.7%,女孩占47.3%;主班教师专科学历占100%,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占52.4%,非学前教育专业占47.6%;隔代教养幼儿占32.4%,非隔代教养占67.6%;幼儿主教养人初中及以下学历占39.2%,高中(中专)学历占41.9%,大专及本科学历占18.9%。2019年4~5岁幼儿占88.2%,5~6岁幼儿占11.8%;男孩占54.4%,女孩占45.6%;主班教师专科学历占100%,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占52.4%,非学前教育专业占47.6%;隔代教养幼儿占32.4%,非隔代教养占67.6%;幼儿主教养人初中及以下学历占41.2%,高中(中专)学历占42.7%,大专及本科学历占16.1%。2020年5~6岁幼儿占90.5%,6~7岁幼儿占9.5%;男孩占55.6%,女孩占44.4%;主班教师专科学历占100%,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占52.4%,非学前教育专业占47.6%;隔代教养占33.3%,非隔代教养占66.7%;幼儿主教养人初中及以下学历占42.9%,高中(中专)学历占44.4%,大专及本科学历占12.7%。
(二)研究工具
1. 幼儿语言发展测评工具。
本研究采用1993年林宝贵、林美秀编制的评估3~5岁11个月幼儿语言发展工具——《学前幼儿语言障碍评估表》测评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其信度系数分布在0.84~0.90之间,且在我国建有普通幼儿语言发展常模,其常模样本由839名普通幼儿组成,同时以张正芬和钟玉梅编制的《学前儿童语言发展量表》分数为效标,效标关联效度值分布在0.76~0.85之间,[26]进一步证明《学前幼儿语言障碍评估表》可用于测评普通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为避免歧视,在运用此量表测评幼儿语言发展时将其更名为《幼儿语言评估表》。此量表共包含62个项目,其中语言理解30个项目,口语表达32个项目,采用0—1计分方法,除口语表达测验中部分项目只判断正常与否无计分外,其他项目均作答正确计1分,作答错误或不作答计0分,总分为60分。
2. 幼儿数学发展测评工具。
本研究采用2014年布鲁金斯学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开发的评估3~8岁幼儿学习质量与结果系列工具(MELQO)中的《幼儿数学能力测验》评估幼儿数学发展水平。此工具在印度、哥伦比亚、肯尼亚等中低收入国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其信效度良好,[27]同时我国研究者李佩佩探究了《幼儿数学能力测验》国内测量学属性,也得出其信度较高,难度、区分度适宜,可在国内推广使用。[28]此量表共包括28个项目,其中空间词汇4个项目,数数1个项目,按数取物3个项目,识数10个项目,数字比较3个项目,简单加法3个项目,心理转换4个项目,采用0—1计分方法,除数数项目外,其他项目均作答正确计1分,作答错误或不作答计0分。李佩佩在分析该量表国内测量学属性时,将数数项目记分方式设置为幼儿最高数到30以上计1分,最高数到30以下计0分,经统计分析显示该记分方式具有一定可行性,同时国内研究者如韩映虹等在测评幼儿数数水平时也将数到30作为评价标准之一,[29]本研究数数项目计分方式将采用李佩佩的设置,最终幼儿数学发展测评总分为28分。
3. 幼儿社会性发展测评工具。
1992年为测评幼儿社会性发展,陈会昌等人以家长对子女的评价为依据编制了《幼儿社会性发展量表》,经数据分析可知此量表能有效反映3~9岁幼儿社会性发展状况,适合在国内不同地区城乡家庭使用。[30]1998年陈会昌对《幼儿社会性发展量表》进一步修订,提出该量表测评对象最佳年龄段在4~7岁,总信度为0.93,各维度信度均在0.6以上。[31]同时我国研究者如陈晨、张晓等均使用修订过的《幼儿社会性发展量表》测评3~7岁幼儿社会性发展,显示此量表能一定程度区分不同年龄幼儿社会性发展,且信效度保持较高水平。[32][33]本研究首次评估幼儿社会性发展时,幼儿年龄普遍接近4岁,此后测评时幼儿年龄均在该量表推荐最佳使用年龄范围内。此量表共包括社会规则、社会认知、意志、生活习惯、内外向性、依恋家人、情绪稳定性、自我概念、同伴关系、侵犯性、独立性、诚实公正、共情与助人、好胜心、自尊心15个维度,每个维度均有4个项目,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制,均为正向计分,每个项目最低分为1分,最高分为5分,总分为300分。
4. 家庭教育投入测评工具。
本研究参考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成人问卷中关于家庭教育经费与时间投入的问题编制了《学前期农村家庭教育投入情况问卷》,问卷包括3个部分11个项目。第一部分基本信息5个项目,主要为主教养人性别、年龄、学历、抚养类型等;第二部分家庭教育时间投入3个项目,一是了解家庭平均每天有意监管幼儿所用时长,即家长依据幼儿实际需要引导幼儿发展,如进行亲子阅读、数学游戏、引导社会交往等所用时长,二是了解家庭平均每天有效陪伴幼儿所用时长,包括娱乐互动、交流幼儿园发生事情所用时长等,三是了解家庭平均每天幼儿教育花费总时长及通过李克特五级评分形式了解家庭业余时间充足情况。第三部分家庭教育经费投入3个项目,一是了解家庭平均每月向幼儿园支付各项费用具体金额,包括保教费、伙食费、书本及用具费等,二是了解家庭平均每月园外教育花费,包括玩具、学习材料、辅导班等费用,三是了解家庭平均每月幼儿教育经费总支出及通过李克特五级评分形式了解家庭幼儿教育经济压力情况。为确保问卷信息的效用,一方面将分别汇总各项家庭教育时间、经费投入并与家长提供的时间、经费总投入进行比对,数据出入过高将与家长核实,另一方面请幼儿所在班级教师审核家长提供的信息,如有较大异议将与家长核实。
(三)测评程序
本研究于2018年9月3日—14日、2019年10月8日—18日、2020年8月24日—28日测评农村幼儿发展与家庭教育投入情况。幼儿语言、数学发展水平主要通过现场问答方式进行,正式测评前对这两所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严格测评培训,帮助其了解《幼儿语言评估表》《幼儿数学能力测验》施测流程、施测环境要求、计分方法等,同时规范教师在测试前与幼儿的沟通、读指导语时的语速、教师在测验时中立态度、测试时教师与幼儿位置关系等。培训后由幼儿园教师及本研究者分别作为主测评人在不同教室对幼儿语言、数学发展进行一对一施测,语言测评时间为15—30分钟,数学测评时间为10—20分钟,测评过程中如遇幼儿紧张、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将在幼儿适当休息后继续测评。